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省级媒体省级媒体

城里城外街宽道阔 高速高铁立体连通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赵德伟 发布时间:2015/1/4 16:16:11

 

评价一个城市的交通设施,话题离不开“速度”这个词语。
   山西本是“四塞之地”,北隔长城、南临黄河、东靠太行、西接吕梁,再加上境内70%以上的山地面积,使得山西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交通的严重制约。从陆无坦途到通途恢宏,山西人经历“践草为径”的自然路到公路、铁路、航空高速发展。历史上的四塞之地已经变得四通八达。
   2014年,太原东、西、南、北城区边界,四条中环路通车,车辆环绕城市行驶速度猛增;市区内,以建设路、并州路、府西街为主的数条主干道重造,市民出行愈加顺畅,心情无比美丽;大西高铁的开通,让南下山西诸地市,跨省游西安的“一日游”蔚然成风,城市间时空距离陡然拉近;14条高速公路尾工项目完工,与13省市实现ETC联网运营……一桩桩、一件件,让山西的交通速度、发展速度与众不同,也影响着山西的经济、民生等各个方面。
   简而概之:是又快又好、平平稳稳。
   薛明,土生土长的太原人。在他即将迈入天命之年,时常感叹城变的速度。老薛常说:“我有点跟不上这个速度了。”

  本报相关报道

  太原地铁1号线明年开建
    (1月17日)
    城变特刊《中环效应》
    (1月22日)
    特刊《太晋同城梦》
    (3月26日)
    太原南站7月1日运营记者带你提前看亮点
    (5月7日)
    临县去榆林开车只需1个多小时
    (6月3日)
    特刊《大西高铁》
    (6月20日)
    特刊《南站走起》
    (6月26日)
    大西高铁今通车太原南站启动
    (7月1日)
    本报记者随车体验大西高铁首日运营
    (7月2日)
    太原地铁建设时间明确——2号线2017年基本建成1号线力争明年开工建设
    (7月17日)
    城变特刊《改造南沙河》
    (7月21日)
    山阴至平鲁公路正式通车
    (7月26日)
    阳左高速公路昨日正式通车
    (7月29日)
    晋中至太原将建城际铁路
    (8月28日)
    往返太原古交火车推出月票制
    (10月9日)
    太原往返榆次火车开办城际卡
    (10月25日)
    晋中至太原城际铁路项目获批
    (10月31日)

  关键词点击
    快
    闭塞之地变四通八达

  “早上去北京,参观完天安门,中午回来吃碗刀削面;下午去西安,看看兵马俑,吃点羊肉泡馍,晚上累呵呵地回来睡一觉,第二天照样精神抖擞,走,上班!”老薛说,这样的速度,才不负山西省会之称,不枉毗邻首都的地利。他以前常遗憾,山西紧邻河北省,离北京和西安都不远,但以往想走一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巨大,山西还真是个闭塞之地。
   改变,始于大西高铁。
   2014年,大西高铁开通运营,让山西人尤为惊喜的是,其上运营的时速超2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在太原以南18个市县设站,拉近了省会城市和诸多市县的距离。那一刻,太原省会城市之称才真正名副其实。
   而在这之前的多年,太原交通的发展可谓温吞前行。
   老薛说,十几岁时,他生活在太原南郊的农村,当时街面上都是羊肠小道,走一路,尘土飞一路,一到下雨天,雨土和了泥。上世纪80年代,他顶替父辈在市区上了班,第一次见到了宽阔通坦的迎泽大街,很受震撼。那时,太原市还没有几条像样的马路。
   而今,迎泽大街风采依旧迷人,但诸多宽敞街道涌现,尤以四条中环路为最。东中环、北中环、西中环、南中环上的高架桥、下穿通道、立体式环城道路在太原城中拔地而起,看路都要仰着脖子。“在城市中疾驰,汽车时速第一次超过了50公里。”老薛说,他有次出门办事,特意绕道走了回新建设路。从双东东口拐入建设路,经太原站前广场的下穿通道后,直上高架,并入北中环达到尖草坪附近,将近8公里的路段,用时不到15分钟。这样的速度,在一个省会城市来说,不可思议。老薛不住地感慨,太原诸多路段重新改造后,太原城市的出行速度变得完全“不得了了”!
   现在出门,老薛特害怕迷路。“现在道路修得四通八达,一会儿上桥,一会儿入洞,上哪儿都不认识,生怕走丢了都不认得回家的方向。”老薛说,他最近学会了借还公共自行车,还用过一次出租车叫车服务。骑着车子逛太原城,走哪哪都通,瞅哪哪都美!
   太原火车站站前广场焕然一新,气派!新运营太原南站现代智能,堪称地标!马路上行驶的公交车高端大气,空调吹得暖洋洋,舒心!按老薛的话说,他都记不得从何时起,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交通的发展一日千里。
   他感觉,一天一变样!
   老薛不知道的是,山西的高速公路也迈入了快车道。2014年,山西省14条尾工项目高速公路全部通车,另有7个续建项目工程建设也在紧张进行,“三纵十二横十二环”,将山西省高速公路打造成网格状,一通百通。现在,从太原出发,三至四小时几乎可达山西省的任何一个城市,山西的版图随着交通的提升而愈来愈“小”。再有一年,我省高速公路网规划总规模将新增938公里,达7258公里,并最终实现“三纵十二横十二环”的高速网络格局。“从无到有,从有到形成路网,这个过程是跨越式的。”山西省交通厅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李兴说,我省今年与京津冀等13省市ETC联网,实现14省市无省际高速公路通行,预计2015年9月前实现全国联网,这将全面提高路网运行效率。
   忆往昔,李兴不胜唏嘘。此前,山西通往外省的道路屈指可数。山西人想从太原乘坐汽车前往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只有一条道路可走,那就是307国道。而如今,动车组进驻,大西铁路开通,山西进入了高铁时代。无论向北进京,还是向西入陕,都可以说走就走,一日游不再是神话。
   以太原为中心的航空网也进一步丰富。除了太原、大同、长治,运城也有了关公机场,吕梁、五台山、临汾机场在建。这些机场不仅可以在省内互动,还可以与全国联网。随着秋冬旅游旺季的到来,太原机场也引进多家外籍航空公司执行国际航线。

