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太原市迎泽区荣摘民政部“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桂冠,为此次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
“硬件出形象,软件树品牌”,连续4年,迎泽区共投入5000万元改善社区硬件设施,同时提升文化软实力,走出了一条具有迎泽特色的和谐社区建设与发展之路。

民族和谐饺子宴,越吃越有情

社区儿童之家手工活动受欢迎

54个社区图书室实现全省通借通还

社区文化艺术节,大家争相亮才艺

一站式社区服务大厅,方便大家办事
■编者按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马克思有句名言:“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近年来,地处太原市中心城区的迎泽区委、区政府,就以“服务好群众最后一公里”为宗旨,整合资源,全面推进,大规模实施社区硬件、软件“双提档”升级工程,全区60.1万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平时能办事、急时可解难、闲时可休闲娱乐的小社区里,不仅折射出大和谐,创新思路做法带来的成效还被民政部肯定,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成为此次太原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
A现场采访
百姓心坎里储满暖心“家”事
探访一:一张“老年餐桌”带来敬老新风
社区有了“老年餐桌”古稀老人享实惠
“老年餐桌尽笑声,饭菜可口热气腾。古稀老人又一喜,党的恩情记心中。”11月25日中午12点,桃南二社区“老年餐桌”,刚吃完打卤面77岁的曹慧升,用一首打油诗向记者表述他对“老年餐桌”的认可。
“今天中午的饭很合胃口,一下子就给吃多了。”曹慧升告诉记者,“老年餐桌”虽是个集体食堂,可饭菜讲究,考虑到大家的健康,食物油少,口味淡,可口的饭菜自己会说话,餐桌没开多久,社区里的老人很多都来这里吃了。
桃南二社区主任李建芳介绍,今年3月份,在区委、区政府扶持下,社区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辖区内的六味斋快餐店合作,办起“老年餐桌”,每日的饭菜由六味斋快餐店提供,老年餐桌的饭菜由店长亲自掌勺。从买菜、备菜到烹制,都是店长亲自操作,口味受到老人们一致认可。
爱心发酵周边商户主动提供敬老服务
老年餐桌这一模式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很多兄弟城区都来取经学经验做法。年底以前,迎泽区在每个街道都要建立一个“老年餐桌”,真正让为老服务落到实处。
如今,在全市第一个建起“老年餐桌”的社区-海边街社区,一张老年餐桌还唤起敬老爱老新风。老人们街头巷尾对于餐桌饭菜的肯定,使得社区周边不少商户也结合自己经营实际纷纷献爱心。免费量血压、免费为老人提供热水、免费提供歇脚……一场敬老爱老接力赛正在这座城市悄然上演。
探访二:一场文艺演出 凝聚邻里深情
社区办文化艺术节这在太原还是头一家
“平时没事,我喜欢吹吹萨克斯、跳跳广场舞,通过社区文化艺术节这个平台,我还意外地成了小区名人,还结交了一帮志同道合的艺术爱好者,此乃人生一大幸事。”家住太原市迎泽区朝阳一社区居民郭帅告诉记者,他今年40岁,打出生就住在这里,以前住平房时,邻里们都很熟悉,如今,一道防盗门把大家都隔开,邻居互不相识如同陌路人。
从小对文艺感兴趣的郭帅,是个热心人,朝阳一社区只要搞文化活动,他都去。“根据不同节日,我们会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譬如,元宵节猜灯谜,儿童节关注未来、关注儿童,党的生日庆祝活动,重阳节晋剧演出等。”朝阳一社区主任姚荷花介绍,从一开始的小打小闹,积累经验,到去年,朝阳一社区开了全市社区先河,搞起了社区文化艺术节。
首次举办成功后,今年的文化艺术节,居然吸引了社区超千人参与,内容丰富,而且全都是居民自编自演。文化艺术节,不仅增进了邻里情谊,还化解了一些家庭、社会矛盾。
家事“家”议还请来职能部门帮忙
在朝阳一社区,记者了解到,让居民们拍手叫好的,还有一件事。就是社区组织的《咱家那些事》家事家议活动,一些社区居民共性的困难,有时候社区还能帮着叫来区里职能部门的同志到场,解决问题、解读政策,这些举动都暖到居民的心坎里了。
“这么大的小区绿化面积太小了吧?”“这里的垃圾桶烂的不能再用了。”“小区里的狗随地大小便。”……在《咱家那些事》现场,社区里的业主们纷纷提出自己难办、不好办的事情。今年夏天,针对多数业主反映的绿化面积少、垃圾桶等问题,《咱家那些事》还专门将迎泽区园林局、城管局相关负责人等邀请到活动现场,为业主现场解答问题。
“经过协调,小区种上了爬山虎等植被,社区新增了20个垃圾桶。”姚荷花说,当业主看到自己反映的事情被重视,并得以解决,更有了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据了解,朝阳一社区除为居民实际解决问题,还设立“第二课堂”,组织社区志愿者为辖区内的居民、学生免费提供学习场所和教育资源。
探访三:一支唠嗑队 撑起一方精神家园
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日改善,而很多人的精神生活却极度匮乏。太原市五龙口三社区的唠嗑队,18个人的队伍,给社区1893户家庭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很多暖阳。
王文艳,五龙口三社区主任,唠嗑队队长。提及两年前的一次唠嗑,王文艳哭了,似乎那个家庭承受的痛苦,还沉甸甸放在她这个社区主任的心里。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秋天,王文艳一如往日在办公桌前忙碌着,一位中年妇女怯生生的走到王文艳跟前,说自己是社区居民,然后又很难为情地希望社区为她争取一些救助金。两口子都有工作,这不符合临时救助条件,被拒绝的妇女居然没控制住情绪在社区办公室痛哭起来。随后,两个人面对面聊了起来。
原来,住户是一个失独家庭,孩子去世,两口子失去了精神支柱,长期以泪洗面。苦闷日子终于累垮了丈夫,巨额的医疗费又为这个不幸的家庭带来新负担,王文艳想到了国家有失独补助政策,随后帮该住户申请到了一次性5000元的补助。“唠嗑队成立4年了,解决的问题不计其数,促使我们义务服务的最大动力,就是被需要。”王文艳说,这支唠嗑队如今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的精神家园。
B和谐背后
一份来自党委政府的顶层设计“方案”
投入5000万,让社区提档升级,打造办事、休闲娱乐空间,为百姓服务;加大文化建设力度,以文化促和谐……近年来,迎泽区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有关精神,结合区情,把社区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多管齐下抓联动、十位一体建和谐,让居民享受到了真正实惠。
投入5000万全区社区面貌大改善
近年来,迎泽区委、区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有效提高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连续4年,共投资5000万元,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采取见缝插针,大规模实施社区双提档升级改造。目前,有76%的社区完成了双提档升级改造任务,使全区社区总面积达到18562m2,平均面积由过去80m2提高到216m2。为86个社区统一购置了电脑和一体机、网线、柜机等硬件设施,进一步提升了社区信息化装备和水平,为社区网络化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社区基础建设和服务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顶层设计社区小事成区委、区政府主抓的大事
社区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政务中心、图书室……如今,在迎泽区,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方便在社区办事,免费健身和娱乐。之所以有今天的实惠,源于迎泽区区委、区政府将社区和谐建设当成一件大事来抓,通过顶层设计,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为更好服务百姓,迎泽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建和谐社区建设领导组,成员经常深入社区视察调研,亲临一线指导工作,并将和谐社区建设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和目标考核内容。
为快速推进和谐社区建设,迎泽区还建立健全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考评制度。同时,积极动员、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建设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情况熟、服务优、威望高的社区干部队伍。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