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9月5日讯(记者 张剑雯)9月5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山西省“1+N”人才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金碧介绍了我省加强卓越工程师后备力量培养的具体举措。
一是夯实“工程教育”基础。即以“新工科”理念为指引,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提高理工科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聚焦我省传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升级改造一批传统专业,布局新建一批新兴急需学科专业,推出一批卓越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组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和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力争使高校新兴、应用型本科专业占比达到67%以上。
二是调动好高校和企业两方面的积极性。建设一批“卓越工程师学院”,积极探索卓越工程师后备力量教育培养实体化平台的新形式。企业要配合高校建设一批重在提升工程硕博士工程实践能力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汇聚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导师,让工程硕博士在真实场景中开展系统科研训练。
三是探索形成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工程硕博士的有效机制。建立联合培养协同育人机制,高校要同企业一起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联合培养服务保障机制,相关高校和企业要建立“山西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保障全省工程硕博士培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建立转段接续培育衔接机制,加大工程硕博士毕业生入企工作后的传帮带接续培养力度,优先支持其牵头或参与承担各级各类科技研发计划和企业攻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