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黄金周”,烧红的大虾,断腿的螃蟹,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虾兵蟹将”的帮助下,山东旅游也赚了个盆满钵溢,并以392.1亿元的“骄人”战绩,取得了全国旅游总收入排行榜第一的宝座。
一盘大虾,烧红的,不仅仅是大虾的外壳,还有游客内心的怒火,更是全山东人民的脸面。想来,那些亏心的商家在点着到手人民币的同时,脸色也如盘中大虾一般吧?
当然,以“青岛大虾”为代表的旅游乱象问题并不是个例。人们之所以关注这些话题,是因为自己或多或少也都经历过类似的遭遇。
“黄金周”,原本多么美好的一个词语,却因部分群体的私欲,变成了“黄金”周。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换来了短期的利益,但却冷了游客的心,丢了自己的脸。再往严重里说,失去的是今后长期的市场。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10月6日,当“青岛大虾”持续发酵的时候,澎湃新闻网上一篇题为《要钱的假和尚没了,过境车辆免费通行》的报道迅速在网上流传,成为吹淡当日污浊之气的一股清风。
在2014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我省知名景点五台山被澎湃新闻网爆出存在假僧人向过往游客讨要钱财、黑导游暗地招揽生意等乱象。今年9月14日,又因向景区省道过路车辆收取门票钱,被央视《焦点访谈》曝光批评。
一连串的问题,让佛教圣地蒙尘。
知耻而后勇。问题发生后,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对此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全面开展调查处理综合整治工作。在今年黄金周前夕,王儒林书记还亲临五台山调研,并在管理体制和严格管理等十个方面提出了整改意见。
随后,由山西省15个相关厅局部门组成“宣传舆论和品牌形象建设调研调查组”入驻五台山景区。把脉问诊、寻医治病,一场针对景区旅游乱象的“大手术”正逐渐深入。
还是黄金周,还是五台山,还是澎湃新闻网,但文章内容却大相径庭。文章通过前后对比,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五台山,也我们惊喜地发现,五台山的佛光,再次闪亮了起来。
“不敢出一点事,要不没法向王儒林书记交代”。这是五台山景区政府一位官员的原话。也正是在这样的担忧下,五台山在“黄金周”大考中,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景区购票进山人数和门票总收入同比分别大幅增长63.24%和72.61%。
五台山这一变,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见一斑。
拨乱反正,任重道远。真心希望,在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下,山西旅游那“晋善晋美”的金字招牌,能历久弥新。
文到此处,似乎应该结束了。但我们回过头去再琢磨一下官员的那句“没法向书记交代”,如果这里的“书记”,换成“游客”,是不是就更完美了呢?
山西经济网评论员 吞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