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最新信息最新信息

线上线下 全城搜寻 12小时找回被拐女童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9/28 10:12:00

    本报9月27日讯 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没有什么比失去孩子更让人痛心的了。9月26日晚,一则关于太原3岁半女童果果的寻人启事,刷爆微信朋友圈。今日,记者从太原公安迎泽分局获悉,经过百余名警力12个小时的全力搜寻,以及热心市民的参与,果果平安脱险。目前,涉案嫌疑人王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9月26日18时35分,太原公安郝庄派出所接市民刘某报警求助,其3岁半的女儿果果(化名)于半个多小时前走失。

   “孩子穿着红白条相间的外套、牛仔裤,扎着一个小辫。原本孩子在自家店门口玩,我们一时大意,孩子就不见了。”刘某说,自己在太原朝阳街省煤炭设计院附近经营一家手机店,案发当日,他绝对没有想到孩子会在自己的店门口被拐走。接到报警后,警方立即全力展开搜寻。经调阅现场视频监控发现,果果并非自己走失,而是遇到了“人贩子”。监控视频当天17时56分的内容显示,本在手机店门口独自玩耍的果果,被一名大约40岁的女子突然抱起。随后,女子抱着果果快步走出了视频监控范围。鉴于案情涉及“拐卖”而非简单的“走失”,派出所立即上报分局、市局。随后,太原警方抽调分局刑侦大队、合成作战中心与郝庄派出所、郝庄责任区刑警队的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全力开展侦破工作。

   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有热心人拨打了山西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求救电话,队长赵帅在第一时间和果果的父亲核实了情况。“以前见过类似的虚假消息,所以我们先和家属取得联系,确认情况属实,然后号召大家在朋友圈扩散消息,同时我们迅速集结了40多名队员,配合警方,帮助家属一起排查找人。”他在接受采访时说。

   “侦破工作主要是沿着现场的监控展开,犯罪嫌疑人很狡猾,不停变换交通工具。”办案民警介绍,那名抱走果果的中年女子是当天16时23分出现在经园路郝家沟街口。17时56分,中年女子下手,在手机店门口强行抱走果果。根据视频显示,此后中年女子行至朝阳街东中环路口后,乘坐一辆三轮车逃离现场,在朝阳街郝庄储蓄所又换乘814路公交车。由于公交车站附近人流量较大,视频监控的线索中断。但警方并未放弃对中年女子的追踪,通过视频资料准确获取了中年女子的体貌特征后,民警展开大规模调查走访工作。同时,警方还组织周边群众等相关人员进行辨认,并制作协查通报,将已掌握的信息和视频截图通过微信、微博等渠道广泛发布,发动社会力量寻找孩子下落。

   最终,经过100余名警力人员12个小时的监控追踪和全力搜寻。27日凌晨5时许,专案组获取一条重要线索:在太原火车站附近,有市民发现一名抱着小孩的可疑人员与视频中的女子截图高度吻合。专案组立即展开追踪,并在火车站附近一家小旅馆内将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女,40岁,山西柳林县人)抓获,及时解救了果果。

   经审查,王某某供述自己是9月26日上午,从柳林来到太原的。案发当日17时许,她行至朝阳街省煤炭设计院附近,突然发现了在手机店门前独自玩耍的果果。据其说法,她是临时起意想将果果抱走“自己养活”。至于,果果为何不哭不闹,任由王某某抱走,王某某道出了其中的玄机,“我兜里有糖,我拿糖一哄她,她就不哭不闹让我抱了。”

   27日10时,记者在郝庄刑警队见到了被解救出来的果果,小女孩依偎在爸爸怀里,手里把玩着一盒卡片。果果的父亲说,孩子突然被拐走,自己的脑袋有点乱,“现在还在后怕,发生得太快了,就那么一小会儿的工夫。”

   果果的家人也表示:感谢所有爱心人士转发微信朋友圈,网络的力量是巨大的,正因为大家看到了嫌疑人的照片,才能提供最有效的线索,第一时间找到孩子。

   目前,王某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深挖当中。


  ○时间轴


  12个小时全力搜寻


  26日17:56


在太原朝阳街省煤炭设计院西门附近手机店门口玩耍的果果(化名)突然不见了。她身穿红白条相间的衣服,下身穿牛仔裤,头上扎着一个小辫子。发现孩子不见以后,果果的父母赶紧通知亲戚朋友们帮忙寻找。


  18:35


果果的父母报警,郝庄派出所、郝庄刑警队同步出动,开始调阅视频监控并走访案发地点。


  18:50


警方通过案发录像锁定犯罪嫌疑人,并同步上报太原市公安局、迎泽区公安局。


  19:30


太原市公安局迎泽分局迅速成立由分局刑侦大队、合成作战中心与郝庄派出所、郝庄责任区刑警队组成的专案组,开展侦破工作。专案组从中心现场监控录像进行扩展,沿途追踪犯罪嫌疑人去向。


