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吃五谷,哪有不生病的”,寻医问药常常是许多百姓不愿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一件事,如何能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的舒心,着实是一门大学问。
为了让百姓病有所医,享受到应有的医疗救助。今年,我省出台的《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专门针对“就医难、就医贵”给出了新的答案。
《实施方案》就医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巩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围绕破除以药补医,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其次,大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创新医疗联合体建设模式,规范三级医院双向转诊工作,逐步构建科学、有序、便捷的分级诊疗格局。再次,推进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经办管理体制。
近两年来我省针对医改陆续推出了若干专项改革方案,以县一级公立医院改革为切入点,破除以药养医,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虚高药价,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看病贵”问题。人员上实行聘用制、逐步向合同制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待遇上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各种优惠政策向临床和一线人员、业务骨干、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从而有效地吸引了业务骨干人才。
针对百姓“看小病,跑远路”的实际困难,着力解决群众就近就医的问题,遇到大病或是疑难杂症再到大医院求治,这样就形成了“小病在基层,大病上医院”的良好局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尽量让老百姓把钱花在刀刃上。
近日,笔者在一家社区医院里也感受到了医改后的新变化,医生在诊治过程中认真负责,每次化验和开药时都要同患者进行沟通,花钱不多,药到病除,让患者切实感受到了“就医难、就医贵”这一顽疾正在冰消雪融。
山西经济网 王勇
责编 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