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太原市有400多家社区相继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政策信息、提供便民服务。记者就此走访——
阅读提示
社区服务关系到千家万户,借助微信手段拓宽便民服务渠道。如今,在省城太原,已经有400多家社区相继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社区居民只要拿起手机,轻轻一扫二维码,关注社区微信公众平台,便可实时掌握社区提供的各类为民服务资讯,及时了解社区的服务与活动信息,享受社区提供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那么,社区开通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效果如何?
1 创新社区便民服务渠道微信公众平台上线
2014年11月,经过两个月在10个社区的试验运行,太原市社区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居民们通过手机关注社区公众微信账号,即可掌握社区各类服务资讯。栏目涉及居务公开、最新动态以及通知公告等,均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如此,平台还设有“我的社区”专栏,居民可进入所在社区查看信息、享受服务。
2014年12月11日,负责建设社区微信公众平台的太原市社区服务中心信息科米慧军科长告诉记者,微信公众平台面向市区所有社区而建,目标就是要让社区服务更贴近百姓,主要针对家庭中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人群。因为相对于老人和小孩,中青年人群更容易利用微信平台获取信息。经过近期政策宣传,截至目前,已经有400多家社区相继在平台上注册。
米慧军表示,从目前来看,有些社区已经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发布信息、提供服务,不过也有部分社区缺乏重视,鲜有实际动作。“今后,我们将考虑如何能充分调动社区利用平台服务居民的积极性,真正把这个服务平台利用起来,起到便民利民的实际效用。”
事实上,在此之前或与此同时,已经有多家社区先行试水微信服务平台,建立了“微时代社区”。据了解,迎泽区的上马街一社区、小店区的人民南路社区、万柏林区的前进路北社区以及迎泽区的柴市巷社区,均先后开通了微信平台。
对此,米慧军表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微信公众平台就是要将各社区平台逐步统一规范,改变目前渠道混乱、各自为战的局面,让市民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就可以享受到各自所在社区提供的政策信息及便民服务。
太原市社区微信公众平台在试运行期间,得到了社区干部和居民的欢迎。万柏林区漪汾苑社区王主任告诉记者:“这个微信公众平台很不错,以往只能通过张贴通知、口头告知的活动或者政策,现在只要通过微信这个平台,就能很方便及时地发布出去。不光如此,在平台上还能看到一些社区的最新动态以及一些实用技能介绍。我们社区平时文体活动很多,今后可以好好利用微信平台做好服务与政策宣传。”
2 社区服务方便居民生活
2014年12月初,记者在迎泽区柴市巷社区采访,见到了来此办理证件的女青年胡小文。小胡在附近租房居住,9月的一天,她看到社区信息栏里张贴的微信开通通知,当时觉得挺新鲜,便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用手机扫了一下二维码,很轻易地就进入了社区开通的微信公众平台。在此之后,她每天都能在微信平台上看到社区发布的信息,其中包括政策宣传、办证流程及注意事项等等。
得益于微信公众平台,婚后不久的小胡在办理准生证时对所需资料和办证流程了然于胸,办证当日上午,很方便而且一次性地拿到了证件,这让她喜出望外。
对于大学毕业后待业的小胡或者退休在家的老年人来说,很容易接触到社区的相关通知,然而对于大多数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来说,则未必会时刻留意到。
来自工作和生活上的多重压力,让年轻上班族们疲于应付,不过但凡生活在小区的居民都离不开社区的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区是城市的缩影,这里是政府最基层的部门组织。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惠民资金、老龄、残联、妇联、文化宣传等,社区工作包罗万象,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很多证件需要到社区去办理,但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年轻人甚至不清楚自己属于哪个社区或者社区在什么地方,更不用说到社区办理证件了。市民郝女士向记者表示:“如果不是当初要办理证件,我根本不知道社区在哪里办公。说实话,我不知道社区平时都在做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很显然,她对社区的日常作为存有质疑。
也有一些小区居民甚至不清楚自己属于哪个社区。家住民营经济开发区某居民小区的司女士曾向记者反映,又到一年办理城镇居民医保的时期,由于人户分离,她不知该到哪里上医保。户籍所在社区让她到居住地办理,而现住小区尚没有划归社区管理。记者咨询民营区相关部门,得到的答复是该区没有设置社区,如办理相关证件确实需要到户籍所在地。而有的居民虽然有归属社区,但平时忙于事务,也不清楚社区在哪里办公。
居民生活离不开社区服务,一些社区管理的空白和质疑,是社区管理及服务提升的价值所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正是顺应形势所需,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提升社区服务的有效途径。
3 微信服务平台还需完善现代还需与传统相结合
“我们社区目前还没有接到上级部门的相关通知”,2014年12月12日,杏花岭区坝陵北街社区牛主任告诉记者,她并不知道社区服务中心开通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的事。谈起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牛主任疑虑不少:利用微信平台服务辖区居民肯定是好事,不过如何服务出实效还需观察。
牛主任向记者介绍了目前社区面临的问题,首先,社区日常的工作比较繁琐,现有的社区工作人员已经在满负荷运转,文件的归纳整理,近20个方面工作的开展,为居民办理相关证件,定期走访群众等等,工作千头万绪。开通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必须要有专人负责,目前社区人员相对紧张,如何保证工作长期而良好的开展呢?
其次,作为一个老的居民社区,坝陵北街社区有近一半的居民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且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他们多数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更不用提利用微信手段来关注社区信息了。他们还是习惯于从小区张贴的通知或是口头传播获取信息。
牛主任给记者举了一个事例。前段时间社区开通了党员微信平台,在召集党员对社区惠民工程评议时,通过微信平台下发了通知,但很多老年党员根本不会使用手机微信,结果社区干部还是得挨家挨户去当面通知。
牛主任告诉记者,既要通过微信平台服务中青年等家庭主力,也要兼顾老年人的实际困难需求。现代服务手段还需与传统方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居民。
除了提供居民办事指南、社区活动信息,有市民建议,微信平台还应该实现社区与居民的互动。市民李女士就向记者表示:“有些问题不清楚,我想直接在微信平台上跟社区工作人员交流,就跟现在很多聊天工具一样,能及时沟通。”一些社区开通的微信平台就有这样的功能,对于居民的疑问,专门的社区工作人员会及时作出答复。
对此,米慧军表示,目前,太原市社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还没有开通互动功能,市民们如有什么疑问,可以直接拨打页面上公布的服务热线,工作人员会及时答复。“听取相关建议,逐步完善微信平台,实现互动交流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