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经网时评经网时评

撑稳百姓头上的那片“天”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张伟嵩 发布时间:2015/12/1 16:16:47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粮食又来自耕地,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耕地才是百姓的天。

1123,省国土资源厅厅长许大纯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作关于全省土地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表示:近5年来,我省省市两级投资近60亿元,安排实施耕地开发项目520个,新增耕地70万亩……

对我省广大农民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因为他们头上的那片天越来越稳了。

耕地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没有了耕地,种不出粮食,肚子都吃不饱,还谈什么发展?2000多年前的先贤孟子就曾经说过,“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其大意是说,老百姓要有基本的生产资料,才能衣食无虑,养得起父母妻儿,荒灾之年不至于饿死,社会才能安定。这里的“产”,指的就是土地。可见耕地对于百姓的重要性。

当前,作为人口第一大国,农村劳动力过剩正成为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更要坚守耕地红线,让农民有田可种,充分调动其种粮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农村社会,减缓劳动力过剩趋势。

“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期备受关注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为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才能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呢?我们常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虽是一句调侃的话,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农业人口在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那么,我国广大农业人口的小康问题该怎样解决呢?我们还得在耕地上做文章,向土地要效益,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而这一切,都需要有充足的耕地作为保障。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如今,我们正处于城镇化建设高速发展的阶段,必然会有很多耕地因发展的需求而转为建设用地。这就对我们的土地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毫不动摇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确保我国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不断提升。

这既是保障我们未来生存发展的根本,更是我们对于子孙后代的责任所在。惟如此,百姓头上的那片天,才不会塌下来。

 

 

山西经济网评论员  张伟嵩

责编  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