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省级媒体省级媒体

点滴记录政治文明建设进程

来源:山西经济网 作者:李青 发布时间:2014/2/8 10:25:12

    2013,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潮头浪尖,让我们一起回顾民主法治建设的铿锵脚步,从小小细节中感受,在你我身边倾听。

    看,小小的一张选票,印证着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创新,同票同权,人民代表人民选。

    一条条整改措施,一件件为民实事,让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心贴得更紧。

    命案侦办,检察官全程监督,侦查权被监督,公权的手不能随意伸进私权的口袋。

    让企业跑断腿的小小的印章,少了,更少了,简政放权让现代政府建设更提速。

    三公经费的账单一张张被贴在了阳光下,从严治党的承诺正在行动中……

    过去的一年,省委、省政府按照党中央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升依法治省水平,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加快推进和长足发展,贡献了弥足珍贵的“山西力量”。

    2013,我们经历,我们见证;2014,我们憧憬,我们期盼。

    “打虎”“灭蝇”得民心

    打“老虎”、拍“苍蝇”,已列为年度最热门词汇。之于山西,亦然。16名厅级干部、205名县处级干部受到党政纪处分,充分显示出我省敢打 “老虎”、有虎必打的坚强决心。面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基层腐败问题,我省还勤拍“苍蝇”、持续“灭蝇”,查处了一批涉案金额不大、干部级别不高的案件,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栽在了 “吃吃喝喝”“公车私用”这种小问题上,让老百姓拍手称快。

    这一年,反腐败更显高调。相较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后,不断在“案件查处”和“曝光台”栏目中公布典型案件,我省对腐败案件公布也有了不少变化。不仅在年中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上半年案件,且一改以往延迟通报的惯例,专门对一些在查案件进行简单通报,从一个侧面显示出我省坚决反对腐败、严厉惩治腐败的决心。11月,省纪委再次对全省案件查办工作由 《山西日报》对外公布,各市、县纪委也对自查案件及时向社会通报,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不间断的反腐败舆论压力。

    这一年,反腐败更重视网络举报。面对日益增长的网络举报,我省纪检监察机关主观把网络舆情视为获取案件线索的重要渠道之一,网络举报线索首次超过其他渠道举报线索。不仅对群众关注的网络热点进行监测、收集和研判,而且对网络案件线索第一时间积极核查,及时引导社会舆论,回应群众关切。

    这一年,反腐败更关注民生民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省纪委抓住群众反映较多的基层涉纪信访案件这个“牛鼻子”,坚决查处发生在基层的涉纪问题,特别是提出涉纪信访案件“群众不满意不结案”,所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全部带案下访,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

    这一年,“打虎”“灭蝇”在三晋大地刮起一阵阵旋风,深得民心。

记者 刘宇

    行政审批流行“瘦身”

    大到上百亿元的民生投资项目、重点工程,小到开办一个小店面,行政审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门难进,脸难看,盖个图章跑半年;话难听,事难办,批个项目跑断腿。”这是过去老百姓形容行政审批的一句顺口溜。如今,走进太原市政务服务中心,来办事的人都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您按单子上的事项准备好材料,交到窗口,规定工作日内就可以拿到手续。”在这里,通过开设“一口进出”综合服务窗口,并联各种流程,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由原来需要310个工作日缩短到45个工作日。

    年终岁尾,记者陪同朋友王宁在太原市政务服务中心体会了快捷审批。朋友想开一家涮肉馆,到服务大厅咨询,在咨询台简单询问后,工作人员将王宁带到综合服务窗口,一次性告了需要准备的材料,并告诉他:“资料准备齐,交到这里就行了。”咨询不到1个小时完成,王宁高兴地说:“之前开饭馆的人告诉我手续很复杂,没想到那是‘老黄历’了。”

    太原的变化只是我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一个缩影。这一年,全省各市各部门通过行政审批“瘦身”,放权市场、放权社会,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大同市率先成立电子公务监察室,系统治理、整体推进;晋中市行政审批项目由307项调整为93项……我们欣喜地看到,不论中央还是地方都不断传递出继续深化改革的声音,山西也正朝着建设高效廉洁便民的服务型政府努力前进。

记者 杨 文实习生 李彦蓉

    忆起县长吐苦水

    “上官如云,过客如雨,朝夕承趋检点,尚恐不及。”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寥寥几笔,勾勒出做吴令的苦状。

    引用袁中郎妙语,并非掉书袋,而是从编辑那里领题后,脑海中立时浮现出亲历的一幕。那是2006年暮春时节,我随某部门到晋南某县采访,中午陪饭的头头脑脑来了半桌。宾主轮番敬酒,似乎不拼命喝就不够热情。县长中途匆匆赶到,说是到下面检查刚刚归来,连称怠慢贵客,自罚一杯。席间,他还抽空出去给另一拨来客敬了一通酒。酒酣耳热之际,县长大吐苦水:每天迎来送往,辗转杯盘,真是不小的负担。县长是读书人,即兴背诵了这段妙语,自陈感同身受。

    跑了11年时政新闻,厕身于大会小会之间,基层干部“朝夕承趋检点”的甘苦,也算得上感同身受。印象深刻的还有一次,一众官员到县境交界处高速路口迎候上级领导,隔着车窗玻璃,一名官员疲惫落寞的神情落入我的眼中,久久难以忘怀。

