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幼儿的创作提供丰富的生活经验
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和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场地和季节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去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玩一玩,从而积累丰富的、具体的、直接的知识经验。如,在画《秋游》时,通过游览活动,每个幼儿的内心感受是不一样的,因此画出来的作品,内容和风格则完全不同。有的表现秋天的景色,有的表现秋游时大家愉快的心情,还有的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秋游的整个过程。又如,在夏季的时候,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瓜果,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探索各种水果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为幼儿提供多种可以表现各种蔬果的创作材料,拿葡萄来举例,这时有的幼儿会用瓶盖粘贴葡萄,有的幼儿会用超轻粘土团圆的方法粘贴葡萄,还有的幼儿会用撕纸、绘画等多种方法进行葡萄的创作,幼儿不仅掌握了蔬果特征,还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总之,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们去观察、认识、体会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东西,开阔他们的视野,以提高他们对美工活动的兴趣,以及发现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二、营造宽松、安全的心理环境
幼儿时期,孩子们有成人想象不到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出人意料的异想天开,因此我们要因势利导,鼓励孩子自由想象,使之成为孩子获取知识开发智力的动力。
教师要正确面对儿童画中的“出格”“错位”的现象。在儿童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小猫画得比小熊大;绿太阳,黑雪人……成人往往无法理解,请不要急于干涉。那么,为什么幼儿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幼儿把画画的过程当作是一种游戏,边画边投入角色,仿佛自己就身在画中。我们班上有位小朋友吴宸宇看了动画片《猫和老鼠》后,认为老鼠聪明可爱,而猫却特别笨,因而它就把“猫捉老鼠”画成了“老鼠追猫”,此时的幼儿想到什么就画出什么,想象与现实融合,思维不受任何局限。这些被成人看来有些“出格”“错位”的画面往往表现了幼儿自身情感的好恶。所以,在美工活动中,如果幼儿真的出现了不同于成人感受和理解的作品,成人不要急于干涉否定幼儿的创作,可能是幼儿还没有掌握了绘画技巧,画的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应多加引导,鼓励幼儿,并了解他的创作意图和想要表达的内容及情感。帮助所有欣赏者,包括其他幼儿,家长,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创意,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并用文字记录,或建立成长记录带,便于幼儿纵向地看到自己变化。另一方面让他们在生活中通过观察、学习,积累起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三、恰当地指导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1.别忽视幼儿绘画活动中的说
在幼儿园阶段,年龄越小的幼儿绘画水平越低,不能自如地用绘画技能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可以请他们来说,让幼儿说是让成人了解幼儿绘画意图及其内心世界的直接途径。而且,幼儿绘画的特点之一就是边说边画,年龄越小表现得越明显。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把握好幼儿的“说”,对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在一次绘画活动中,康家龙画了很多不大的人,画面没有主次,我不知道他在表达什么,当我请他介绍自己的画时候,他说:“我画的是孙悟空,他在打怪兽,他在睡觉,他在和朋友玩。”等,听完他的描述后我才知道他画的是一个系列,这些都是他从哥哥的漫画书《七龙珠》上看到的。还有的幼儿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怕老师批评不愿意大胆尝试,所以,我们应该多问问孩子,给孩子一个表达内心情感和想法的机会,让孩子敢于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情感。
2.以开放的形式提问,幽默的比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联想、创造,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的不同答案。如在画《手指造型想象画》时,教师用手摆出几种造型,然后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想象什么,幼儿则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经验的积累,得出不同的答案。
新颖有趣的提问,可使幼儿感到新鲜,促使他有兴趣去探究,极大地调动他们投入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一次绘画活动中,我说这个波浪线像“方便面”一样,多数幼儿听到后会笑着说“像方便面”,但是他们马上会展开积极的联想,有的孩子就会说:“像我妈妈的卷发”。还有的孩子会说:“波浪线就像一条蛇一样”。老师风趣幽默地与幼儿对话,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加深记忆和理解学习内容,更能营造出一个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学习和创作热情。
3.意愿画是一个非常好的绘画形式
意愿画最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启迪他们的形象思维,还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由想象和创新的能力。教师适当的指导可以提高创作兴趣,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比如,在讲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以后,有一个小朋友问我:“老师,小兔子真有这么笨吗?他不会到终点站再睡觉么?”当时,我很震惊这么小的幼儿会这样说。后来我根据幼儿的这个提问,设计了一个意愿画题目《龟兔的第二次赛跑》,让幼儿展开想象,把龟兔第二次赛跑的过程和结果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结果,在这次的绘画活动中,幼儿充分想象,打开思路,不仅画了出来,同时还编成故事讲了出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时,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应把握好每一个教育的契机,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达到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目的。
4.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布置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应做到生活化、美化、童化、趣化。幼儿区域活动时创作的作品,无论是否精美,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把它拿来布置教师环境。如:活动室应怎样布置,走廊里可以放哪些好的作品,怎样才能使花坛更美等。只要孩子们要求或设想是合理的,就应尽量给予满足,让所有孩子们的作品参与到班级环境的创设中。孩子们通过自己亲手布置环境既可以给孩子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还能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如:在家长接园时,小朋友就常常会自豪地拉着家长的手参观自己的作品,告诉家长哪个作品是他的,旁边又是谁的,他们是怎么创作的等,有时还会问家长“你觉得漂亮吗?”等着家长的肯定和表扬。除此之外,让所有幼儿的作品参与到班级环境建设中,还能从小树立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幼儿的合作和集体意识,让幼儿知道班级是大家共同的生活空间,需要大家一起来维护和建设。
四、恰当地评价孩子的画
评价是一个欣赏的过程。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每一幅作品,为他们提供积极有效的反馈。即使发现幼儿表现中的错误,成人也不必立马否定幼儿的作品,而应该在充分观察和欣赏画面后,仔细询问幼儿的想法并给予具体的,能够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的建议。要知道,许多科学知识的掌握,都是在生活中逐渐通过观察、学习积累起来的,就好比小时候我们也许有过画绿太阳、小草长天上的类似经历,但如今还有谁不知道小草长在地上是绿颜色的呢?成人过多的关心与干涉只能使幼儿失去创作的原动力,扼杀了幼儿的艺术创作潜能。
美工作品是幼儿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幼儿美工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材料提供者、倾听者,引领孩子用手中的小小画笔和各种材料,描绘出一个个五彩的世界,打开他们内心世界的窗口,使他们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建立大胆创造的信心,养成坚忍不拔的毅力,并为将来无限的发展创造可能。
(作者单位:杏花岭区西羊市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