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不到一个月的杏花岭区区委书记张磊在8月18日召开的第五次党代会上,激情高昂,做了一万余字的讲话报告,紧紧围绕活力、文化、宜居、幸福、绿色、和谐等六大关键词,深入、直白地分析了昨天、今天和明天,向该区党员干部传达明晰的工作思路和发展路径,描绘出一幅未来发展的蓝图。
杏花岭,是太原市的一个中心城区。
连续几年来,通过稳增长、调结构、打基础、利长远的坚实努力,万达、华能等一批新的经济增长项目发硎新试,为促进经济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引擎,增强了区域竞争力。
在当前发展的一个历史节点,杏花岭区如何发展?
“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使发展机会真正化为发展动力。”该区区委书记张磊在8月1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太原市杏花岭区第五次代表大会上说。
张磊在大会上做的万余字的报告,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努力将杏花岭区建设成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崇文重教、文明幸福的现代城区。深入、直白地分析了昨天、今天和明天,向该区党员干部传达明晰的工作思路和发展路径,描绘出一幅未来发展的蓝图。
关键词:活力杏花岭
“围绕建设活力杏花岭,要紧扣‘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要求,加快转型升级,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着力实施开放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深入推进全面改革,营造良好发展新环境。”张磊在报告中说。
要以华能东山燃机热电项目为示范,积极引进新型高端企业,支持循环低碳绿色项目发展,持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东山生态建设成果,推动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都市农业产业发展。把项目建设作为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积极支持富力商业综合体、北京华联购物中心、北晨国际广场、中车置业、丈子头农产品物流园二期等重点项目持续发展,不断挖掘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形成“三产支撑有活力,二产优质有持续,一产高效有特色”的良好格局。
要抓牢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创建的有利契机,打造万达文化青创客、鼎盛国际青创城等“双创”基地,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创业创新模式,为全区发展激发出新的动力与活力。
关键词:文化杏花岭
“围绕建设文化杏花岭,彰显‘文教发达、底蕴深厚’的优势特色,推动城市文明不断进步。”张磊说。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提升区域教育品质,扩大文教事业影响力,在保证人民群众享受高品质教育的同时,使教育成为杏花岭对外开放的名片,区域竞争的王牌,创新发展的根基。
着力提升城区文化的历史品位,把关注、发掘、保护历史古迹和特色文化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持续加大对拱极门、普光寺、文殊寺、关帝庙等历史古迹的保护和发掘力度,保存文化地标,延续历史文脉。持续加强对国民师范旧址、太原解放纪念馆、八路军办事处等革命遗址的开发利用,延续红色基因,传播革命精神。深入发掘太原机器局旧址、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旧址等历史遗迹的文化价值,彰显发展传承,延续老城记忆。
加快杏花岭“三馆一院”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文化市场,盘活文化产业,实现传统和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族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理想信念和社会诚信教育,不断提高全区人民的文明素养和道德素质。
关键词:宜居杏花岭
“围绕建设宜居杏花岭,抓住城乡建设和管理两个重点,推动发展承载力和城市宜居度有效提升。”张磊说。
到2019年,杏花岭区将全部完成15个城中村整村拆迁任务,2018年基本完成城区范围内棚户区改造。同时依托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统筹谋划布局一批产业集聚、功能完备、特色明显的发展片区,为城市发展释放更多的空间和潜力。
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力度,全力配合卧虎山路、轨道交通2号线等重点建设项目,持续实施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大力推动停车场、公厕、便民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区宜居宜业品质。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努力构建全方位、全时段、网格化、人性化管理服务体系。
关键词:幸福杏花岭
“围绕建设幸福杏花岭,要办好民生兜底和提质两件大事,推动民生事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张磊说。
突出农村居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拓宽居民增收渠道,以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以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以扩大投资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富足。
力争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力争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提升。
关键词:绿色杏花岭
“围绕建设绿色杏花岭,把握”增绿“和”治污“两大抓手,推动城区环境综合质量持续改善。”张磊说。
加快完善东山生态开发利用的规划设计,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目标要求,突出山坡造林,通道绿化,乡村美化,重点景区、景观建设的四区开发,有效拓展城市外沿,丰富林业内涵,提升生态品味,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深入开展城区绿化美化工程,增加绿地总量,到“十三五”末,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29.2%,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03平方米。
关键词:和谐杏花岭
“围绕建设和谐杏花岭,守好安全和稳定两条底线,推动改革发展的社会基础不断夯实”张磊说。
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增强全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有效提升社会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坚持把维护安全稳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深入抓好安全生产,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不断加大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建立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确保矛盾在源头得到控制、纠纷在基层得到化解、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
本报记者 王秀萍 褚艳 通讯员 彭姝萍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