  关键词点击
    好
    从经济圈外走向圈内

山西省地处中部地区,紧邻京津和河北,背靠首都经济圈西部。站在圈外走向圈里,山西已然有了自己的优势。
   山西省交通厅副厅长戴飞说,今年年底,“三纵十二横十二环”中的“一环”,阳泉西环高速公路将实现通车。“三纵十二横十二环”将打造山西构建纵贯南北、承东启西、覆盖全省、通达四邻的高速公路网,与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网共同构成现代化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对接了周边四省区,完善了立体化交通网络大动脉。
   李兴告诉记者,全省高速公路的完善不仅将实现省会到相邻省会、省会到地级市、相邻地级市之间高速直接连通,还与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网共同构成现代化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再加上村村通公路的发展建设,山西的公路交通进一步实现了由点到线、由线到网的历史跨越。这为山西全省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历史进程,发挥不可替代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地矿资源充足,但分布不均,诸多地市都有不菲产量。高速公路与支线干线公路的结合,速度的提升,使得山西与京津交流空前提高,也让山西与环渤海湾与鲁豫的时空距离缩短,这将让山西无限靠近首都经济圈。
   太原铁路局有关负责人说,大西铁路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山西和陕西两省的时空距离,更是我省首条纵贯南北的铁路线。大西铁路不仅改变了我省从北到南的交通格局,优化了路网结构,更直接打通了我省向西的出口,拉动了陕晋两省旅游、文化、贸易等各个方面的交流和促进,形成“秦晋之好”的发展局势。不仅如此,年底前开通的中南大通道,将为我省货运再增添一条“大动脉”。让外省资源与山西资源形成优势互补,最终加快发展。
   天空战场也日渐硝烟。今年,数家航空公司入驻太原机场,在密集航班的基础上,太原的航空网络辐射越来越广,进一步拓宽出省渠道。值得一提的是,日前韩国大韩航空公司和泰国Skyview航空公司等首次在太原机场执飞航线。
   根据山西省交通部署及规划,高速路以太原绕城高速环线为一环,由此向七个方向辐射,预留南部太长—太运高速公路连接线走廊空间。太原新建设的客运东南站将与新火车南站形成区域性交通枢纽,未来地铁一号线也将通过此地,集高铁、长途客运、地铁一号线、城市公交、出租车、社会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实现旅客“零距离换乘”,盘活区域经济。
   太原,已然成了一个“大蛋糕”,香气袭人。
   让市民感受最深的,则是近两年打造的“公交都市”,实现四位一体交通格局。太原市交通局局长郭治明告诉记者,今年太原购置的600辆空调公交车已陆续投入使用,太原公交出行分担率已达到29%,有近1/3的省城市民日常出行选择乘坐公交车。而公共自行车的发展速度稳居全国第一,建设规模仅次于杭州,位列次席。
   这一点,老薛体会最深。他引用省政府某官员的话强调了这份喜悦与自豪。他说,山西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顺畅的交通承载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而山西交通发展的势头必将为山西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关键词点击
    平
    与交通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差距

