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题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3年10月2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治潞城区:抓住“鸡”遇 强村富民

本报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孙超

产业多元化,乡村振兴的底色才会更加出彩。今年年初,长治市潞城区史回镇任和村新成立一家肉鸡养殖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记者来到任和村的山西朗诚禽业有限责任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座占地12亩的恒温养殖棚,温度保持在35℃左右,每个棚内放置着8排4层、共计2000余个层叠式肉鸡笼。这便是10万只“大白羽”雏鸡的安身之所。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山西朗诚禽业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宋晶晶从事会计行业多年,正是在这一使命感的驱使下走上了新赛道,与任和村的村民们一起抓住“鸡”遇,以“集体+农户+引资”的方式踏上了这趟直达乡村振兴的列车。“我在2021年萌生出养鸡的想法,2022年5月份就开始筹建鸡场,今年2月份购进了第一批鸡,现在已经是第五批了。”宋晶晶说道。

养殖棚的设备非常先进,从棚外的饲料塔到棚内的传送带,全自动化生产线代替了成本高、效率低的传统养殖方式。宋晶晶说:“我们采用的是中国最先进的设备,鸡的吃喝拉撒全部是自动化管理,比如吃是用航车把整个料槽加满,喝水有水线,鸡粪则直接由粪带传送到一个地方,一个人就能管理5万只鸡。”

白羽肉鸡生长速度较快,43天即可出栏。按照之前出栏的四批肉鸡的价值估算,一批肉鸡有260万元的毛收入,刨去成本,可以获得20万元至25万元的收益。一年共有七批肉鸡出栏,算下来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5万元至20万元的收入,还顺带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

在此工作的村民张海刚说:“来这边将近3个月了,我只需要启动设备,然后把跑出来的小鸡放回笼子里就可以,活比较轻松,月收入4000多元。”

“小鸡快跑”,跑出的既是生产速度,也是乡村振兴的发展速度。对于史回镇任和村以及宋晶晶本人来说,这趟与养殖产业联名的列车才刚刚启动。“明年年初我们准备扩大建厂规模,新建两个养鸡大棚,实现肉鸡存栏数量20万只,一年出栏量保持在140万只左右,争取净利润达到300万元,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分红翻倍,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宋晶晶说道。

上图:工人正在填放饲料。

本报记者 冯毅松 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题新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专题报道
   第07版:综合
   第08版:综合
现场“问诊把脉” 助力乡村振兴
左云马铃薯:种业夯基产业兴
长治潞城区:抓住“鸡”遇 强村富民
泽州提升搬迁安置社区治理效能
昔阳:群众“点单”话振兴
朔州平鲁区:产业富农地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