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石家庄一小时、去北京两个半小时、去郑州三个半小时……2012年12月26日,太原首开去往北京、郑州、武汉等地的高铁,预示着山西从此跨入“高铁时代”,京晋同城化发展迈入快车道。
一年来,太原高铁改变着三晋百姓的出行方式,也让大伙对高铁从新鲜陌生到耳熟能详、从事不关己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相连在一起;一年来,高铁不断改写着太原城市布局与经济版图。
进入高铁时代,山西人清晰地感觉到,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不再是空间的远近,而是时间的长短。
○样本
说走就走的旅行有高铁,能实现
2013年12月7日,一个星期六,太原市民陈慧7时起床,吃早餐后,20分钟用电脑简单处理了公司上周遗留的一些问题,7时55分走出家门,8时10分,司机将其送到火车站,8点15分,陈慧已坐上8时30分去往北京的高铁。11时许,陈慧到达北京,寻找午餐地点。下午跟北京的朋友逛了会儿街,晚上欣赏了罗拉·费琪中国巡回演唱会,第二天美美地睡了一觉,赶下午回到了太原。在北京悠闲舒适过周末,已然成了陈慧的一种生活习惯。如果放在10年前,这样的生活方式,陈慧根本无法想象。
2003年10月1日一大早,在北京上大学的陈慧,带着两个黑眼圈敲开了太原的家门,一进门,陈慧浑身似失去了全部力气,瘫软在了床上。“妈,除了寒暑假,平常我再也不回来了,车厢人太挤了,而且我上铺什么人啊,脱了鞋一股味儿,害得我一晚上憋着气,都没法睡。”陈慧去北京读大学后,每逢周末或小长假,爸妈总催她回家。然而,那4年异地求学期间,每次回家,对于陈慧来说,不亚于一次高考,身体绷着一根弦,脑子里也绷着一根弦,回一趟家,除了一个累字,再没其他感受。
10年来,陈慧的出行方式基本变化不大,心情却能用翻天覆地来形容。“现在去北京,根本没有距离的感受,计算最多的是时间,算算多会儿出发能赶上午饭、多会儿动身能赶上演唱会……”陈慧说,有了高铁,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再是冲动;有了高铁,太原到北京的距离不再是500多公里,而是两个半小时,150分钟。
陈慧扳着手指,细数着高铁给她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周末或小长假,可以拔腿就走,车票随走随买,赶上哪班算哪班,早上在自家门口吃两根油条、喝碗豆腐脑,下午就能到北京买份正宗的烤鸭带回家,晚上还能请家人吃夜宵。
○影响
1 客运冲击:京晋航班一再缩减跨省公路客运或将淘汰
在北京工作的孙红今年国庆回太原探亲捡了个“大便宜”,原来四五百一张的飞机票现在拦腰砍到了300元。“有了高铁真实惠。”高铁的开通,改变了既有的客运格局。人们这样形容:高铁开到哪儿,飞机票的价格就降到哪儿。“我们新增的客流很大一部分来自原来的航空客流。”太原火车站工作人员介绍,高铁的开通对500公里以下航线的冲击是颠覆性的,对500到800公里航线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太原机场方面有关人士说,与去年同期相比,太原至北京航班数量一再缩减。
事实上,高铁对于中长途公路客运的冲击也相当严重。山西汽运集团晋龙捷泰运输贸易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表示,今年国庆期间,北京方向客流量同比下降20%。山西省运管局相关人士称,在高铁的“倒逼”下,许多公路客运企业开始着力发掘公路客运“点对点、门对门”的服务优势,调整班线和运距,长距离尤其是500公里以上的跨省线路很可能将被逐步淘汰。“相比公路与航空,剔除特殊因素,一般情况下,从北京到太原,我跟我身边的朋友基本上都是选择高铁出行。”山西曙光国际文化传媒总经理张冰清说,公路虽然花费金额较小,但耗时太久;而相较于航空,目前高铁的服务质量、舱内环境等方面,都较为舒适,两者区别不大。但高铁有一个天然优势,全程配备插座,乘客能随时上网或通话。“上车后能联系业务,不耽误事,是我们选择高铁的最根本原因。”张冰清说,她的朋友多是公司负责人,一般情况下,手机都要保持24小时开机,“也许恰恰就是你坐飞机的那一小时,就会失去很大一笔业务。”
