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省级媒体省级媒体

太原市今年6788口井“戴”上了防坠网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胡丽娜 发布时间:2014/12/29 9:40:57

    太原市多举措解决井具沉降、井盖丢损等问题,为防止行人坠井


    井盖丢失、损坏维修不及时、质量安全不过关……针对井盖、井座、进水口等地下管线保护设施日常出现的问题,今年,太原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处承担起应急兜底责任,解决了井具产权不明、无主井具的应急维护问题。同时,通过新技术、新措施有效缓解了井具沉降、井盖丢损等问题。

   城市道路井具设施是指在城市道路上设置的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供热、有线电视、交通信号、消防、房地产等各类地下管线的井盖、井座、进水口等设施,是城市道路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井具设施是各类管线运行、维护的管理入口,也是保护地下管线及道路设施完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太原市共有18家产权责任单位的21万余口井。由于井具产权责任部门多,管理分散,一些产权责任单位难以界定;其次全市井具数量庞大、星罗棋布,管理难度也较大;同时由于材质多样,井具质量参差不齐,井具与路面衔接不够平顺,失盗和重车碾轧损坏易发,影响了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井具治理成为城市管理当务之急。

  6788个防坠网上岗井内形成第二道保护屏障

井具缺失、行人坠井等问题威胁着市民的出行安全。由于井盖点多面广,数量庞大,如何有效防止井盖丢损,成为多个部门最头疼的问题。今年,市政部门积极推进井具管理工作的精细化,集中力量开展井具专项整治工作。加强井具防护,对市政雨污水检查井进行安全防护网安装,防止井盖丢失或雨水冲顶造成行人坠井事故。2013年共为2.6万座排水检查井安装防护网。今年以来,在全市范围内更换安装防坠网6788个,在井内形成了第二道保护屏障,有效地防止了行人坠井事故的发生。

   针对复合材料井具标准不一、强度低的问题,在集中大面积摸排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对234条街道上市政产权、用户产权和无主的不符合规范的井具进行集中更换,共计1576套。通过对自身防护条件和使用标准的整治改善,井具运行状况有了明显提高。

  易积水路段增设检查井来水大地段换了新井具

对于排水井具尤其是雨水井来讲,收排水是其重要功能。如果井具设置或设计不合理,就会影响排水效果,在汛期甚至会造成积水。

   今年以来,根据汛期排水设施运行情况,市政部门对易积水地段进行了大范围的管网改造,配套维修。在一些易积水区域,新增或改造进水井、检查井,以提高道路积水的收排能力。截至目前,共在易积水地段共新增检查井24套、进水井69套。

   目前,太原市部分路段使用的立式雨水井箅收水效果不佳,今年以来,市区部分大理石制的立式雨水井箅更换为截面更大、收水效果更好的铸铁材质的平式井箅,或平立结合式井箅。

   在市区一些坡度大、来水大地段,通过技术攻关,设计研发了防顶起、防移位井具,使用这种井具既可在来水量过大时及时泄水,缓解管网压力,有效解决了来水对井盖冲顶造成安全隐患,通过试用收到良好效果。2014年,共对坡度大、易顶起井具的地段更换106套防顶起防移位井具,大大提高了汛期井具运行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应急维护兜底无主井具也有人管了

由于产权责任单位多,使用情况复杂,经过长期运行,太原市一些井具失修、失养严重,甚至成为无人管理的无主井具,在一些老小区、城乡结合部,这种现象尤为常见。根据市城乡管委的安排,从2013年起,市政管理处承担起了无主井具的应急维护任务,避免了大量因井具损坏、丢失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据统计,到目前共应急维护和更换井具4604套(个),保证了井具设施的安全运行。

   在一些无物业管理的老小区,市政管理处积极开展“市政服务进社区惠万家”活动,建立健全包片负责、对口联系、主动服务、定期回访等长效管理机制,主动帮助群众解决道路、排水等方面的困难,在服务中深化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实现了服务机制的创新和服务水平的提升。2014年以来,义务为桃南、上马街、老军营等118个街道社区服务174次,疏通管道30公里,清淘检查井851口,清淘进水井1078口,维修路面6078平方米,砌筑窨井8口,铺设排水管道80米,更换井具19套(个)。通过对井具管理的补位服务,提高了井具运行的安全性,提升了井具维护的时效性。



本报记者 胡丽娜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