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资金鼓励青年教师从事科研
山西财大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全面启动
本报太原4月16日讯(记者 王波 通讯员 杨筱堃)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高校青年教师有没有条件从事科研?研究方向在哪里?单位会不会鼓励支持?能否长期坚持下去?面对新入职高校教师对职业前途方向的这些困惑和迷惘,山西财经大学出台并实施的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为鼓励并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注入了一支“兴奋剂”,大大提振了青年教师在课余时间从事科研的信心。
年龄35岁以下;讲师或以下的专业职务;未主持过B2级(及以上)的科研项目;选题符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有关精神,研究方向与自己教学的内容一致,就可以申请填写《山西财经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申请书》。2014年新年伊始,经过校外聘请专家历时20多天,背对背的两轮严格评审和最后的匿名投票,30名教师牵头的30个科研选题从众多申报选题中脱颖而出,得以立项,每个项目获得3万元的科研基金。为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该校为此专门批出近百万元资金。
“3万元对于人文社科方面的科研项目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相比其他高校,支持的力度在山西省来说是最大的。”刚参加工作两年的金春平是南京师大现当代博士,毕业应聘到山西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任教,经过刚入职的忙碌后,申报了他的研究方向:《网络舆情引导中的媒体应用策略研究——以“网络自由与社会管控的协调”为导向》,因为青年科研基金的支持,他的课余时间变得格外的充实,查资料、搞调研……他感慨:科研基金是动力也是压力,让他不敢有丝毫怠慢。
研究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完善的过程。和他一样,产业经济学硕士毕业的杨兴夏的科研项目《煤电一体化产业链稳定机制研究》,因与山西省情的紧密结合而首批得以立项,像这种“接地气”的深入研究项目在该校首批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中占有很大比重。“为了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我们还将定期检查,确保项目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引进和承担相结合,让青年教师们在青年基金项目中得到锻炼,进而承担国家级的科研项目。”科研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对科研基金项目的后续管理和科研目标,他们已经出台了详细的管理办法,确保科研经费用在“刀刃上”。
“大学教师与中学教师的区别在于要有科研成果,大学需要出大师,要成为大师就更得有长期钻研科研的劲头。”在今年1月20日举行的山西财经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启动大会上,校长郭泽光对青年教师课余从事科研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鼓励,校领导和各学院科研副院长、各青年科研基金项目负责人以及科研处全体成员对学校青年科研项目的设立及运行等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参会校领导与青年教师就“大学为什么搞科研”与“青年教师如何做好科研”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并要求青年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加强团队合作,不计名利,脚踏实地,勤奋钻研,不断提升科研能力;鼓励青年教师发现、创造新知,用知识武装头脑,以科研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获得首批科研基金立项的项目负责人均表示,要认真做好项目研究工作并规范使用项目经费,积极投身于科研工作,为申报国家级项目奠定坚实基础。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