此外,与民航班机相比,高铁还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太原铜锣湾营销总监金萱表示,飞机场大多离市区较远,往返期间,时间成本跟经济成本耗费不菲。而最让金萱难以忍受的,则是飞机误点。“不能准时起飞,整个人还必须耗在机场,有急事催着你的时候,真的很抓狂。”
2 客运分流:缓解货物运输情况普速列车运力提升
对外,高铁分走了一部分航空、公路客流;对内,高铁又为既有线路分流了一部分旅客。太原机务段动车车队党支部书记马丽霞说,高铁把中高端旅客吸引到高铁上,普通铁路的客运压力也会得到极大的缓解。相应地,选择坐普速铁路的人就有了更好的旅行环境。
太原铁路局相关人士称,高铁开通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客货分流运输。众所周知,同蒲铁路既有线路承担着山西一半之多的客货运量,山西是运煤大省,运能与运量矛盾十分突出,高铁开通后,因为分流了一部分既有线的客运分流,使既有线路能安排更多的货运,就可以有效地缓解货物运输的情况,这对经济和社会的拉动以及促进作用很大。
太原火车站工作人员说,以往暑运,尽管北京、广州方向会增开不少临客列车,但是由于学生、旅游客流集中出行,太原至北京、广州方向的车票仍然十分紧张。京广高铁开通后,这种现象有了明显好转,开通一年以来,京广高铁已运输旅客320万,日均输送旅客1.1万人次。
如今,京广线上高铁、动卧、动车、普通列车并存,以二等座票价200元左右高密度开行的高铁列车为主,还有100多元的动车、80多元的普通列车,丰富了旅客出行的选择,可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旅客的需求。“市民选择高铁的初衷,是因为节约了时间成本。”太原火车站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太原至北京每天开行一趟长途客车,票价100多元,正常运行时间是6个小时左右,票价低于高速动车,但运行效率相对较低。此外,太原至北京方向最近两日的机票虽有较低折扣,部分时段有230元、339元的票,不过加上120元的燃油附加费和机建费用,价格还是要比高铁贵不少。从运行效率来看,因乘坐航班要考虑往来机场所消耗的时间,因此高铁总体来说时间节约不少。
3 同城效应:百姓生活圈半径加大商人投资眼界更宽广
“高铁时代给城市间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高铁似公交,车次多、间隔短却无拥堵,使铁路旅行时间至少减少一半,使‘同城效应’更明显。”山西省政协委员李文和认为,高铁时代的带来,预示着市民以后的休闲生活,活动半径更大,“这个客运专线通车以后,很多以前一天时间做不到的事儿,现在能做到了,过去筹划在两天内无法完成的,现在可以了。”
杨晓红是某央企驻晋办事处的一名职员,家在北京。每个周末,杨晓红都会坐高铁回家。“很快,有时候上午临时决定要去北京办事,买了票,下午就可以到了。商务舱内配置很齐全,上网发邮件、无聊时看电影、玩游戏,都没问题。”
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拎着旅行包踏上太原这块土地,也有越来越多前来考察项目、洽谈投资的外地客商,以高铁为工具实现与太原的初次亲密接触。山西曙光国际文化传媒总经理张冰清说,自从开通高铁后,她发现她的很多外国朋友,也越来越频繁地往返于京晋之间。“上午在北京洽谈业务,中午回太原处理公司事情,傍晚到郑州与同学小聚,这一天,累啊!”山西中立旅游有限公司经理于丽军虽然嘴里喊着累,眼角的笑意却怎么都遮掩不住。他说,京广高铁让他在生意与生活之间切换得游刃有余。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太原生意人,京广高铁让他的投资眼界更加宽广,即将在北京设立分公司,“北京、太原能够自由切换,生意得心应手。”
不仅如此,同城效应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感受更为深刻。省城市民王女士每季度都要去北京的服装批发市场,给自己孩子选购几件可心的衣服,“原来从太原去北京坐动车也要将近4个小时,现在两个半小时就到了,早上出门去购物,晚上孩子就能穿在身上臭美,没有高铁,不可能。”
山西红马国旅大客户经理王燕介绍,高铁开通一年来,短途出游的旅客增长幅度达10%,且是双向增长。也就是说,不仅太原人去北京的多了,北京人来太原一日游的人群也在增加。
记者 赵德伟 通讯员 马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