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论 坛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0年12月23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浅析影视作品中的剪辑节奏
——以电影《敦刻尔克》为例

姚 昶

剪辑,是影视作品节奏展现的生命和根本。通过剪辑,展现影片中的人物、境、事件并将观众带入到作品中去,是影视作品剪辑的原则,如果在剪辑过程中不尊重这一客观原则,仅靠天马行空的想象,就会破坏片子的完整性,而且节奏把控的不合适则会造成整个作品的失败。因此,把握影视作品的剪辑节奏至关重要,是决定我国影视作品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敦刻尔克》的剪辑特点与节奏

剪辑的概念源自于法语蒙太奇“Montage”,最初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由路易·德吕克最先借用到电影中来,到现在已成为世界通用的电影专门术语。而剪辑则是展示影视作品节奏的独特形式,通过不同镜头长度以及不同景别不同拍摄手法的相互配合来控制整体节奏,就如同音乐的节奏需要节拍来体现,使作品更具完整性,以及具备更加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

1.画面剪辑

在影片《敦刻尔克》中,通过以大量的实景拍摄、再现式的历史镜头,用在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中一些小人物的视角与感受为基础,在以蒙太奇剪辑为基本原理的原则下,运用镜头长短、景别、与不同的色调相结合,用一个明确的时间提示来展示自己的画面剪辑节奏。影片使用了三个不同的时间点——“一周”、“一天”、“一小时”对当时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了一个真实的重构,运用蒙太奇手法对整个片子的剪辑,很好地控制了其节奏,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使用不同的剪辑手法:“一周”代表陆地,画面采用更多的暖色调,如黄色的沙滩、红色的火焰等等来体现出海摊上孤立无援的人们内心的无助与恐惧,很多远景或者大全景的固定镜头展现着阴冷的大海与泛着黄白光芒的沙滩,人们在其中显得非常的渺小,这一段的节奏使人感到非常的压抑与绝望,观众就像影片中那两个互不相识的人为了生存想尽办法却无法逃出这令人窒息的节奏,这一段的画面剪辑所带来的绝望的气息透过银幕真实地传递给了所有的观影者;“一天”代表着海上,“发电机行动”的实施征用了英国所有的民船,但是“月光石”号的主人却不这么认为,坚持自己驾船前往战区,在这一天中更多的画面采用了海水的深蓝色,在海上发生的一切比在陆地上的节奏要快很多,并且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战争参与者的视角,沉没的船只、在海上受到惊吓的幸存者,英勇的飞行员等等,茫茫的大海上发生了很多事情,通过画面的剪辑将一个社会集中在了一只小小的私家小船上,船上小伙子的善良、船长的勇敢与幸存者心中的恐惧形成了明显的反差,更多的手持镜头使得视角更加拟人化,不时出现的远处目的地的滚滚浓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那场残酷的战争仍在继续着,这一环节的画面剪辑使得观众更加能体会影片中的那个年代,而在他们抵达敦刻尔克时,在阴暗的海面上却展示了五颜六色的各式船只,将深蓝色的海面点缀了起来,带给了人们生存的希望;“一小时”则体现了英勇的“喷火”式战斗机的飞行员们,导演将一部摄影机固定在了一家真正的“喷火”战斗机的驾驶舱前,并且在另一架飞机上让摄影师和驾驶员根据不同的剧情能够不断地调换座位,更多的特写与近景画面尽可能真实地展示了狭小机舱内驾驶员的真实状况,更通过不断地强调返航时间与破损的油量表的特写来让观众不由自主地关注这个飞行员的状况并且将自身带入到不列颠空战的节奏当中去,当在最后战斗机燃油耗尽,螺旋桨停止转动的时候画面却立刻转向了在栈桥上被俯冲轰炸机威胁着生命的人们,一系列的表情特写和动作让大家又一次感到了死神的威胁,但是幸运之神又一次帮助了他们,一组长镜头将这架没有了燃油的战斗机又带回了观众的视线,一架没有了燃油的飞机在整个海滩上空滑翔,地面上的人群就这样注视着他们在空中的英雄。剪辑在这里发挥了神奇的效果,整个影片的节奏又有了希望的支撑,精彩地讲述了这位飞行员的英勇并带来了震撼的视听体验。

整部影片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场景,也几乎在画面中没有出现过敌人的身影,只有在飞行员被捕的一刹那出现了几个模糊的德军身影,但是通过剪辑,敌人带给观众的心里压迫却一点也没有减轻,“你们已经被包围了”的海报、突如其来的扫射,船舱里渐渐逼近的弹孔,大海中虎视眈眈的U型潜艇、天空中不时出现的德军飞机就像秃鹫巡视着自己的战利品,这一切都在剪辑师的手中变成了攻破观众心理防线的道具,以至于影片的节奏并不是那么的快,但是却又不显得拖沓,这和剪辑不可或缺的声音间具有着很大的关系。

