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环路一景。 本报记者 李威威 摄
本报太原12月26日讯(记者 姚凡)今天,总长49.28公里的中环路在封闭施工近9个月后正式通车。这不仅是太原市,更是全省的第一条城市快速环路。太原市正式告别平面交通,步入立交时代。
“飞快的速度,顺畅的驾驶,宽阔、美丽的绿化带,中环路带给我的总体感觉是畅快。在西中环路与北中环街的交汇处,路面衔接自然,车辆转向平稳,几乎不用减速。由此往南驶入一段高架路,跨越东西走向的兴华街高架路,双向六车道,两侧均安装了防护栏,在提升速度的同时安全性也完全得到保障。”市民张先生说起第一次中环路的行驶经历仍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
据了解,中环路采取地穿、上跨、互通立交3种主要立交形式,有效避免了平面交叉,共有10个互通立交桥,全程没有红绿灯,被誉为环城快速通道。地穿和上跨高架桥两侧均建有辅道,这就是中环路快速通道的“出入口”。10座互通立交,则需要通过匝道进出中环路。从辅道进出中环路的基本原则是“右进右出”,进出中环路必须提前上辅道。
太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王忠介绍,“四条中环路正式通车,意味着太原建成完善的路网格局。而且,这些快速路在与外围的环城高速衔接时,全部实现立交互通;在与市内的贯通型主干道交叉时尽量实现立交互通;在与城市主干道交叉时,全部实现上跨或下穿,道路通行能力大幅提升。这些立交中,更是不乏三层、四层的大型立交,最高处距离地面20余米,相当于七八层楼的高度。这样的城市结构更加合理,百姓生活、工作也更加舒适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