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剑雯 通讯员 冉 涌
12月18日,山西省“新能源+电动汽车”协同互动智慧能源试点启动。作为首批负荷聚合商,国网电动汽车(山西)服务有限公司加快电力负荷聚合平台研发应用,目前已聚合全省51个运营商的4000多台充电设施,聚合负荷25万千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三五”以来,省电力公司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保护工作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全面打响打赢蓝天保卫战,彰显了国家电网的责任央企形象。
降低煤炭资源消耗,支持新能源发展。该公司大力支持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发电事业,努力降低煤炭开采,减少因燃煤和运煤产生的环境污染。“十三五”期间,省调新能源场站签订并网协议总装机容量2273.39万千瓦,年平均增加345.77万千瓦,增长25.61%。实际并网容量2258.22万千瓦,年平均增加325万千瓦,增长25.39%。总发电量1173.91亿千瓦时,年平均增加51.72亿千瓦时,增长25.89%。弃电量38.88亿千瓦时,年平均降低3.72亿千瓦时,降低34.71%。弃电率3.21%,均降低2.39个百分点。这些发电量相当于减少标煤开采和消耗352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509.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9.93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6.06万吨,节省14675列铁路运输成本,对于煤炭资源和大气环境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践行绿色理念,推进电能替代。该公司成立国网山西省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和国网电动汽车(山西)服务有限公司,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能源革命要求和走“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发展战略,结合山西省能源生产消费和产业结构特点,聚焦供暖供冷、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家居家电五大领域,大力推进电能替代。“十三五”以来,累计投资3亿元,建成投运288座充电站3172个充电桩,累计替代电量2.8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燃油15.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9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9万吨。累计实施电能替代项目600多个,完成替代电量超过417亿千瓦时;实施节能项目143个,节约电量3亿千瓦时;完成“煤改电”工业项目700多户、供电所采暖改造项目800多座,替代电量超过21亿千瓦时。
关心群众生活,支持用电采暖。省电力公司针对农村大多使用燃煤采暖既污染环境又不利健康的实际,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力推进“煤改电”工程。“十三五”累计投入46.5亿元,完成煤改电71.29万户,完成采暖电量90亿千瓦时,相当于在能源终端消费环节替代散煤消耗270.0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07.4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粉尘约153.06万吨,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升居民健康“获得感”。同时,为降低群众采暖用电付出,宁舍经济效益不丢社会效益,每千瓦时“煤改电”平均贴补0.19元,累计贴补群众用电17.1亿元,受到各界普遍赞扬。
发挥技术优势,守护碧水蓝天。他们充分利用电力大数据和能源互联网优势,在蓝天保卫战中彰显国家电网的智慧与担当。将电力大数据运用在生态环境领域,联合省生态环境厅推出环保智慧“电侦察”系统,对省环保部门重点监测的4000余家工业企业开展用电数据分析,辅助环保部门提升监管能力。依托新能源+可控负荷协同互动智慧能源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山西省能源局主导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协同互动智慧能源试点,推进电动汽车等可控负荷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主动服务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为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