    最近一年来,“八项规定”成为国人耳熟能详的热词,制度所释放出的刚性约束力,亦如劲风一般,驱散了官场积习的诸多雾霾。而今,工作餐不再上酒,领导所到市县一律不到交界处迎送。

    晋南一别,再未见过那位县长,无从探询他现时的感受,但几位相识的公务员朋友最近一直在感喟:改作风真好!吃喝应酬变少了,能有更多精力干工作,也能有更多空闲陪伴家人。从他们的感喟中,我谛听到清新政风回归的脚步。

记者 田建平

    筑牢程序法的“堤坝”

    12月下旬到昔阳县大寨派出所蹲点采访,派出所分管户籍的指导员王红梅正在 “研读”一份《山西省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试行本。厚厚一摞有130多条,很多地方被她用笔细细勾画过。这个规定明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有了它我们知道该怎么办了”,王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追问了句:“有很大变化吗,以前依据什么?”她说以前仅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在百度上学习了一下——这条例1958年出台,只有短短的24条。通读之下总的感觉是:知道什么能办,但具体该怎么办还是不知道。法律条文规定笼统、操作性差,这是很多基层执法者的共同感受。于是,有些胆大之人,借着“法网”的宽泛恣意妄为、随意加码、变相寻租。

    好在这一切正在发生着积极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法律细则出台,让行为得以规范。不仅如此,程序正义、法律监督也强势回归:已经实行20多年的行政诉讼法2013年末迎来首次大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在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三大诉讼法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儿,这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大期许。人人都期望公平,那人人都应该回到程序法设置的“堤坝”内,无论是执法者、司法者还是守法者,无一例外!

    2013年,两大诉讼法的实施影响着司法实践,一个共同之处是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得以强化。尽管检察官无法做出最终决定,但却可以向一切不合法律的决定提出异议!当然,检察官能否如法学家萨维尼期待的那样,承担起“法律守护人的光荣使命”,还需要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素质的提高。但总的来说,法治已经朝着细化和监督的方向迈进。

记者 左燕东

    换个地方说民主

    民主是啥,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拿主意、做决定人人有份,最终少数服从多数,维护集体利益,保障个人权益不受侵犯。

    在基层,虽然种下了民主的种子,但仍有许多不民主的事,譬如个别“村官”上台后拉帮结派,亲疏有别,损公排异。虽有一整套监督制度但因先天不足、后天乏力,难以发挥作用,于是就有了村民的屡屡上访。一年中,奔波采访,都是围绕民主法治写稿件,大而化之,感觉民主味浓了,闲暇细想,民主又捉摸不定。但在武乡城郊马路边的一次采访,和执意异地“民告官”的农民李晋平聊从信访到信法,让记者感觉从来没有离民主如此之近。

    李晋平是武乡县监漳镇东皋村人,和一些村民多年来奔波于各级部门上访,主要是反映该村原村委会主任李某占用耕地建鹅场的事。作为村民,李晋平等人有权维护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不受侵占,作为公民,他们有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经过层层接访、批转,该县国土监管部门始终不作为,李晋平等人对实现自己的民主政治权利很失望。

    但好在他们没有绝望,因为赶上了最高人民法院试点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武乡的“民告官”案件须到襄垣法院审。曾经上访的李晋平等人鼓起勇气把武乡县国土资源局告到了襄垣法院,并把原村委会主任李某作为第三人。法庭上,李晋平等原告终于和被告武乡县国土资源局、第三人李某平等地对话、质证。暂不论官司输赢,就制度设计讲,当一条民主渠道受阻时,换个地方到法庭上说民主,就是社会的进步,因为法治是民主的保障。

记者 郭建军

    立法过程的民本意识

    每年,都会参加多次省人大代表小组集中活动,一般情况,是围绕代表所提建议较多的领域视察。今年,有两次代表小组活动发生了变化——将代表闭会期间的专题视察与立法调研相结合,立法向更加民主迈进。

    11月15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省直第一代表小组活动时,选择即将再次审议的《山西省志愿服务条例 (草案)》,展开立法调研。这样的结合在我省尚属首次。只有短短一个上午,但内容丰富,22位省人大代表,深入到太原科技大学、太原市和平社区和山西省博物院,与各个层次的志愿者和组织者深入交流。而且,让记者感慨的是:这次调研,提前两周就将新修改的《条例》草案全文和调研提纲发往这三个单位。志愿者们对条例的修改提出许多意见,在最后通过的条例采纳了不少。

    无独有偶。一个月后,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另一次代表小组活动,则以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为主题,再次展开立法调研。

    由政府组成部门起草法规草案是不成文的惯例,从国家到地方,多年如此。如何尽量摆脱法规案中的部门意志?惟有开门纳谏。诚然,将代表小组活动与立法调研结合,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特别是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记者 刘宇

    ★寄语2014

    ★正如哲人伏尔泰所慨叹的,“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建设民主法治国家的接力长跑,取决于我们每个社会成员在具体实践中的推动。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田建平

    ★支持改革,拥抱变化,期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治文明。

    尚慧辉

    ★期待部门立法趋少,推进公众有序参与立法行为。

    刘 宇

    ★希望新的一年里,能感受到更多的社会正能量。

    左燕东

    ★依法治国,在细节中体现。

    赵向南

    ★“中国梦”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希望大家从小我做起,共同推进梦想成真。

    杨 文

    ★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推动民主政治进程走得更稳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