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笔者从媒体获悉,《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于2017年3月1日正式实施,阐明将在未来的15年内恢复汾河的秀美容颜。让三晋儿女又可以看到母亲河的第二次复活。这对于山西乃至全国来说是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汾河被三晋人民誉为母亲河,其源头为忻州宁武管涔山脚下的雷鸣寺泉,流经太原、吕梁、晋中、临汾、运城5市的29个县(区),全长713公里。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山西工业化进程的加剧,汾河一天天衰弱生病,“有河无水、有水皆污”成了常态。流域生态的日趋恶化绊住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可喜的是随着条例的公布,使汾河的治理提上了日程。该项条例从规划与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方面,对汾河流域内的生产、生活、开发、利用、建设等活动作了全面规范,为汾河流域保护建起法律屏障。让汾河的治理可以有法可依,使工作可以有序地推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这个理念的影响下,山西已开始全面推行高耗能、高污染、高物耗设备和产品的淘汰制度,对重点资源开发区实施强制性保护,对生态良好地区实施积极性保护;引入市场机制,大力培育和扶持环保产业;同时,也加强了对于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在这种政策背景下,汾河的治理是顺应时代,响应国家号召的一项伟大的工程。
汾河的治理工程也是对于绿色GDP的充分考量。沿线也秉持修复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坚持节水优先的原则,通过科学配置水土资源,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汾河的治理通过条例的规范和支持,经过5年建设10年自然修复,梳洗打扮后的母亲河必将焕发新的生命力。
责编 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