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最新信息最新信息

“一元西红柿”的跨省价格逆袭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王芳 发布时间:2014/12/24 9:53:00

    从山东寿光菜地到山西太原超市




在省城一家超市,市民抢购“一元西红柿” 本报记者李春泽摄


    一斤西红柿从“中国菜都”山东寿光,运到山西太原的零售市场上,经过680公里路程,被转手5次,价格从0.95元,飙升至2.2元。最终,它以1元的身价亮相超市,这是怎么回事呢?

   入冬后,北方多个省市出现“寒潮吹走一元菜”现象。而近日,多名读者向本报反映,在太原市众多连锁超市,惊现“一元西红柿”“一元太空椒”这样的“冬菜贵族”。这些“一元贵族菜”是怎么来的?贵族身份卖出平民价后,质量会打折扣吗?12月19日—21日,记者选取了西红柿这种常见菜,跨省追菜价,揭开价格逆袭的前前后后。

  ○西红柿价格之旅

  菜地成交价每斤0.95元

12月19日凌晨2点,山东省寿光市古城乡,刘二胜和媳妇早早起了床,摸黑下了地。前一天晚上,他们收到了菜贩子耿春华的短信,说今天要来收西红柿。刘二胜家有四个蔬菜大棚。两个种的是一级西红柿,另外两个种着黄瓜和韭菜。

   按照往年行情,进入12月,西红柿就身价大增,在菜地的收购价在每斤九毛七八左右。“遇上雪天,涨到一块钱也是常有的事。”而今年入冬后,雪迟迟不下,却赶上了寒潮。“种菜的就怕寒潮,温度上不去,果类、叶类蔬菜不肯长。前几天,邻居家的菜棚就让大风刮塌了半边,刚点过花的西红柿也给糟蹋了。”刘二胜说,他打算见好就收,在元旦前将这茬西红柿卖出去。变了现可以再给黄瓜棚加固保温层。

   凌晨3点,耿春华开着自家的面包车,从寿光市城里开到了古城乡。刘二胜本想趁着冬至节卖个高价,可耿春华说,最近西红柿行情不行,这次只要300斤。最终,这些西红柿以每斤0.95元的价格成交。

  从山东运出每斤1.05元

19日凌晨4点,菜贩子耿春华雇了3个女工,以一筐1.8元的工费,将新摘下的西红柿拣进粉红色塑料袋里装筐。随后,又雇了两个男工,以一箱4毛的工费搬到雇来的四轮农用车上。“四轮车往城里拉一趟,15公里,运费200元,都得折算到菜价里头。”46岁的耿春华,做蔬菜收购生意已经24年了。5年前,他在寿光市物流园租了一个档口,生意做得还算红火。“我们这个职业,有人叫‘菜贩子’,有人叫‘蔬菜经纪人’。不管叫啥,我都不准备让儿子干这了。”耿春华说,最难熬的是睡不够觉:每晚9点睡,凌晨1点起。一年到头,只有大年初一不用收菜,才可以睡个囫囵觉。

   下午2点,耿春华雇人将包装好的西红柿装车,一辆前四后八的东风大卡车停在他的档口门前,“一车货20吨,至少得雇6个人搬。”

   下午5点,这辆大卡车满载着蔬菜,缓缓驶出寿光市物流园区,向山西方向进发。此时,车上运载的西红柿经过分拣、装袋、装筐和运输,价格涨到每斤1.05元。

  运抵太原后每斤1.35元

12月20日7点,太原市河西蔬菜批发市场1号大棚。50岁的李汉忠裹着加厚的棉大褂,在自家摊位支起的木桌跟前打盹儿。木桌上摆着两部计算器、一壶热水和两摞账本。

   7点刚过,李汉忠一听见给自家拉菜的大卡车开进了市场,立马来了精神。1996年,李汉忠从山东寿光来到山西太原经营蔬菜生意,主营西红柿、茄子、西葫芦、豆角等20多个蔬菜品种,产地全在家乡。这几年,他和大妹夫耿春华合伙,一个在山东地里收菜,一个在山西往出批发。

   1号棚有50个摊位,在这里,有来自全国各个省份的蔬菜批发商。“就是挣个辛苦钱,冬天这个市场前后灌风,冻得厉害。”李汉忠说,菜贩子中有句行话,叫“快马追不上菜行”,说的就是菜价不稳定,得靠天吃饭。“有时一根烟还没抽完,菜价就变了,整车就赔了。”

   从寿光到太原,这辆农副产品大卡车经过14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走的是绿色通道,高速免费。到太原后,李汉忠要支付司机4200元的运费。大车进入市场后,每车缴纳1500元的管理费。李汉忠花了1300元雇了8个人来卸货,加上摊位费、水电费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一斤西红柿由之前的1.05元增加到1.35元。

  物流中心采购每斤1.5元

20日下午4点,聚集到批发市场的人和运输车突然多了起来。李汉忠说,每天这个时候,从太原周边各地批发网点赶来的大小商贩们会赶来上货。“今年榆次和丈子头都新开了批发市场,竞争太厉害。”李汉忠和媳妇轮流站在摊位前,吆喝、招呼着生意。

