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佳丽 通讯员 张 潜
寒冬腊月在几十米高的铁塔上作业,冻得四肢僵硬;盛夏酷暑,身上包裹着11层厚的绝缘防护服,上晒下蒸,浑身汗水都捂在衣服里,个中滋味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人员颇有体会。
带电作业是电力工人中的“特种兵”,是高危行业的高危工种,为了群众停电“零感知”,他们就这样一直坚守在抢修、施工作业的第一线。
为了不停电,他们也是拼了。
50米高空玩得都是心跳
长治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带电作业班负责长治市110千伏及以上线路的不停电检修工作,他们常常穿梭在上百伏的电场里,与带电导线零距离“高空过招”。
长治市的输电线路杆塔多在群山峻岭之间,带电作业人员常常要扛着几十斤重的工器具及材料,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爬上几百米高的山顶。扛着这么多东西翻山越岭,到了现场就已气喘吁吁了,但是他们还要接着爬到数十米的高空检修作业,一次作业有可能耗时两三个小时。
“虽然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心理准备,但是当我穿上绝缘服爬上50米高的铁塔时,真的是晃得厉害。进入到高压电场里,皮肤裸露的地方,感觉又痒又麻,就像好多小虫子在脸上爬一样,真是害怕。”班长李飞依然还记得第一次带电作业的情形。
作为长治地区首批带电作业人员,这样的工作,他们已经坚持了十数年。一般来说,人的安全电压是36伏,而他们每天接触110千伏、220千伏,一旦触电,后果不堪设想。当被问及是否有所害怕时,李飞坦言怕,“但越是怕越要做,我们的工作关系到千万百姓的用电。”
“全线停电作业,是安全系数最高的一种清理异物和抢修的方式,但是如果停电作业,就会影响成百上千的居民用电,会给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带电作业就不一样了,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作人员,在不断电的情况下,在高压线上拆除、检修设备、更换电线,清除异物,最大限度保证了居民的正常用电。”长治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负责人何杰这样说。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看到有人在线路上施工,我还以为停电了。”路上买菜回家,张阿姨本想着家里肯定停电,中午都不打算做饭了,“结果并没有停电,他们施工对我们没有任何影响。”
12月11日上午,长治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潞州区西南关村10千伏线路上进行带电作业,在不影响周边用户用电的情况下完成了新电杆的架设及智能断路器的安装。
“冬天高空风很大,三个小时的作业手指都有点冻僵了。”作业人员孙亮说,“最难熬的是三伏天,在将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还要穿上绝缘服,除了脸部,整个身体都被包裹在厚厚的防护服里。每次完成检修任务,浑身上下就像用水洗过似地,衣服不用拧,自己就会滴水。有的年轻同志受不了,会中暑。”
今年以来,长治供电公司已累计开展配网不停电作业600次,开展10千伏用户工程不停电接火112次,配网工程282次,不停电抢修100次,不停电消除设备缺陷106项,共减少停电时户数55845时·户,多供电量194.45万千瓦时,城网不停电作业化率近百分之九十。
每日数次作业,带电作业车穿梭于长治市每一个乡镇村庄,24小时随叫随到,越是严寒酷暑,越是狂风暴雨,越是忙碌奔波。
将不停电作业进行到底
不停电作业,是供电可靠性的强力支撑。
“不停电、少停电”一直是长治供电公司服务用户的宗旨,他们在不停电作业工作中想点子、谋思路、找方法、提技能。
在全省首次开展旁路作业带负荷更换柱上开关、带电“拉手”转供,以及地区首次绝缘杆作业等新的作业项目。4月16日,在潞城区10千伏贾村线完成旁路作业法更换配电自动化智能开关,截至目前共完成安装16台。4月30日在潞州10千伏小山头线,首次完成绝缘杆作业法安装2台配电自动化信号源装置,截至目前共完成安装23台。5月18日,在上党区带电安装旁路开关,实现10千伏线路临时联络,首次完成带电“拉手”线路转供负荷。截至目前已在12个变电站10千伏母线停电检修工作中应用,实现母线停电期间配变零停运,有效保障用户供电。
全省率先常态化开展绝缘杆作业法,今年“煤改电”配套工程涉及12个县区,669台配变,51468户,时间短,任务重,不停电作业中心利用9月、10月两个月的时间,以煤改电接入为主题,合理安排不停电作业计划,安全高效地完成了长治地区煤改电工程接火工作,最大限度实现作业期间用户“零感知”、用电“零影响”。
参照国网常用不停电作业项目分类标准,目前长治供电公司可开展4大类28项不停电作业,10千伏配网不停电作业项目占比84.85%。
今年,长治供电公司在省电力公司的指导下,启动研发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项目,该项目可以让作业人员在地面操作室内佩戴VR眼镜,应用手眼视觉辅助系统,操作两台机械臂在高空线缆上作业。该项目可以在带电作业整个过程中,无需线上人员协助,有效提高作业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实用性,作业系统的双臂既可替代传统带电作业斗上双人的工作,在作业舱内由一人即可完成带电断接引带电作业。
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进行中,已提交申请4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预计于明年年初研发完成,并投入试运行。届时,长治将拥有全国领先的带电作业机器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