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省级媒体省级媒体

从河南流落太原40多年吴老汉拿到了咱这儿的户口本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张婉 发布时间:2014/11/6 10:45:07

    从河南流落太原40多年吴老汉拿到了咱这儿的户口本



    工作人员正在给老人采集指纹,准备办理新的身份证


    10月31日上午,从河南老家流落到太原40多年、一直没有户口的流浪老人吴文,终于可以拿到属于自己的户口本了。老汉今年80岁,没有成家,也没有经济来源。有了这本太原市的户口本,他的养老终于有靠了!

40多年来终于拿到户口本老人流泪了!

    10月31日上午11点左右,阴冷的天空飘起丝丝细雨,杏花岭区小北关社区干部们和吴文老汉的侄孙女吴翠娥陪着老人一起去杏花岭区巨轮派出所领户口本。

   走进办证大厅,派出所的民警已经等候多时了。“大爷,这是你的户口本,拿好了啊!”派出所户籍民警把早已登记办好的户口本递给吴老汉,老人当场就掉了泪。

   随后,派出所民警又领老人拍身份证照片、进行指纹采集等,两个月内将为老人办理好新的身份证。

   这个朱红色的户口本,对这位已经80岁的老人意义非凡。

   看似简单的一递一接,吴老汉的户口问题落实得其实一点都不简单。从社区网格长走访入户发现老人40多年没有户口的事情,到社区干部和社区民警前后去老人家乡落实情况,几次去辖区派出所和街办申请联系,前后共花费了五个多月的时间,小北关社区的社区干部们和杏花岭区巨轮派出所的民警,都对吴老汉的情况了如指掌。

   今年5月,小北关社区在走访入户中发现,在小平房里住了40多年的吴文老汉竟然一直没有户口。“他往常总是说自己没户口,我们以为他是没有太原户口,户口在河南老家,谁知道居然老家也没他的户口。”小北关社区干部说,因为吴老汉是三无老人,社区自然格外留心和照顾,逢年过节少不了要送去米面油和救济金。杏花岭区政府针对60岁以上未参保的老人,还有每个月145元的救济金。“加上他自己捡垃圾的收入,每个月生活也是紧巴巴的。”社区干部们说,每次入户看望老人,他吃的都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衣服大部分是同在太原的亲戚们送的,或者是邻居们给的。

    每月捡垃圾200多元的收入有了户口每月能拿800多元

    日子过得这么紧,就是因为吴老汉40多年没有自己的户口。

   他的老家在河南省卫辉市的一个小山村,早年随亲戚老乡们从河南来到太原,平日里就靠给人打零工挣点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老人找不到自己的户口本了,手里就有一个过期的一代身份证。

   这下子,找工作也困难,生活没了来源,年纪大了以后,就靠捡垃圾过活,在杏花岭区小北关社区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居住。“老汉人不赖,挺热心的,还帮邻居们的忙。”周围的邻居对吴老汉的印象都很好。楼院长李大爷说,今年夏天院子里下水道的铁箅子丢了,他咋都找不下个合适的东西盖,是细心的吴老汉花了两天时间四处搜寻,还真找到个旧的铁箅子,安了上去。

   说起吴老汉平日的生活来源,邻居们都知道他是靠捡垃圾维生的。“老人年纪大了,走不远,我们有不要的废纸片子、旧瓶子,就都给他了。”邻居张女士说,80岁的吴老汉平时挺内向的,经常看见他从小平房里进进出出,抱上一大摞废纸片往附近的收购站送,真不容易。“我前段时间病了,只能在附近转转,捡不了多少垃圾。”吴老汉低声告诉记者,他靠捡垃圾,每天也就几块钱的收入,每个月能挣下200多元就算不错的了。如今办了户口,社区给上了低保,还有其他救济金,社区主任告诉他,以后每个月能领到800多元钱呢,这实在是让他高兴得不得了的事。

   社区干部说,老人没好意思到社区打问,倒是找楼院长说了几次,想知道自己上户口的事到底有没有希望。“年纪这么大了,他没户口啥也干不成啊!”邻居们也都盼着老人早点摆脱“黑户”。

5个月的申请办理老人的户口办得不容易

老吴的身体还不错,行动自如,说话也利索,就是比较瘦弱。“老了,晚上睡不好,有时候眼睛难受。”老人的侄孙女吴翠娥说,她住得离老人家不远,经常过来照顾老人,给他收拾家、做点吃的。不到2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除了大堆的塑料瓶、废纸片等垃圾杂物,只有一个小小的单人床,可以看出这里还住着人。

   这么多年来,老人没有结婚,没有子女。现在年纪大了,连每天做饭烧火都要花上两个小时才能吃上。吴翠娥眼看着老人越来越瘦弱,可自己也无能为力,只能是尽量多来看几次,替爷爷干点活。“我们社区只有这一位三无老人,因此对他也很关心。”小北关社区干部告诉记者,老人一直没有户口,所以没办法领到低保金,也不能享受医保等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全靠民政部门发的针对三无老人每年1000元的救济金,以及逢年过节发的几百元补贴。

   老人岁数大了,生活没有保障,社区干部一直很着急。考虑到老人年纪大无法自己前往办理,今年5月,社区干部们和社区民警一起,驱车1000多公里到老人的河南老家核实情况,靠着老人的一代身份证查到了老人的档案。又和当地派出所、村委会协调开了相关的情况证明。

   回到太原后,社区干部们把老人的户口问题当成大事来办。先在社区开了居住证明、房产证明等情况证明,又联系巨轮派出所的相关负责人协调,由派出所开出了相关证明。之后又向杏花岭区政府申请,到太原市公安杏花岭分局汇报,再到巨轮街办开具证明。“老人遗失户口多年,老家也没有他的相关资料,我们一级一级向上申报,把老人的情况一次次说明,才特事特办,有了好的结果。”社区干部们说,如果没有户口,老人连身后事可能都没办法处理。

   前后花费了5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办好了老人的户口。小北关社区干部说,前一天接到派出所的电话,她们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老人。

   现在,有了户口,再办了身份证,吴文老人正好赶上申请下一个季度的低保,医保最近也在办理,一下子就都能享受到了。“低保金、各种救济金加起来,能够保障老人生活了。”社区干部们也替老人高兴。

    ○民生档案

    “三无”老人

    太原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说,根据去年的统计数字,太原市目前有三无老人1548人,基本是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三无”老人,是指城镇居民中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无经济来源的60岁以上老年人,对于这类老人的救助政策,有每年1000元的生活补贴,以及低保救助、60岁以上老人每月130元的救济金等。各城区、社区按照各自情况,还会有水电暖等生活基本费用的减免、廉租房补贴等。


本报记者 张婉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