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贵。农产品流通领域“卖难买贵”的矛盾如何从根儿上解决?今日,省商务厅与晋中市、太原市、吕梁市人民政府分别签订《晋中农产品现代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综合示范区项目管理协议》。根据该《协议》,晋中示范区建成后,大晋中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将进一步完善,产地冷藏能力增加三成,鲜活农产品损耗至少降低一成,果蔬冷藏能力增加三成左右,果蔬冷链流通率达到20%。
晋中农产品现代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综合示范区以晋中市为依托,涵盖太原市、吕梁市的部分地区,集中连片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晋中示范区具体范围包括:晋中市11个县(区),吕梁市的汾阳市、孝义市、文水县、交城县和太原市的清徐县、小店区、晋源区等22个区县。
示范区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67万人。晋中示范区建设项目包括29家承办企业,规划建设农产品流通项目40个,其中,农产品批发市场两个、农贸市场3个、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12个、农村物流配送中心2个、乡镇商贸中心4个、产地集配中心7个、社区零售终端网络6个、社区直销网点500个、流动车载网点200个、外销出口项目3个、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1个。商务部去年开始支持山西省集中连片推进农产品流通和农业市场体系建设。据了解,通过晋中示范区建设,带动社会投资40亿元,新增就业人员达5万人,带动农户达10万户,打造60条农产品流通链条,有效保障北京“菜篮子”供应,辐射内蒙古、湖北、广东、黑龙江、新疆等16个省份。(记者 郑书成)
编辑: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