2.声音剪辑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是画面与声音的完美结合,作品的听觉节奏是由片中人物的声音、环境的声音、音乐或其他声音来构成的,声音的层次和先后出现的顺序能够影响整部作品的节奏,因此,掌握好声音层次的节奏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同期声是影视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声音,作品中环境的声音是否真实等因素,让观众在观看影片时,能够身临其境,适当运用影视同期声能够让作品更具张力和感染力。在影片《敦刻尔克》中,同期声起到了很好的衬托气氛与节奏的作用,海浪的拍岸声、奔跑的脚步声与喘息声、突然出现的枪声和击中目标时的爆裂声、天空中俯冲轰炸机凄厉的啸叫声、幸存者的呼救声等等将整个影片的节奏把控的相当到位,影片中有三次欢呼的声音,第一次是在庞大的民用救援船队到达海滩时,海滩上的士兵们发出了欢呼,那是看到希望的欢呼,被压抑的情绪在这一刻集中爆发,观众也被这样的剪辑带入到振奋的节奏当中,热泪盈眶。第二次是在没有了燃油的“喷火”式战斗机仍然靠着优异的气动性能在失去动力的情况下将敌机击落,海滩上的士兵们为他们的英雄欢呼,但是飞机上却没有任何声音,飞行员只是静静地看着机翼下的一切,因为他知道只要还有一驾飞机在天上,下边的人们就会感到安慰。第三次是撤退成功的士兵们在英国受到迎接民众的欢呼,迷茫的士兵们觉得自己只是逃命,但是这次欢呼则代表了未来,代表了之后的成功,这些同期音效在带给观众压抑感的同时也更好地体现了真实的历史感与存在感,更带来了希望,成功地将观众带到了影片所架构的庞大的历史当中去。

其次,台词的重要性。《敦刻尔克》最令大家诟病的就是少的可怜的台词,能不说话就不说话是这部影片的特点,在节奏上更能让观众体会那股深深的绝望之情,但是在需要将影片的节奏推向高潮的时候,这些很少的台词却在关键的时刻被最合适的人说出来,使得故事能够更加合理地进行下去,并且将观众的观影节奏始终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台词剪辑把控也是能够影响到影片节奏的一个重点。

第三,音乐的选择。音乐节奏的不断变化也会影响整部作品的剪辑节奏,对音乐的剪辑要做到张弛有度。在传统习惯上,一段紧张刺激的音乐和情节过后,要给观众一个缓冲的时间,让观众从紧张的情绪中释放出来,满足观众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但是在影片《敦刻尔克》中却并没有采用这一传统观念,音乐在本片中起到的作用是更让人在特定年代产生特定的共鸣:在战争年代小人物们流离失所,四处奔波,影片配乐大师汉斯季默用一种无时无刻不在出现的秒表滴答声贯穿影片配乐,让人们感受到生命时时刻刻受到威胁的压迫与沉重,音乐的剪辑与选择在整部影视作品的节奏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结语

影视作品质量的优劣离不开剪辑节奏的把控,好的影视作品一定是有完美的剪辑节奏的,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影视创作的主要任务在于物质和思想的刺激,而这种刺激的根源来源于作品的剪辑,剪辑是影视作品中除了拍摄最为重要的因素。影视作品的创作也是如此,拍摄素材是剪辑的基础,但没有丰富的剪辑经验对影片整体节奏的把握,盲目的拍摄素材会显得没有任何意义。在影片《敦刻尔克》中,导演、编剧与摄影之间充分沟通、默契配合、通力合作使得整个创作意图能够充分体现,不会出现所谓的拍摄与剪辑“两层皮”,在影视作品创作中,绝对要避免前期摄影与创作单位的隔离,只有通过各单位紧密协调,认真协商,通力合作的前提下,拍摄出符合作品要求的素材,采集到符合作品要求的资料,这样才有可能通过后期剪辑之后,让作品产生理想的节奏,让画面和声音、特效融合,实现同化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营造出优质的视听效果。

随着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影视作品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变化着,好的影视作品是靠完美的节奏取胜,不光是靠拍摄,更是要靠剪辑来把控节奏。因此,要想创作一部优质的影视作品,要通力合作,共同研讨把控影片节奏,为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虽然目前影视作品的发展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但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会克服困难,遵循发展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下,也为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促进我国影视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作者单位:山西省戏剧研究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山西经济网独家所有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山西经济网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财经新闻
   第04版:综 合
   第05版:晋周刊
   第06版:人文视野
   第07版:投资理财
   第08版:论 坛
浅析影视作品中的剪辑节奏
浅谈中班幼儿美工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对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媒体融合之下新闻标题制作如何远离“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