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雪
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800多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90%以上的试点地区已经享受到了优质医疗服务。但是,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不能只关注到资源、技术等“物”的因素,更要关注到“人”的需求。
事实上,对于一些农村病患的家属来说,看病不难,难的是家庭陪护。医院有医生、护士、护工,照料病患的难度并不大。一旦回到家中,缺乏科学的护理知识,家庭护理条件不达标,病情加重的病患比比皆是,最终是“一人患病,累垮全家”。
在记者看来,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还需要公共卫生科普、养老服务、居家医疗管理等多方面一体推进,特别是要推进医养结合,提升老年群体和重病患群体的康复、照护、保障水平。不仅要建设符合农村地区实际需求的医养结合体,还要增加农村地区家庭照护人员的力量,并通过开展培训等方式,让失能老人、重病患等群体的家属掌握必要的家庭护理技能。
总之,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物”的投入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这是因为,打通农村地区人民群众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还需要患者家属多方配合,学习疾病防治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向患者提供更多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