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3年10月24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场“问诊把脉” 助力乡村振兴
——民进山西省委会青年专委会“智囊团”入村调研记

本报记者 王佳

清漳河畔、太行山下,左权县粟城乡马家楼村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到处散发着花椒的香气。

近日,民进山西省委会青年专委会“智囊团”来到马家楼村,深入调研千亩优质水稻农旅项目。

据了解,马家楼村是省人社厅定向选调生重点帮扶的脱贫村。在加快推进左权县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马家楼村规划打造千亩优质水稻农旅项目,旨在革新理念,创新“公司+基地+农户”的农旅运营方式,融合开发农旅项目,开创农业合作新模式,打造三方共赢新局面。

调研组一行深入村庄,实地考察地形地貌并对村内农作物种植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该村农作物种植以玉米、谷子、大豆为主,因毗邻清漳西源,耕地水源充足,作物颗粒饱满、品质优良。其中,核桃经济林180亩,花椒树200余棵,为村民提供稳定收入。

“得益于马家楼村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建设以马家楼村为中心,包括庄南村、石台头村在内的1000亩河滩地无公害标准化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每年为农民增收300万元。对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强化农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农业和农村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马家楼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王建国详细介绍了千亩优质水稻农旅项目规划。

民进山西省委会青年专委会主任左志军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农科教深度融合的政策优势,不断引入高校科研力量,坚持马家楼水稻科研试点种植,持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民进山西省委会青年专委会秘书、省人社厅二级主任科员焦阳认为,规划千亩优质水稻农旅项目时,要注重平衡“小而精”与“广而深”的产业维度,依托马家楼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生产高品质水稻,通过优化产品营销模式,为扩大产业规模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题新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专题报道
   第07版:综合
   第08版:综合
现场“问诊把脉” 助力乡村振兴
左云马铃薯:种业夯基产业兴
长治潞城区:抓住“鸡”遇 强村富民
泽州提升搬迁安置社区治理效能
昔阳:群众“点单”话振兴
朔州平鲁区:产业富农地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