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省级媒体省级媒体

山西人吃饭,无醋不欢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许晶晶 李佩玥 发布时间:2015/1/20 9:43:36


1月19日,在省城老字号宁化府老陈醋销售点,众多打醋的市民排起了队


  “在去山西之前,好友同我说,要多吃醋。到了晋地,就座于饭店,餐桌上摆放着醒目的醋壶,每人面前摆着一碟醋,盛情迎接食客。尚未开席,好友劝大家先喝点醋。小心翼翼地尝上一口,顿觉沁人心脾,口齿留香。山西的醋,确非浪得虚名,它不尖酸,看上去厚重,气味绵长,喝下去似乎有一股直抵胸腔的暖流……”一位外地来晋会友的食客如此描述初尝山西醋之感。

   三晋美食,天下闻名,一为面,一为醋。山西人“嗜醋如命”之举,常令异乡人叹为观止。山西老陈醋,有“山西可乐”之美称,享誉全球,被戏称为“老醯儿”的山西人,可以说是无醋不欢。

  1 主妇爱吃醋 没醋吃不下饭

屡屡外出吃饭,服务员询问“醋还是酱油”,总会斩钉截铁地说:“醋!”在家吃面食离不开醋,面里洒点醋,面条、面片更可口;饺子伴醋,堪称舌尖上的珠联璧合;即便面对早晨一碗粥,也离不开醋,最爱醋腌萝卜,那味道是极好的……1月16日,一位家庭主妇王静怡这样描述自己对醋的情有独钟。

   王静怡向记者分享着自己的心得,大家平时在烹制的绿叶蔬菜或者土豆时,加点醋可以更好地保留食材的营养。炒锅快达到最高温时,适当放点醋,之后快速翻动,让材料充分与醋接触,最后再大火烹调,这样就可以让做完的蔬菜里还保留大量的维生素。在炖煮肉、骨、皮类的食物时,最好多加一点醋。因为,醋不仅能使这些食物快速熟透,还能促进其中的蛋白质充分分解,让炖煮后的猪蹄、肘子、五花肉内的优质蛋白质被人体吸收得更充分。

   她告诉记者,醋的原料之一是麸皮,麸皮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很丰富,也很容易转移到醋里面。而在各种醋中,发酵时间长、酸度大、质地浓厚的老陈醋维生素含量最高,且酿好的陈醋还含有可溶性糖、氨基酸、钙、铁、锌等,营养价值高。

   当提到用醋妙招时,王静怡说道,家庭主妇们常常会头疼一个问题,不小心米饭煮多了,隔餐就会迎来米饭变硬或是变馊的问题,一锅好米饭就这样被浪费了。实际上煮熟的米饭是不能久放的,如果在煮饭时,按1.5公斤米加2毫升醋的比例放些食醋,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饭香会更加浓郁。

   一个月全家能用一桶醋、一买就是五斤、一年花在醋上的消费得200多元……王静怡向记者算了一笔醋的消费账。“我这个地地道道的老醯儿,和大多山西人一样,没醋吃不下饭。”王静怡说,外出旅行,她常常会带点家乡的醋,而且去外地办事或外地人来山西访友,醋必是最佳馈赠品。

  2 大厨巧用醋 晋菜风流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于山西人来说,尤其不能少了醋,生活中缺了醋是百食无味的。

   山西厨师用醋颇有讲究,无论做菜肴或做面食,放哪一种醋,什么时候放,放多少都有严格的区分。山西风味饮食的绝招大都体现在用醋上,山西人把醋称之为“液体味精”。“烧菜时在蔬菜下锅后加一点醋,能减少蔬菜中维C的损失,增进钙、铁、磷等矿物成分的溶解。”省城一饭店厨师张强介绍,醋不耐高温、易挥发,在成菜后与成菜前调醋,差别很大。菜肴在制作前烹醋或在加热初期烹醋这种方法称为暗醋法,目的就是取其酸味,增加菜肴的酥烂度;在加热的锅中烹入适量的醋,这种方法称响醋法,目的是去腥味且没有很酸的味道;在菜肴刚炒好的时候烹醋,称为起锅点醋,是厨师常用的方法,可增加菜肴风味。“烹饪煎炸盐为主,五味调和醋为先。”那么,不同的菜品分别适合用什么醋呢?

