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省级媒体省级媒体

本报记者随车体验大西高铁首日运营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赵德伟 王宇慧 发布时间:2014/7/2 15:42:07

    本报7月1日讯 一路向南,再向西——吃泡馍、观碑林,赏喷泉……大西,俺们山西人来了!今日,大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太原南站及沿途14个车站也同步启用。早上8时50分,记者跟随太原铁路局首发列车D2011次列车,和612名乘客一起于11时47分抵达西安北站。

   早8时50分,D2011次列车准点启动。车厢内,不少乘客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表情。“大西高铁开通了,我们不仅去西安方便了,去北京也方便了。”侯马人王红卫说,虽然石太客专拉近了京晋距离,但对于太原以南的地区,去北京仍然很不方便。而大西高铁的开通,把北京、太原、西安连成了一条线,侯马甚至运城的人无论是北上还是南下,出行时间和成本都大为缩短。“高兴,非常高兴。”平遥人侯女士自上车后,眼睛便一直盯着窗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侯女士说:“快啊,你看多快,而且一点儿都不晕,看外面很清楚。”侯女士在平遥开了一家饭店,随着大西高铁的开通,她相信以后会有更多五湖四海的朋友去平遥玩。

   而在5号车厢里,来自太原市小店区秧歌队的大姐们正乐和地拍着照,还齐声喊着:“大西,我来了!”6号车厢里,两位70多岁的大爷大妈,手挽着手,静静地听着广播里对沿途景观的介绍;过道上,有乘客带着宝宝和漂亮的“高姐”合影留念……一位乘客说,自上车后他就和不少乘客聊天,说起真正开通后的大西高铁,大家伙都是乐呵呵的。

   11点47分,D2011次列车停靠在了西安北站,这预示着从太原南站始发,经大西高铁线运营的列车始发作业顺利完成。

    ○现场

    在太原的陕西姑娘能常回家看看了

    一个陕西的姑娘,8年前在太原认识了一位平遥小伙子。两人同在太原上班,然后结婚、定居。7年前,俩人的宝贝女儿出生了,叫侯彦如。

   小彦如一开始有点儿紧张,但看得出来,她对坐高铁丝毫没有感到不适,双手欢快地在空中来回挥动。彦如妈妈说,结婚7年多来,她只带孩子回过两三次娘家。当时坐火车虽说是卧铺,基本上睡一觉醒来就下车,但毕竟孩子小,10个小时的车程中,孩子睡得总是不安稳。就因为这,孩子的姥姥姥爷总会说她带孩子回来是让孩子受罪。因此,隔段时间不见孩子,姥姥姥爷就会坐火车从西安到太原来看望他们。“我很开心的,因为能见到姥姥姥爷了!”彦如大声地告诉记者,“妈妈说了,去了西安,就能吃上姥姥做的米皮了。”“想起以前带着孩子坐火车,心里就有些难过。”彦如的妈妈说,现在好了,大西高铁终于通了,以后就能经常带着孩子回娘家多看看了。

    速度246千米小宝贝依然安静地睡着

    倘若要给首趟大西高铁列车的乘客分一下类,记者细数了下,整趟列车上的“小宝宝”乘客还不少。

   据列车长闫冬估测,首发列车上预计有近80个小宝贝,平均年龄在六个月到两岁左右。其中,最小的小宝贝仅有100天,他的妈妈叫解晋彤,运城人,在太原生活,这次去西安是为找妹妹,准备在西安呆一段时间。“28号一大早就在网上买了票,原来想六月底去,但为了等高铁,专门定在7月1号。”解晋彤说,她们以前经常去西安,但都是坐火车卧铺,去一次得十来个小时。

   在和解晋彤聊天时记者注意到,虽然此时列车速度已达到246千米/小时,但小宝贝在母亲的怀里却安静地睡着了。

   在6号车厢,妈妈周晋丽的孩子哇哇地哭了起来,原来是小宝贝饿了,要吃“奶奶”。这时,列车长周丽琼拿着一顶粉红色的帽子走了过来。原来,这是动车上专门为哺乳妈妈们提供的爱心哺乳帽,帽子戴上来,从头顶垂下的网纱将遮挡住外界视线,而网纱中心位置,设置了一个类似玻璃的物件,妈妈可从里面看到外面,但外面看不到里边。

    铁路“发烧友”摆起山西铁路“龙门阵”