老薛知道,这一年,山西交通飞速发展,可相比于交通发达城市,仍然还有差距。
   吕梁人老蔡说,他经常自己驾车游玩,很多时候,山西的高速路网还有很多“断头路”。比如,开车前往河南,会发现高速路并不是一路向南直达目的地,或需向西绕入另一段高速路,或需驶下高速,行驶一段省级公路才能到达目的地。山西省高速路网还没有完全无断点衔接,如果越走越偏,路况也会越来越差。
   老薛的儿子小薛,目前在北京工作,经常来往京晋两地的他深有感触。
   他说,太原公交的运营时间较短,到了晚上8点多以后就基本停运了,晚11点以后想要出行,就只能打车或者自己开车,这让很多年轻人大感不便。在北京就不需要担心,公交车会运行到晚11点,还可以选择换乘地铁。可太原目前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还没有地铁或者轻轨的省会城市。
   太原的航班起降也有类似的问题,晚上11点后只有进港航班降落,没有出港航班。如果遇到突发状况想要连夜出城,航空是一条行不通的办法。近些年,太原与榆次同城一体化快速推进,来往两地除了过路的火车就只有901路去往榆次老城的公交车了,可来往两地并不方便。
   小薛说,北京有很多双城生活的人,一部分人生活在京郊却在城区工作。他们每天都来往于两地,却很方便快捷。例如,北京市到通州,路程大约一个小时。到了晚上11点多还是可以乘公交回到通州,并不影响年轻人在北京市的夜生活。
   未来,榆次和太原是否会像通州与北京城区一样方便往来呢?小薛不无希冀。
   小黄是一位长治籍大学生,目前在太原工作。她说,由于公交车停运时间较早,她每天下班丝毫不敢耽误,否则就会赶不上最后一班车。“省城太原都如此,县市就更不用提了。”她说,在长治,晚上6、7点以后就没有公交车了。“太长两地直线距离看似不远,可是由于过往火车都是慢车,需要行驶近六个小时,并且车次不多,非常受限。听父辈说,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长治到太原就是6个多小时,三、四十年过去了,也就缩短了半个小时不到。”半个小时,对于成长在网络时代的小黄来说,比蜗牛还慢。
   山西省政协委员陈慧表示,省内的交通网络基本由太原辐射全省,太原作为省会城市优先发展固然没错,但是只有太原发展,依然会束缚山西经济的发展。相较于其他省会城市,从太原出省的动车只能去往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和西安方向。
   从山西总体发展来看,这还是一个很平和的速度。

  关键词点击
    稳
    绿色出行低碳生活交通系统“无缝对接”

老薛刚上班时,周边同事倘若有一辆自行车,那是相当牛逼。然而老薛没有,深为遗憾。不过,他直接买的汽车,又让旁人羡煞不已。“从曾经的二八自行车,到拥有自己的私家车,再到如今的公共自行车,交通工具的发展似乎绕了一个圈。”有一段时间,老薛挺迷惑,不知道社会到底怎么了。
   后来,老薛说,以前骑自行车相比开车是落后的出行方式,现在骑公共自行车,却是一种低碳生活。不是名称改变了,是大伙儿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他像发现新大陆般洋洋自得。你别说,他的这番言论周边人都挺信服。
   山西省交通厅有关负责人说,未来,我省交通将实现公路、铁路、航空一体化,最终实现“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化衔接”。
   太原市公交公司副总经理孟建华曾告诉记者,明年,太原市将继续建设公交都市,以公交走廊作为城市的发展轴,促进人口居住和就业沿公交走廊两侧集聚,构建“居住地和公交走廊就业地”最佳出行组合。以车站作为城市的开发中心,在公交车站周边区域,进行居住、商业、办公、公共设施等土地的高强度混合开发,实现城市精明增长,实现以快速路和快速公交构成的“双快”体系引导城市发展。
   山西省政府也在发力。强劲推动,改善省城市民出行条件。
   今秋,山西省推出电动汽车补贴政策,未来电动汽车市场远景看好。老薛说,儿子最近正在看车,打算购买油电混合的汽车。他首次听电动汽车的说法,上网一查,了解到电动汽车既环保也节约。
   小张是省城一位在读大学生,同时也是一位交通迷,他时刻关注着太原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变化。他说,他最爱乘坐太原市的公交车,不管去哪儿都有好几条公交线路可供选择,乘坐公交车逛太原又稳当又简单。近年来,省城共新增公交线路20余条,调整优化公交线路200多条。同时,根据旅游景点乘客的出行需求,也会考虑开通旅游公交线路。
   “不过,未来,太原市的发展若能以轻轨铁路为主要交通干线,那就更棒了!”小张说,太原将建设六条地铁线路并形成“五纵、六横、四放射”的城市快速路骨架,新近将建设地铁一号线及二号线,先行贯穿整个太原市南北,打通东西大主动脉。
   老薛说,道路一天天变宽阔了,出行一点点变顺畅了,设施一个个变高效了,生活也一天天变美好了!

记者 赵德伟 本报记者 李春泽 寇宁 赵德伟供图

责编 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