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自肺腑声声感谢
朝阳一社区818成人礼现场 “我以前很叛逆,经常和你们吵架,现在想起来,自己太不懂事了!”握着话筒的18岁大男孩苏苏说出这番话,撑开双臂拥抱妈妈,而后向父母叩拜行礼感谢生养恩。8月18日,迎泽区郝庄镇朝阳一社区的居民迎来一个特殊的日子——社区成人礼日,今年考上大学的9名青年,在社区活动室内与父母互诉心声,在家长、邻里的见证下行成人礼。
成人礼,意味着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已走向成熟,标志着这个人拥有了进入成人社会的资格。朝阳一社区将8月18日定为辖区青年的成人礼日,至今已是第四年,在社区接受成人礼的青年已经有50多人。活动议程总共13项,包括宣读《父母寄语》、互诉心声、宣读《成人宣誓词》、向青年发放《宪法》等。社区工作人员希望,以此培养青年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和孝亲尊师的美德。
特殊的场面
外孙女一番感谢,80岁的光头老爷子哭了
当日上午9时许,朝阳一社区活动室内,“让文明从这里传播”“让文明从这里传承”的标语格外醒目。在蓝色的天鹅绒背景上,打着“818成人礼”字样,一曲《感恩的心》在屋内循环播放着。
“孩子们,成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们将不再是可以躲在父母羽翼下任性的孩子,意味着你们要学会自立、担当,更加懂得感恩惜福。”成人礼上,家长代表最先说出众多父母的心声。
随后,主持人请接受成人礼的青年和爸爸妈妈一起上场。小伙温佳华握着话筒,双手有些颤抖。他说,自己初中时比较叛逆,不太想上学,不理解爸爸妈妈为啥总是要逼他,现在拿上了录取通知书,才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懂了爸爸妈妈的苦心。
考上华南理工大学的亢鸿志,接过话筒已是泪眼婆娑。她说:“爸爸,你以前逼我练琴,我跟你作对,觉得你不懂我,不体谅我。现在,我算是小有所成,我现在终于理解你的做法了。我一个人在外面上大学会严于律己,放心吧!”亢鸿志说,她的爸爸妈妈都是下岗工人,靠打零工供她学小提琴。她曾经不理解为啥非得去拉琴,手磨破了皮、流着泪也没人心疼!直到现在,她明白了大家都是为了她。让她忘不了的是,爸爸十几年如一日,每天用自行车送她上下学,现在鬓角有白发了还在坚持接送她、守护着她。
亢鸿志抚平情绪后,对面前的邻里深深鞠了一躬,她说:“在我的成人礼上,我还感谢我的姥爷,是他一直默默地帮我!”亢鸿志又哭了,台下一位80岁的光头老爷子也哭了,双手抹泪,颤巍巍走到台上,他就是亢鸿志的姥爷。老人的白衬衣袖口破了好几个洞,用粗线缝过几针算是简单钩住了。老人说,孩子们都好,就是他和老伴的福气。老人还提前半年开始攒钱,刚帮外孙女买了去上大学的机票。
特殊的心声
儿子后悔曾经的叛逆:“妈妈,我爱你!”
活动现场有个大屏幕,大多孩子和家长由于第一次面对镜头,还有点不习惯,但大家说的都是心里话,饱含深情,不少家长激动地抱着孩子流泪。
在青年们向爸爸妈妈行叩拜礼前,朝阳一社区主任姚荷花组织在场的50多位小学生背诵《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在稚嫩的童声中,9位青年和爸爸或妈妈相视,孩子站在一侧,爸或妈站在另一侧,在主持人引领下,青年给面前的父母行跪拜礼。
18岁的小甯看着面前的妈妈,大眼睛里泛出泪花。他恭敬地俯下身子,给妈妈叩首,站起来时,忍不住流泪,搂紧妈妈说:“妈妈,我爱你!”妈妈眼圈也红了,她,抿紧嘴唇,静静地注视着儿子。小甯比妈妈高了一个头,小伙子低下头,略显笨拙地帮母亲擦拭眼泪。妈妈哭得像个泪人,母子俩拥抱了三次才稍稍平复了心情。
小甯高中时叛逆、不爱学习,妈妈没少操心,还帮他换过学校。最初,妈妈送他上了一所军事化程度非常高的寄宿制学校,想改一改他满不在乎的态度,可他因为不习惯和一大堆人抢着上厕所,等到最后一个如厕却误了上早操挨了训。看着他变沉默了,妈妈帮他转了学,这次去的是一所私立学校,可又出了问题,每天晚上十二点才下晚自习,周围的同学拼命学习,他感觉胸口压着大石头,阴沉着脸还是不快乐。妈妈又给他转到了公立学校,这下他才找到了感觉,适应了学习节奏,脸上也有了笑容,不再说不上学、要去打工的话了。
