赫文芳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新闻传播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如今,融媒体将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在实现了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互融的新型媒体的同时,也为新闻记者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新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对于记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明显提升,新媒体的多元化发展不仅要求记者有专业的功底和一定的职业操守,还需要记者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机关党报记者与其他记者不同。党报,作为全党的舆论机关和宣传机关,是党的喉舌,对于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关党报记者面对的群体是各地方政府及机关事业单位,对于新闻材料的撰写和编辑需要具有条理性、真实性。同时机关党报要求新闻内容材料十分缜密。记者对于机关党办工作发展的报道和宣传,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对机关政府的评价。目前,社会大众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选择纸质阅读方式的读者占比减少,导致传统纸媒的读者数量减少,为党报的宣传工作带来了一定冲击。党报承担着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凝心聚力的重要使命,在新媒体时代,需要创新形式,走融合发展的道路。党报记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进步,提高党报内容的质量。
一、机关党报记者素质的重要性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工作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推动融合发展,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在新的挑战面前保持党报的影响力。党报是传统的纸媒形式,而目前新媒体的融入给纸媒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党报是由党领导的。因此,党报记者在内容编辑上要时时刻刻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民生问题,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全国人民谋福祉的大局。另外,党报需要宣传党的思想、决策和行为,反映人民大众在党的领导下完成的各项实践活动,因此,党报需要多传递正能量,给予人向上的力量,促使读者拥有不断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机关党报记者在党报内容素材的收集、编辑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党报记者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党报的质量。作为机关党报的记者,一定要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充分了解党内的工作。党报记者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在新闻的编辑过程中,一定要有健康积极的思想,为人民大众传播新思想、新理念,引导大众用正确的方式看待事件。另外,机关党报记者要抓住党报工作主要方向,用自身独特的视角和观点,创作具有吸引力的党刊党报,用公平正确的态度评价每一次新闻事件,真正发挥出传播正能量、鼓舞人心的作用。有一些记者在新闻内容的编辑中,主观思想过于严重,甚至将自己的情绪掺杂进去,这种行为是十分不可取的,会严重影响新闻的传播效果。
二、融媒体状态下对党报记者的素质要求
(一)崇高的思想境界
近年来,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对于新闻媒体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互联网打破了原有新闻的传播方式,人们可以采取更加快捷的方式发布转发新闻,获取新闻内容信息的方式和途径也变得多样化。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党报的重要性逐渐被淡化。这就需要党报记者回归本心,坚持自我,秉承崇高的思想态度,切记浮躁。对于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党报记者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例如,目前多地的官方平台都成立了新媒体中心,在微博、微信平台注册了官方账号,通过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来提高关注度,提高党报对公众生活的影响。另外一方面,新闻工作人员需要认清形式,充分适应当前媒体行业的变化,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面对行业的冲击和挑战,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更要勇于面对,有一定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积极采取创新多样的方式来提高党报的影响力。
(二)加强政治敏感度
相比于其他新闻记者,机关党报记者的工作有一定敏感性。机关党报新闻的报导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要求新闻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缜密的思维。党报新闻的容错率低,有时候有可能因为一句话,就会对整个事件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机关党报记者需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敏感度,在调查走访时多观察、多记录,在日积月累的学习工作中提高敏感度。党报记者在内容的编辑过程中,不能肤浅地只注重表面问题,要十分关注事实背后的真相,新闻背后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甚至要考虑新闻传播报道后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多学习,积累工作经验,提高挖掘有价值新闻和对新闻材料的辨别能力。
(三)媒体整合传播策划能力
传统的党报一直以文字传播为主,新闻编辑者对于实践采访所得来的新闻内容,只能截取有价值的新闻片段,抽象地用文字概括。这样的方式缺乏个性化,不能满足新闻读者的全部需要。融媒体状态下,新闻工作者的岗位分工将越来越模糊,党报工作记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媒体整合传播策划能力,将文字、摄影、摄像等工作融会贯通成一个整体,提高工作能力,促进机关党报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融合是新闻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融媒体状态下,要求新闻工作者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主动适应新闻行业面对的挑战。培养自身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新技术等多种传播手段开展互动交流,用自身高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创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帮助群众了解党内发展和社会实事的党报,让党报新闻接近民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获得更多读者的认可。
(作者单位:大同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