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论 坛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0年10月11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论人物专稿的采写

李 萍

人物专稿是以报道反映新闻人物的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思想风貌为内容的专稿样式。它采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手法较为详尽和形象地报道现实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典型人物,不论是事迹突出、建功立业的优秀人物,还是平凡生活的平凡人物,通过对他们事迹、思想的展示更生动、更深刻地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让受众从中汲取营养,受到感染和启迪。

一、采访——心灵的碰撞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新闻采访记者获得新闻素材,收集相关背景,深入把握事物的意义和深层内涵,因此采访不仅仅是材料积累的过程,也是记者分析提炼和深化主题的过程。可以说采访越扎实越深入,新闻报道信息的优化程度越高。

人物专稿的采访涉及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情感与心理沟通,采访提问的技能、观察的技能以及用心的体验感受,这样的采访才能打挖到“真金”。

(一)与采访对象情感、心理的沟通

采访对象是各种各样的,有能说的,有不善说的,有喜欢吹的,有缄口寡言的……采访就是了解人,采访的基本功,就是了解人的基本功。

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感情上的接近也就是心理距离的接近,人物专稿中成功的采访即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情感、心理的沟通——接近、融洽、沟通。这需要记者主动和采访对象调整相互关系,达到心理接近,记者积极寻找情感桥梁,达到关系融洽,建立相互信任,达到心灵沟通。

(二)口、手、眼、脑、心并用

采访是记者有目的地同采访对象交谈,在有限的时间内挖掘新闻材料的活动。就采访而言,记者和采访对象是面对面地打交道。就二者的关系而言,记者是采访中主导的一面,要从采访对象那里“取得”材料;采访对象作为另一方,是谈话的主角,要向记者提供材料。这就要求记者需要充分发挥作为采访活动主体的能动作用,把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社会经验、机智与才能都融汇到采访中,口、手、眼、脑、心并用。

(三)采访,用心参与和体验

采写人物专稿,记者对采访对象的认识和了解的深刻程度源于直接的考察和必要思想,从而获取直观、具体、形象的新闻材料,这一过程其实是记者的视觉活动和思维活动,情感变化的有机结合与辨证统一,只有用心观察和体验才能获得活生生的第一手的细节材料,才能产生激情和独到见解。

二、人性化选材让主题优化

(一)夯实作品还需人性化材料

如果说,主题是专稿的灵魂,材料就是专稿的血肉,血肉丰满,采写的人物形象才能充分展现其丰富内涵,要达到这一效果,前提条件必须是丰富扎实的材料——有支撑主题的骨干材料,张显人物个性,最难能可贵的细节材料,还要有相当的背景材料等等。

在诸多材料中,骨干材料是构成专稿的基本事实,而细节材料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往往是动态的、稍纵即逝的,也许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让人心弦一振、耳目一新,但却又是深化主题的点睛之笔,特别对于人物专稿来说,细节好比“催化剂”,是使人物“活”起来的重要因素。

(二)扣主题,严选材

专稿的选材要以主题为凝聚点,主题是全篇的制约力量,材料的取舍应以看是否能很好表现主题为依据。记者应从表现主题的整体效果出发,对材料进行分析鉴别,精选和精用材料。

首先,着力挖掘最能代表人物现状的材料,因为受众最关心的是人物今天的状况、命运。最新的情况以及能反映人物思想现状的材料,即典型材料,有了这些才能使专稿新鲜有深度,更有力地展示人物风采及精神,凸显主题的作用。

其次,精选最能触动听众心灵的情节和细节,或许是专稿主人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丝表情、一件小事,因为它具体形象,能把受众带到主人公的生活当中与她(他)同喜同悲,情节中蕴含的思想内涵也就逐渐体会到了。

由此看来,人物专稿完成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记者在各种可行方案中对材料进行精心选择,使之在精华处聚拢,尤如凸透镜,把光和热聚拢在最适当处——焦点,才能达到燃点。

三、精妙构思与精当表达皆为情真意切

(一)精心构思让作品回味无穷

人物专稿,记者采集的材料丰富繁杂,时空跨度大,主次交织,错综复杂,这就需要记者打开思路,理清材料间的逻辑关系和组织方式,依据主题的思想渠道,对材料进行有机的组合安排,这种组合安排其实是思维条理化、动态化和认识不断深化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人物专稿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刻画鲜活的人物,突出人物的风采和精神,让受众如见其人,对主人公有所思、有所想,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记者有丰富的情感和充满情感的表达。所谓情感,是人们已经形成的思想意识,同外事物接触后所引起的态度体验。

人物专稿的表达无论记叙还是描写,若能通过真挚的抒情带领受众的情感由浅到深,直至升华,碰撞出心灵的火花,无疑会增强主题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物专稿的表达无论记叙还是描写,若能通过真挚的抒情带领受众的情感由浅到深,直至升华,碰撞出心灵的火花,无疑会增强主题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四、结语

人物专稿的采写是对记者素质的全方位考察,只有用心地去采,精当选材,精巧谋篇,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和体验主人公的生活与内心,发现其最大价值,选准角度,优化主题,情真意切去写,这样成就的作品才是真正体现时代精神,感染和启迪受众的好作品,才是以人为本的好作品。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山西经济网独家所有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山西经济网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财经新闻
   第04版:论 坛
媒体以“云采访”模式宣告进入5G时代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广播新闻采编策划特点及创新
关于电视台如何打造媒体MCN的思考
论人物专稿的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