小甯从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但高考却是声乐特长生,跟着自己的爱好走,最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小伙说,除了他自己努力外,少不了妈妈的支持。说到这里,妈妈用胳膊肘碰了碰他说:“咱俩沟通得还可以吧?”小伙儿挠了挠头,又笑眯眯地点点头。他说,没有妈妈一直管着他、陪着他,他也不会有今天的好成绩,他后悔当初不该厌学,让妈妈跟着一起烦心。
参加成人礼的9位青年行叩拜礼后,集体宣读了《成人宣誓词》。
特殊的回忆
想起24年前离开的爸爸,社区主任不禁哽咽
一幅幅感人的画面,让赶来参加活动的邻居们忍不住流泪。姚荷花再次接过话筒说:“我有话想说!”姚荷花说,她82岁的妈妈今天也在现场,头发花白,就靠着墙边儿坐着,老人坚持要来祝福这些青年。姚荷花的爸爸离开她们已经24年了,她对爸爸的留恋只能靠记忆。
她说,自己还在上小学时,有一次顶撞了父亲,她一晚上没睡着觉,想着爸爸第二天肯定要“修理”她。姚荷花从学校回家要步行一个小时,顶撞爸爸的第二天,学校提前放学,她去爸爸单位一见着爸爸就说:“爸爸,我放学了,我自己回家吧!”她往出走时,爸爸站在单位门口看着她。晚上吃饭时,爸爸说,他当时真想揍她,可听到一声“爸爸”,抬起来的手又不自觉地落了下去。
说到这里,姚荷花声音哽咽了,稍稍平复了一下,她又说,爸爸年迈时患病,医生不让他抽烟,但老爷子就是爱抽,每次他一点烟,她就过去掐掉。老爷子去世后,姚荷花还常常做梦,梦中的她还在掐父亲嘴里叼的那根烟。她说:“不就一根烟吗,我咋就不让他过个瘾啊?”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痛是最无奈的。
姚荷花说,不管自己再怎么成熟,只要有父母在的地方,她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老妈妈每天要给她打好多电话,内容简单,无非是问“饭吃了没有”,她却十分感动。她总是想人生短暂,有些事无法挽回,大家要爱父母,就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特殊的准备
两个月的辛劳,为的不仅仅是这九个“成人”
“18岁成人礼是一个庄严的时刻,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生活在朝阳一社区的青年是幸福的。社区组织成人礼,是为了让他们懂得感恩父母、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成人礼上,姚荷花动情地说。
姚荷花说,这次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前期策划了两个月时间。《父母寄语》和《成人宣誓词》都是她起草的。
对于互诉心声的环节设计,姚荷花有自己的用意。在头几年的社区成人礼上,社区干部会问爸爸妈妈和子女,“你记着他(她)的生日吗?”“你记着他(她)最喜欢吃的菜吗?”父母都能记住儿女的生日,可儿女大多说不出父母的生日,爱吃啥饭菜。答案雷同、无启发意义,在今年成人礼上取消了这个环节,加上了互诉心声环节。因为四年前,社区第一次成人礼上,一位18岁的青年,一年多没有和爸爸妈妈说过一句话,在成人礼上社区搭桥,爸爸妈妈向孩子致歉,他们解开了心里的疙瘩,相拥而泣。
此外,社区还设计了一个学生档案,所有参加成人礼的青年都会有一本专属档案。记者看到,档案共12页,有个人简历、父母寄语、宣誓词、未完待续等内容。社区还邀请了辖区50多位小学生和家长、社区居民等近百人来参加这次成人礼。
其实,世界从来都不缺少爱,我们只是需要把它找出来。
○父母寄语
孩子18岁成人礼,你会对TA说什么?这是在成人礼活动现场,部分家长说给孩子的话,一片苦心在字里行间:
亢鸿志爸爸:你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希望你珍惜大学四年,走好人生路。记着路是要自己走的,健康需要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快乐大都在于心态,希望你好好珍惜!
温佳华妈妈:妈妈和爸爸非常相信你。在我们心里,你是最听话的孩子,感恩有你陪伴!大学四年,你要用心和其他人相处,先做好人,其次才是学习!
吉诗怡妈妈:你是个善良的孩子,遵循内心选择,更容易坚持,也更快乐。爸爸妈妈希望你健康快乐,你选择了广告学,这是你喜欢的专业,希望你有所发展。
本报记者 马继玲 实习生 王青欣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