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省级媒体省级媒体

太原“城变”日新月异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4/2/8 10:02:53


    新太原总有惊喜,老太原认不出来——这恐怕是一年中,太原人对常居此城的最大印象。之所以有这样的印象,是成千上万名建设者们辛勤劳动的结果,更是城市的发展理念不断更新的结果。简单地说,一个字——变。道路在变,风景也在变;城市在变,憧憬也在变。这样的变,既是城市建设的不断提速,也是知不足而奋起直追的一种勇气。


    从中部崛起的时代背景来看,作为全省经济领头羊的太原,在转型和跨越的探索中,后发优势能否体现出来?经济的比较优势又在哪里?文化的丰厚资源又该如何在当代发扬光大?这一切,首先需要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有一个质的改变。换句话说,城变是发展的需要,是转型的基础,是跨越的前提。太原的明天会怎样?看一看太原人惊喜的眼神就知道了。


    回望2013年,省会太原生活中的第一件大事,恐怕非新一轮的大规模城市道路改造莫属了。始于今年4月份的大规模城市道路改造,因长时间大规模的拥堵让公众和媒体的目光聚焦太原,而随着新建道路年底建成通车和陆续收官,2500多岁的龙城展露新姿,焕发出蓬勃活力。


    今年道路改造过程中,太原市新修、改造道路105条,累计完成里程185.66公里,其中太原中环的建成更是让太原从此有了第一条城市快速环路,正式进入立体交通时代。工程体量之大,时间之紧,影响之广前所未有。


    在即将结束的2013年,让我们一起回望过去的几个月里,这座城市的变化。


    一个交警忙碌的一年


    2013年12月20日,王建平依然异常繁忙。


    王建平是太原市交警支队设施处二科科长,主要分管交通信号灯和路口监控系统的设置。从警二十年,王建平一直从事治安民警的工作,三年前转行当交警,就开始跟交通设施打交道。虽说是半路出家,但王建平却觉得自己很幸运,“我赶上了太原道路大修这件大事,看到那么多崭新的道路,自己也能贡献一点力量,那种感觉特别好。”


    与施划标志标线、安装护栏不同,交通信号灯和路口监控的安装,不能等到修路完工之后才进行,必须与工程同步完成。“大家只是在路口才看到红绿灯,却不知道其实整条路都需要埋设管线。”王建平说,今年新修建的31条主要道路,几乎很多是同一时间开工,他都记不清跑了多少趟。每条道路开工,他就跟施工方一起进驻工地。挖坑、埋设管线这些工作,都要赶在道路铺设第一层水泥稳定层前干完。而信号灯杆、监控杆等基础设施,则要在道路铺设第一层面油前完工。等路修完了,王建平还要负责安装信号灯、监控工作,随后还要进行调试。“节奏快、强度大、要求高”,这是王建平对自己这一年工作的总结。科里算王建平在内只有4个人,负责全太原市道路交通信号灯、监控的安装、调试的组织指挥工作。为了赶上工期不拖后腿,还要兼顾其他施工单位的要求,只能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科里的一辆工作用车,不到一个月就跑了两千多公里。最忙的时候,大家周六、周日都不休息,全都是连轴转,有时候一个加班就到了第二天凌晨。对于这些,王建平却开玩笑地说:“半年体重掉了11斤,减肥成功!”


    安装交通信号灯比往年多出近40%


    今年道路建设规模有多大?或许王建平的工作数据就是一个直观的例证。


    提起今年新修的道路有几个路口、安装了几组电子监控,这些数据就像刻在他脑子里一样,张口就能说出来。截至目前,太原市新修建主要道路31条,而去年是23条;太原市新增路口72个,每个路口都要安装3组至4组交通信号灯,这一数字比往年整整多出近40%;今年安装的路口电子监控更是高达249套,这与过去两年相比也是巨大的提升。而这一组数据,还不包括仍在建设的道路,这也意味着今后太原市的智能化交通设施还将更加完善。


    过去新修一条道路,常规的做法是道路通行之后,再根据通行情况安装监控,但今年大不相同。按照太原市长耿彦波的要求,交警部门也采取了超常规的做法,就是在道路通行的同时,信号灯、监控也同步启用。对于出行的百姓来说,这样可以为大家提供更为便捷、快速、安全的通行体验。


    虽说有苦有累,但王建平觉得,这些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相比都算不了什么。“每次走在府西街、并州路上的时候,想到我也为这条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立马就精神百倍。”王建平说,“一句话,再苦再累也值了!”


