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省级媒体省级媒体

太原交警开辟特殊“生命线”去年80余名危急病人得救助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杨晶 发布时间:2015/1/9 9:20:00

从杨家峪高速口到省儿童医院、山医大二院,这条路很少有不堵的时候,却是外地患者来并看病的重要通道



1月4日,交警护送一名缺氧的新生儿(白色越野车内)前往省儿童医院


     2015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两个病危的孩子在交警护送下,从杨家峪高速口下高速后赶到省儿童医院,第一时间获得救助。从杨家峪高速口到相邻的省儿童医院、山医大二院,太原交警用行动开辟了一条“生命线”。仅去年一年时间,就有80余名危急病人通过这条“生命线”获得了救治。

   1月8日,记者走访了在这条“生命线”上参与救助的太原交警支队杏花岭大队五中队。

  1 新年第一个工作日两个孩子被救助

2015年1月4日,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对于不少太原市民来说,这一天的交通有些出乎意料地堵。

   上午11时04分,太原市交警支队122指挥中心电话响起,这是一个来自原平的求助电话。此时,一辆车牌号为晋HQ2***的灰色起亚轿车,正从忻州原平方向往太原赶来。车上有一名两岁半的孩子,因感冒发烧引起抽搐,需要立即赶往省儿童医院进行抢救。再过半个小时,这辆车就将驶到杨家峪高速口,他们希望交警能够提供帮助。

   这条求助信息很快就转至太原交警杏花岭大队五中队。中队长郭建忠一番安排,民警在最短时间赶往杨家峪高速口等候。11时39分,一辆灰色起亚轿车驶出杨家峪高速口,这正是那辆求救车。为了保证车辆一路畅通,等候在此的民警驾驶警用摩托全线开道,并提前通知沿线民警及时予以放行为患病小儿打开绿色通道。仅用时6分钟,车辆顺利到达儿童医院。

   交警还没来得及休息,又一个求助电话打进122指挥中心。11时54分,一辆车牌号为晋A473**的白色东风越野车向交警求助,车内载有一名刚出生的缺氧婴儿,急需赶往省儿童医院进行抢救,需要民警协助。

   12时18分,民警在杨家峪高速口看到了这辆车,来不及多说话,立即发动摩托车向前开道。此时,正值午高峰时期,为了给这个新生的小婴儿争取宝贵的时间,民警提前与沿线各岗位民警取得联系,使救助队伍一路畅通无阻。5分钟后,孩子顺利到达省儿童医院。

  2 这条路线很少有不堵的时候

杨家峪高速口-迎春街-小东门街-五一路-省儿童医院、山医大二院,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或许只是一条比较拥挤的路线而已,但对于一些准备前往这两家医院就诊的危重患者来说,却是一条救命的“生命线”。“如果打算前往这两家医院,很多外地患者首选从杨家峪下高速。”郭建忠告诉记者,杨家峪高速口是距离这两家医院最近的一个高速口,下了高速口之后,沿迎春街、小东门街直线行驶,然后左拐到五一路不远就可以到达。这个路线距离并不长,如果在不堵车的理想状态下,开车不到一刻钟就能到。

   但问题是,这条路线很少有不堵的时候。在太原的拥堵榜上,赛马场、小东门绝对都是榜上有名。即使在建设路快速化改造后稍有缓解,高峰时段车多路堵的现象还是存在。遇到高峰路堵的时候,开车走过这条路至少得半个小时。

   而在民警的护送下,通过这段路的时间往往能缩短至5分钟左右。正因为如此,这条路线上的求助特别多。仅2014年,在这一条路线上,太原交警杏花岭大队五中队就救助危急病人80余次,占去年全市交警救助量的三成多。

  3 短短5分钟里十几名交警在努力

大家可别小看这5分钟,在这短短的5分钟里,可能有十几名交警在背后努力付出。

   一起救助,最先接到信息的是122指挥中心的民警。接到求助电话后,民警首先会询问五个问题:病人的情况、车牌号是多少、准备去哪所医院、目前的位置、需要哪种方式的救助。这些情况全部了解之后,他就要根据路况信息为求助车辆规划路线,告诉他应该怎么走,警方会在哪里接应。紧接着,通过交警手中的无线电,安排沿线交警就位,展开救助。

   信息反馈到负责救助的交警中队,他们会首先安排一名交警在杨家峪高速口等候求助车辆。此外,迎春街东中环路口、迎春街山医大三院路口、赛马场路口、小东门街建设路口、小东门街新开南巷口、五一路八一大厦路口等各个路口,各安排一名交警负责疏导交通。在儿童医院或山医大二院门口,还会有一名交警负责接应。如果遇到高峰期,拥堵路口还将增派警力。除了警用摩托车带道的方式,手控信号灯配合车辆疏导卡控、借用对向车道行驶等,都是交警在护送危急病人时经常采用的办法。

   这期间,122指挥中心的民警依然在时刻关注着求助病人的情况。根据护送的路线,通过广播第一时间向社会车辆发出呼吁,提醒大家避让。如果涉及到多个交警大队、中队,122指挥中心还要进行沟通、协调,确保护送万无一失。

   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与医院的联系。太原市交警支队122指挥中心副主任王艳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交警部门就与医院签订了联动机制,遇到求助互相配合。因此,前期赶到医院负责接应的交警就会将病人的基本情况告知医院。对于危急病人,院方将直接启动“急诊绿色通道”,为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病人一下车就可以接受治疗。

  4 每一次护送任务都以秒来计时

对于交警来说,每一次护送任务都是以秒来计算时间的。“真的是一秒钟都不能耽搁。”郭建忠说,在他们心里,把病人送到医院,并不是一次护送任务的终结,只有看着病人转危为安,他们心里的石头才能最终落地。

   这样的争分夺秒,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感受不到,但对于这些一线的交警来说,却感触很深。郭建忠说,就在上个月,一个心脑血管病人因病情突发,从忻州往太原赶。他们在第一时间接到求助信息,也安排好警力在沿线等候。然而,就在他们认为求助车辆马上就到的时候,电话再次响起。电话那头的声音低沉,“病人已经走了,我们就不过去了。麻烦大家了,谢谢!”郭建忠说,这样的一声“谢谢”让人觉得沉重,“当时沿线所有交警听了都说心里难受,要是能再快一点,说不定这个病人就有救。”

   正因为如此,尽管经验丰富、驾轻就熟,但每一次护送民警都当成最重要的任务来完成。而这个任务的完成,更离不开广大市民的支持。护送经验丰富的交警告诉记者,护送危急病人的时候,交警会通过管控措施,让同方向的车辆暂时停下来,给搭载病人的车辆留出通道。这时候,一旦有车辆不服从交警指挥,就会造成道路不顺畅,往往就会耽误病人时间。而对于这些危急的病人来说,时间就是最宝贵的。“每一次护送成功,看着病人及时被送到医院,我都特别感谢那些路上的司机们。”说起这些,这位交警很是动情,“一看到摩托车闪着警灯,后面还跟着车,司机们一般都会主动让行。今后,希望大家能更多一些理解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帮助更多的人。”



本报记者 杨晶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