  19:40


果果的父母以及亲朋好友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了孩子走失的消息。


  20:00


经过监控调取,警方发现嫌疑人抱走果果后,走到朝阳街东中环口,后乘坐一辆三轮车逃离现场,在朝阳街郝庄储蓄所换乘814路公交车再次逃离。警方准确获取了嫌疑人的体貌特征后,展开调查走访,将已经掌握的信息和视频截图通过微信、微博等渠道广泛发布,发动社会力量寻找孩子下落。


  20:30


热心市民拨打了山西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求救电话,救援队第一时间和果果的父亲核实了情况,同时迅速集结了40多名队员,配合警方,帮助家属一起找人。


  21:00


民警结合“天眼”监控和附近商店里的监控,确定嫌疑人的离开线路。晚上很多商店已经关门了,警方还把部分店主叫来开门调取监控。


  22:00


记者在网上看到,配发嫌疑人截图的寻人启事在微信朋友圈、微博上被频繁转发,不少热心人关心孩子营救进展。


  23:00


山西蓝天救援队员在火车站附近的商店、网吧、宾馆进行询问,包括向跑夜车的出租车司机了解情况。


  27日01:00


警方与救援队员以及果果的家人一同在火车站附近走访排查,寻找线索。


  05:00


警方专案组获取了一条重要的线索,有一名群众反映,在火车站附近发现一个抱小孩的可疑人员与视频截图中的女子高度吻合,专案组立即展开追查。


  05:40


在火车站附近一家小旅馆内,犯罪嫌疑人王某某被抓获,果果被解救。


  ○延伸采访

    新媒体在打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记者:这次被拐的果果能成功脱险,视频监控,微信、微博起到不小的助力作用,新媒体技术在打拐领域有什么积极意义?

   民警:上述新媒体技术运用,对寻找失踪儿童有着重要作用。比如,此起事件中,太原公安迎泽分局官微“平安迎泽”第一时间发布案件信息后,立即引起广大网友注意,大家纷纷转发,这为警方破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常情况下,被拐儿童在被拐最初的几小时,是查找和发现犯罪线索的黄金时期。因为儿童被拐之后,会在很短时间内被犯罪分子转移,而且现在拐卖案件的突出特点是大范围、跨区域作案,如果不能在最短时间内抓获犯罪分子、将被拐儿童解救,被拐儿童很快就会被转移到外省,以后再查找就相当困难了。

   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主要依靠途径是大众传播,这使接收到警报的民众成为了警方的眼线,搜寻的速度、范围与力度会大大加强。可以说,是尽可能调动了社会力量,来参与具体失踪案件的调查处理。

   记者:我们都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被拐儿童都能像果果一样成功脱险。目前,我们警方打拐难的原因是什么?

   民警:首先是积案破案较为困难。通过现如今各种技术手段运用,打拐行动对侦破现案有显著效果,现案发生很少,破案率也较高,但如何侦破积案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点。比如,拐卖犯罪本身十分复杂,人贩子分工明确,被拐儿童大都被多次转手,任何一个环节的线索断了都很难再侦办下去。有些拐卖案件,发生在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时间长、环节多、跨度大,调查取证难、犯罪嫌疑人抓捕难、被拐儿童解救难,这就影响了破案率,形成积案。

   其次,客观存在的买方市场是导致拐卖儿童犯罪发生的根本原因,由于尚未彻底铲除滋生拐卖犯罪的土壤,买方市场的需求依旧很旺盛。

   记者:对于破获这些积案,我们目前有哪些举措?

   民警:为了解决积案,公安部建立了全国打拐DNA信息库。要求各地对13类儿童采集DNA信息,再免费采集其父母的DNA信息,然后将父母和孩子双方的信息都输入到打拐DNA信息库里自动比对,一旦对比成功,系统就会自动提示,但是有些失踪孩子与家长不知道DNA库,并没有到公安机关完成DNA的采集工作。因此,社会应该加大对失踪儿童DNA信息库的宣传,使更多失踪儿童及家长主动采血进行DNA数据比对,更加快速、准确、有效地找到失踪儿童。

   在买方方面,既要强调加大打击买家的力度,也明确采取“宽严相济”的原则,即并不是单纯打击,而是在打击的同时辅以法制宣传,力争萎缩买方市场。其次,整治买方市场的另一个做法是规范法定收养程序,呼吁有收养孩子需求、同时符合收养条件的家庭按法定程序合法收养孩子。


  ○反思

    被坏人抱走,孩子为啥不哭呢?


