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省级媒体省级媒体

晋源法院尝试限缩审委会权力 减少对个案作决定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4/4/2 15:34:18

 

    打破审判分离 谁办案谁负责


    “编者按”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作出了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改革法院审判委员会(下称审委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太原市晋源区法院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尝试限缩审委会权力,三类刑事案件不再上审委会讨论,由合议庭或独任法官作判决,缩短了审判周期,减少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实现审、判者权责一致,运行良好。本报聚焦这一改革的新现象,记录相关人士的关切和建议,以期给读者启示。


    案子不上审委会判得快诉累少


    3月24日,太原的刘辉(化名)正在家中服刑(非监禁刑)。因为在一起造成一死一伤的交通事故中,他被晋源区法院以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而就在两个多月前,他和家人还在煎熬中,虽然肇事后他主动自首,积极赔偿,取得了受害人的谅解,但法院出判决需要等多久,他心里没底,因为有朋友说“别看案子简单,走程序也需要几个月”,而他只想尽快有个结果。


    让他没想到的是,1月15日晋源区法院就作出了上述判决。同样没想到的,还有受害人家属,“法院很快就给判了!”


    “院里有新规定,这类案子不用上审委会讨论了。”该案的审判长王亮这样给当事人解释判决快的原因。


    “限缩审委会权力,三类案情简单、争议不大的刑事案件不过(审委)会。”晋源区法院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王鑫表示,该院自今年1月1日起,实行交通肇事、故意伤害、危险驾驶等辖区多发案件,由合议庭或独任法官依法作出判决(判免刑、无罪的除外),不再提交审委会讨论。


    王亮表示,作为刑庭负责人,以前过 (审委)会的案子刑庭是 “大户”,占到总数的95%以上,“现在刑庭有40%的案子不用过会,审判周期比原来缩短了一半以上,大大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提高了司法效率。”


    “稳步探索构建以法官为主体、以合议庭为中心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晋源区法院院长周雪松说,打破审判分离,谁办案谁负责,减少对审委会的依赖,有利于审委会腾出精力研究大事,努力让公正司法更便民。


    审委会应减少对个案作出决定


    晋源区法院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在优化审判权力运行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基层法院创新的同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层面也聚焦审委会制度改革。


    在3月份全国人代会上审议“两高”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省法院院长左世忠就表示,审委会职能应明确为“总结审判经验、制定(贯彻)司法政策、指导法律适用”,尽量减少直接对个案作出决定。


    改革审委会制度,核心是职责界定。关于审委会,现行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各级法院设立审委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审委会的任务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或者疑难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


    “法律并未规定审委会可对重大或疑难案件作出决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审委会往往在听取案情汇报后,经讨论直接作出案件结论。”左世忠说。


    左世忠分析认为,这种作法违背“亲历性”直接审判原则,导致“判者不审、审者不判”现象愈演愈烈,难免使裁判结果带有主观臆断性。同时,易导致案件责任不清,及案件严重积压,出现长时间排队等待过会研究的情况。


    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对限缩审委会权力、减少对个案作出决定的司法实践和理论观点,山西大学法学院教授陈晋胜认为,直观看改革是减少了程序环节,本质上是审判权力的回归,因为只有“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才能真正实现法官的权责一致,避免出现错案追责中的 “误打板子”、权责“两张皮”现象。


    王亮也表示,权力下放更是责任加压,“原来只要在审委会会议上汇报完案子,等结论就行了,因为最终执行的是审委会决定,承办法官的责任意识比较弱,现在直接下判决,要求是慎之又慎。”


    鉴于审委会在法律上的重要地位和诉讼中的重要作用,陈晋胜就完善审委会制度建议:一是改革人员组成。不能唯职务高低和资历,应吸收理论和实践水平俱高的审判专家参与。二是优化运行机制。法律仅有原则性规定,应该出台更具操作性的细化规定,严格把握具体案件的上会标准,充分发挥其在适用法律把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陈晋胜同时建议,应充分发挥法院审委会委员的作用,变“多听汇报”为“多看案卷、多审案件”。


    据晋源区法院院长周雪松介绍,该院在优化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的同时,建立了审委会委员旁听重大案件制度、审委会委员带头办案制度,将重点、复杂案件交由审委会委员担任审判长的合议庭进行审理,努力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本报记者 郭建军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