   下午4点半,30多岁的杨雪果来到1号大棚。一见到他,有摊主笑着打趣道:“老杨,让我们赔得更多点吧!”杨雪果是大丰益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采购员。他所供职的公司,承担着太原市多个大中型超市的蔬菜配送任务。这天,杨雪果来批发市场,是为山姆士超市采购“一元菜”。“跟批发商太熟,熟了就不好砍价了。”进市场之前,杨雪果对记者说,普通蔬菜的价格随行就市,但“一元菜”是惠民工程,除了考虑价格,对蔬菜的品相和质量要求也很高。在长期的进货过程中,在市场里的批发商之间货比三家、价格拉锯是常有的事。

   今年市场里的西红柿少,杨雪果选定了李汉忠家的货。一番讨价还价后,这些一级西红柿以每斤1.5元的价格卖给了杨雪果。

  配送到超市每斤1.58元零售每斤1元

20日下午5点多,山姆士超市蔬果经营部经理苏占斌来到批发市场,找到杨雪果。

   “上周卖的西红柿,有顾客反映口感偏酸,你查一查货源有没有问题?”一见面,苏占斌就给杨雪果提意见。“这两天给‘一元菜’供的可都是一级西红柿,现在就在装车,要不你跟着我去看看。”杨雪果说。

   记者了解到,太原冬季菜市会供应4个品种的西红柿,等级由高到低分为精品、一级、二级和三级。杨雪果说,三级西红柿口感偏酸,个头小;精品西红柿酸甜适中,但个头大,上价也高。因此,供给超市的“一元西红柿”多半会从一级、二级中挑选。

   按照合作协议,物流中心配送给超市的“一元菜”属于配送其他农副产品的“搭赠服务”,不赚利润。“但把蔬菜运到超市,每斤得增加4%—5%的人工、运输成本。”杨雪果说。

   20日下午,这批西红柿以每斤1.58元的价格,配送给山姆士超市,超市再以每斤1元的价格进行零售。与此同时,在河西蔬菜批发市场的交易区,大小商贩们正联系着运输车,将这些西红柿拉到利民等蔬菜批发网点,在批发、零售的过程中完成了“价格三级跳”,以2.2元—2.5元的身价出现在小菜摊等零售终端。

   省城一个菜摊的摊主说:“按照往年的行情,这种西红柿一斤稳稳卖到两块五,可今年只能按两块二卖。超市才卖一块钱,顶得我们不敢加价。”记者走访省城多个菜市场后发现,“一元贵族菜”尽管所占市场份额有限,但在引导菜价稳定方面的作用已初显。

  ○延伸采访

  “一元菜”商家:

  “折本的买卖”赚人气带动了其他货品交易额

12月21日9点,太原市南内环街的一家超市里,随着两筐新鲜西红柿被倒入“一元菜”区,早已排队等候的市民们争先选购。

   50多岁的市民张女士说:“冬天老吃萝卜土豆,看见这么实惠的新鲜西红柿,感觉逮了大便宜。”60多岁的乔先生说:“要是一直能有新鲜的,还这么便宜,以后秋天就不用做西红柿酱了。”

   山姆士超市蔬果经营部经理苏占斌告诉记者,超市蔬菜由物流中心直接配送,减去了中间几道批发环节,售价理应低于普通零售商的每斤2.2—2.5元,但超市负担的人员工资、场地租金、水电等各种成本远高于零售商,即便最大幅度让利,一级西红柿的正常单价也应该在1.6—2.2元之间。

   那么,这“折本的买卖”如何赢得商家认可?美特好蔬果经营公司总经理贺建军说:“一元菜”看似折本,却提升了超市形象和人气,带动了其他货品的交易额和总销售额。以美特好为例,48家门店销售“一元菜”后,来客量同比增长5—10个百分点。

   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太原市参加“一元菜”蔬菜惠民活动的销售网点有129个,分布在102个社区。今年前10个月,太原全市累计销售“一元菜”5373余万斤,为市民节省3150余万元。

  太原市物价局:

  政府补贴商家让利消费者最终得实惠

每斤西红柿从2.2元降价到1元,降幅如此之大,其中的差价由谁来埋单呢?

   据太原市物价局介绍,差额部分通过政府补贴和商家让利的方式完成。以一级西红柿为例,超市以每斤1.58元的价格购进,以1元价格售出,其中,0.58元的倒挂部分,由政府补贴。而这斤西红柿本应随行就市,卖到2.2元,其中的1.2元差价减去政府补贴部分后所得的0.62元,就是商家的让利部分。

   2012年入冬后,全国蔬菜价格连续11周上涨,北方多个省份的市场上很难见到一元钱的蔬菜。国家发改委召开会议,要求治理广为诟病的蔬菜“最后一公里”现象。当年岁末,太原市委、市政府组织物价部门走访市场各个环节,剖析问题成因。

   从稳价惠民的思路提出到“一元菜”惠民政策最终问世,经历了一系列变化。2013年春节期间,太原市在几家超市试水“土豆白菜一元钱”的惠民活动。当年5月15日,物价部门将蔬菜种类由两种增加到4种,在首批大型连锁超市和平价商店启动“每日四种蔬菜一元钱”活动,随后,该项活动被最终以“一元菜”命名。

   今年10月,太原市物价局提出,今冬要丰富“一元菜”的品种,想方设法让西红柿、茄子等精细菜纳入进来。这项惠民工程的提出、完善以及逐步落地实施,正好解答了“一元西红柿”跨省价格逆袭的最终原因。



本报记者 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