一颗糖果哄走了果果,在陌生人怀里她没有哭;27日5时,从陌生人怀里回到父母怀里,果果也没有哭。现场,有热心市民疑惑:“被坏人抱走,孩子为啥不哭呢?”还有人感叹这是一个“淡定”的孩子。

   果果这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又给广大家长什么样的启示?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太原市交通学校心理工作负责人韩锐。

   1、应该让孩子的依恋倾向于安全型

   在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中,有安全依恋和不安全依恋两种模式,前者表现为,妈妈离开时,孩子哭了或者不高兴,妈妈回来了,情绪平稳。后者则表现为,妈妈离开时,孩子不抗议,妈妈回来时,孩子也不理她,这是一种“漠视”。

   孩子一个人在外面玩耍,被陌生“阿姨”抱走后,没有快速寻找父母,这就是一种漠视。建议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安全依恋,要主动积极地与孩子交流和互动,准确理解孩子言行背后的含义,做出及时的反馈,创造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

   2、家长应加强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有人误以为让孩子自己玩也是一种“放养”,其实并非这样,“放养”不是完全放手。孩子被陌生人抱走,这说明成人对孩子认知培养的缺失,同时也疏于管理,建议家长加强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3、不要用可怕后果惊吓孩子

   有人好奇,为什么孩子被抱走时没有哭,凌晨解救回来也没有哭?

   韩锐认为,哭是成年人基于对事件后果的预估后产生的一种本能想法,孩子应该哭,这也是一种偏见经验。实际上,在孩子的世界里,很可能就是跟着一个“阿姨”走了一遭,事件已经圆满解决,而她根本不知道这一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韩锐称,不论是家长还是亲人,都不应该和孩子过分强化这种经历的可怕后果,也不要总是向孩子描述社会的残酷。这反而会对孩子造成再次惊吓。


  ○链接

    如何远离人贩子?


  六个场所

    谨防孩子丢失


1、家门口。家门口是每个家庭都很熟悉的环境,但也是疏于防范的场所。

   2、公园、动物园和游乐场。这些场所地形开阔、人员流动性大,儿童聚集,多动爱闹,环境嘈杂,家长容易分心,人贩子经常在此搜寻猎物。

   3、超市或商场。超市或商场人流量大、隔断较多、柜台之间陈设相似,孩子容易走失。

   4、车站码头。车站码头是人流最集中的地方,尤其是节假日,旅客出行数量多,孩子丢失不易寻找。

   5、医院。医院每天都有许多新生婴儿出生,犯罪分子可能假装医护人员偷盗孩子。

   6、学校周边和公路边。犯罪分子可能会利用诱骗、绑架方式拐带孩子。


  六种手段

    人贩子最常用


1、物质利诱法。人贩子通常以精美画片、玩具和食品为手段诱骗小孩。

   2、冒充拐骗法。人贩子通常以受父母之托来接孩子回家为借口诱骗。

   3、套词拐骗法。人贩子通常以请求带路为借口诱骗。

   4、趁机拐带法。人贩子通常设法制造拥挤或混乱,分散家长或监护人的注意力,趁机将孩子拐带走。

   5、盗窃抢劫法。人贩子通常趁着大人看管不严时将孩子抢走。这种手段通常是在犯罪分子长期踩点、观察后,盯准弱势群体,择机实施。

   6、暴力绑架法。犯罪团伙经过事前谋划、踩点,以武力、麻醉等手段强行劫持孩子。


  六条措施

    助力打拐防骗


1、不让孩子离开视线。不要让孩子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单独跟其他孩子外出玩耍。

   2、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3、最好给孩子穿鲜亮服装外出,尽量佩戴护身卡。

   4、与孩子保持良好沟通。孩子在外犯了错误后,要耐心劝导,切记不要在外面训斥孩子。

   5、指定专人看护孩子。不带孩子到没有安全措施的公共场合;路边行走时牵着孩子的手,让孩子走在内侧。

   6、发现孩子失踪,立即采取措施或报警。


  六个方法

    培养安全意识


1、教会孩子熟记家庭信息。

   2、教会孩子知道找穿制服的人帮忙,知道大声哭喊救命。

   3、教会孩子辨认方位。

   4、教给孩子在走失或遇危险时的求救方法。

   5、教育孩子不接受陌生人东西,更不随意跟陌生人走。

   6、教育孩子不和陌生人说话,不给犯罪分子诱骗机会。

   总之,预防是避免孩子被拐骗的最重要途径。作为家长,一定要树立安全理念,在提高自己安全意识的同时,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儿歌、童操、睡前童话、情景模拟等方式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8、9版采写本报记者 辛戈 郝宏 通讯员 王宏力 实习生 全磊鑫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