    太原今年新修建道路规模空前


    王建平的工作只是今年太原大规模城市道路改造中的一个缩影。


    从今年4月份以来,从太原市委、市政府,到太原住建委、城管委,再到交警、供水、供电、通讯等部门,连同道路施工建设大军,在市政府“今年的道路桥梁工程,要当年开工、当年实现主线通车”的硬性指标要求下,大家都在为道路改造默默奉献,尽心竭力。仅太原中环的建设大军,就有4万多人。而龙城百姓对动迁和拥堵的理解,更是让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太原中环全线拆迁面积202.28万平方米,征地6462亩,而这一庞大的拆迁工作,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


    今年太原市新修、改造道路中不少是主干道:并州路、坞城路、府东府西街,千峰北路打通工程,迎泽西大街西延工程、南内环东延及连接线工程、长风东街东延段工程、太茅路、西渠路、汾西路、阳兴大道、敦化南北路……其中,太原中环的建成是最大的亮点,这些道路大多已完工或正在收尾。太原中环由东、南、西、北中环路组成。设计时速60公里,全线无红绿灯。从城西到城东,15分钟左右;从北城到南城,不过20分钟。主线全长近50公里,总建设里程104.61公里,下穿通道16座,上跨道路、河道高架桥梁17座,大型互通立交8座,跨汾河特大异型桥1座。这是太原第一条快速环路,这也是山西第一条城市快速环路。它的建成将引领太原正式步入立体交通时代。如今,太原中环正在收尾,即将正式通车。


    中环的建成标志着太原城市快速交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特别是市区东西、南北方向城市主干道与中环实现互通连接,使中心城区建立了网状干道体系,主城区车流量得以分流。


    太原市提出,不再走摊大饼式老路,协调推进新城建设引领下的“五城”(新城、老城、古城、山城、县城)建设,构建以汾河为轴线的多中心、组团式、生态型城市空间布局。北部阳曲产业新城、东部东山科技生态城、西部西山城郊森林公园、南部汾东新区和晋阳新区……中环作为区域协调、内外衔接的城市快速路,进一步拉大了城市骨架。在疏解老城的同时,对“五城”建设的带动作用将日益显现。


    2014展望


    更加畅通的城市离我们越来越近


    2013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对于太原来说,伴随着城市改造,一个新的起点也刚刚开始。


    用太原市长耿彦波的话说,太原将用三年完成大太原改造。据记者了解,太原2014年的道路建设计划已经基本敲定。明年,太原将实施太行路与东环高速互通及北延;南中环东延及和东环高速互通;南中环西延至西环高速;府东街、迎泽大街、南内环街和东环高速互通,从北中环到南内环东环高速口将增加4个;建设路、南北沙河快速路改造;晋阳湖环湖路建设;体育路、长治路、太行路南延;长风商务区西侧四条街西延至西中环;完成双塔南北路、五一路北延等道路改造。一系列道路改造的计划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更加畅通的太原。


    早在2011年,太原市第十届党代会上,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陈川平就重申了将建设一流省会城市作为太原率先转型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


    今年10月22日,太原市政协、晋中市政协召开加快综改试验区建设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联合议政会。会上透露,两市要做到规划同城、产业同城、建设同城,一系列的规划令人遐想,太原大都市区的构想正由太榆同城的加速推进变得越来越近。


    记者 夏利春 杨晶 记者 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