    7月1日一大早,山西财大研二的学生彭岩松,和几个同为铁路爱好者的“发烧友”相约,专程乘坐了大西高铁的首发列车。彭岩松说,他是大同的,在太原上学,从小就经常往返于两地之间。

   “可能是经常坐火车的缘故,从小便对火车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发自内心的喜欢。”彭岩松说,但凡山西周边有新线路开通,他都会坐第一趟车,去感受一下。

   在大西高铁首发列车上,小彭同学向记者摆起了山西铁路“龙门阵”:2009年4月1日,石太客运专线开通,让山西历史上首次有了动车;2011年1月11日,太中银铁路开通,改变了太原人到西北、新疆、拉萨这些地方,只能绕行陇海铁路的情况;2014年7月1日,大西高铁开通,太原到西安不到3个小时……说到这里,彭岩松感触颇多,他每年假期都要从太原回大同,小时候乘坐最多的是一些绿皮车,车厢里是冬天冷、夏天热,条件非常艰苦。现在可好了,等大同到太原通了车,我回大同不仅时间短了,列车环境也更舒服了。

    ○细节扫描

    动车设施人性化

    1、车窗遮阳帘。北京动车上的遮阳帘为全封闭式窗帘,而大西线列车上的窗帘是一排座位一个,也就是分成了两个,这样,两排座位靠窗乘客的需求都能兼顾。

   2、婴儿护理台的底座也略有区别。大西线上运行的动车,婴儿护理台底座用的是真皮软坐垫,较北京动车的坐垫更加柔软。

   3、座位可360度旋转。北京动车上的座位是不能旋转的,但大西线上运行的动车座位都能360度旋转。记者仔细观察了一下,每个座位前后比较宽敞,记者176厘米的身高,坐下来腿可伸直。每个座位前的小桌板,能放置一个14寸大小的笔记本。不过,若是五六人出行,还可以把座位旋转成面对面,此时,一起玩游戏看电影都很方便。

   4、插座。去北京的动车,只有前排有插座,但大西线上的列车,每排座位都设置了一个插座,分别是三孔和两孔。

    ○权威访谈

    大西高铁项目总工程师张海兵:

    将来若有需要时速可提到350千米

作为大西高铁的项目总工程师,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的项目总工程师张海兵专程赶来,参加了此次首发之旅。“6年了,毫不夸张地说,我把它当成自己的另一个孩子。”在大西高铁开建之前,张海兵的孩子刚过一周岁生日。这6年来,他的感情和精力几乎全部倾注在了大西高铁上。“虽然每次回去都给孩子带礼物,但孩子眼中的陌生感让我内心隐隐作痛。”说起孩子,张海兵感到最多的就是愧疚。

   张海兵告诉记者,大西高铁的整个建设过程,难点就在地质方面。“这条线的地质结构非常复杂,要经过包括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等在内的5个盆地,并且还要跨越恒山、太岳山、中条山3座大山;横穿汾河、渭河、黄河3条大河:途经两个台原,地质非常复杂,几乎涵盖了绝大部分的地质类型。”“大西高铁建了将近6年的时间,第一次开通,我也想感受一下。别人是兴奋,对于我来说则是五味杂陈。”在大西高铁施工6年来,张海兵平均一个月在高铁沿线从头到尾走两趟。

   张海兵还向记者透露道,大西高铁建设之初,便给提速预留了空间。也就是说,未来若有需要,大西高铁的速度提升至350千米/小时,没有一点儿问题。


本报记者 赵德伟 实习生 王宇慧


    ○相关

    应县火车站正式开始运行

    本报7月1日讯 (记者 王晋飞 通讯员 丰开罡 张义)今天0时0分,伴随大西高铁建设建起的应县火车站正式开始对外售票。旅客可在应县直接购票直达大同、太原和杭州等地。这标志着应县彻底告别了没有火车的历史。

   应县火车站位于应县臧寨乡马庄村,大运高速公路应县西出口附近,距应县县城15公里左右,目前开通的列车有大同到杭州K891次12点47分,杭州到大同K892次19点35分,大同到太原K7801次9点16分,太原到大同K7802次14点45分,途经应县火车站,停车2分钟。届时前往临汾、运城、渭南、西安、宝鸡、武汉等方向的旅客可在应县火车站直接购票,由太原站中转到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