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12月4日讯(记者 冯毅松)在12月4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长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崔元斌表示,长治境内河、湖、泉水系纵横交错,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6倍,是华北地区相对富水区。其中,浊漳河是长治境内最大的河流,干支流近800里,流域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71.9%,是长治真正意义上的母亲河。长治以“四个坚持”深入推进“八百里浊漳·美丽的画廊”母亲河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坚持规划引领。该市编制了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今年7月被水利部确定为第二批市级水网先导区。制定了《八百里浊漳水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规划》,出台了《全面实施八百里浊漳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方案》,提出6方面30项具体任务。
坚持项目带动。围绕八百里浊漳水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该市共谋划项目197个,总投资198亿元。着眼于提高粮食单产,该市规划了上党50万亩大型灌区等一系列水利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2万亩、增加粮食产量0.7亿斤。
坚持试点先行。今年4月,绛河入选全国2024年度幸福河湖建设试点,获得国家补助资金7000万元,成为海河流域和山西省首批国家幸福河湖建设试点。
四是坚持以奖促治。该市安排2000万元市级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奖励河湖生态修复治理工作进展快、效果好的县区。
下一步,长治市将久久为功,统筹推进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修复、水污染防治、水文化挖掘、水经济建设,真正把水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