   张强向记者介绍,烹饪红烧菜品时适宜使用陈醋,质量上乘的陈醋都是由高粱酿造而成,尤其是山西老陈醋,色泽呈黑紫色,绵、酸、甜、醇厚,食用起来回味悠长。陈醋的味道最酸,烹饪红烧海参、醋烧鲶鱼、糖醋排骨等菜品时适宜添加陈醋,它能让菜品的颜色变深,酸甜味浓重。另外,有些凉拌菜,山西老陈醋也不可或缺,比如老醋花生米。当然,在吃饺子、包子等面食时,也少不了解腻爽口的陈醋。“煮排骨汤时,加入少量的白醋,有助于释出骨头里的钙,让钙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张强介绍,米醋是以优质大米为酿醋原料酿造而成,除有特殊清香外,在发酵中产生的糖使米醋有淡甜味。常用白糖、白醋等调成甜酸盐水来制作泡菜,如酸辣黄瓜等。热菜调味时,常和野山椒辣酱等调成酸辣汁,用于烹制酸汤鱼等菜肴。

   1月16日上午,张强厨师向记者展示了山西特色菜过油肉的做法。猪里脊肉切薄片,与粉面相拌,入油锅炸至肉变色后捞出,锅内留少许油加热,放葱、姜、蒜、木耳、洋葱片、绍酒稍炒后,将肉置入,加酱油、绍酒翻炒,此时淋入少许醋,添高汤勾芡,最后滴少许麻油。当菜被端上桌时,记者立刻闻到了淡淡的醋香。盘中的肉片泛着诱人的油光,夹起一片放进口中,舌头惊奇地发现,那种细腻滑嫩的口感就像蛋白一样。随着牙齿间的触碰,肉香伴着醋香在口中交相呼应,柔和的酸味使菜品没有油腻感觉,让人口舌生津。

  3 晋人嗜醋 人均10余斤/年

山西人爱吃醋,爱到什么地步?不少人出远门,要自备一瓶醋,这样虽然饭食不是家乡的味道,但只要浇上一股醋,就立刻让粤菜、川味、湘菜等菜系,通通沾上了家乡的味道。

   1978年,有关部门在华北五市对每人每年的食醋量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是:天津市5.1斤,石家庄8斤,北京市8.4斤,呼和浩特市10斤,太原市18斤。据2011年的数据统计,山西全省年人均食醋在10斤以上,仍为全国之最,山西不仅是全国的产醋大省,也是食醋大省。

   那么,超市供应醋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呢?1月19日,记者在省城一家美特好超市走访发现,调味品区域中,醋所占的比例是40%左右。货架上各种各样的醋琳琅满目,有山西老陈醋、陈醋、米醋、白醋、保健醋等。这些醋的包装也不一样,有袋装的、瓶装的、桶装的,还有礼盒的。

   超市一位导购员介绍说,超市的醋基本都是山西产的,分为陈醋、老陈醋、风味醋、保健醋、饮料醋五大系列,卖得最好的是宁化府、东湖、紫林、水塔和上水井的醋。其中,陈醋和老陈醋销量最好,碰到超市逢年过节打折时,买的人就更多了。

   记者注意到,半个小时之内有10多位顾客到醋专柜选醋,“我们一家三口儿,一个月能吃近五斤醋,炒菜放点儿、吃面倒点儿、吃饺子蘸点儿,实在是离不开醋啊。”正在选醋的一位顾客对记者说。

  4 吃醋胜吃药均衡酸碱

“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这句笑话,是说异乡人在山西生活时间长了,会像山西人一样,有了爱吃醋的嗜好。

   确实,山西人爱吃醋是全国闻名的。山西家家户户都放有一瓶或一壶甚至一桶醋。山西人喜欢吃各种花色的面食,如白面、豆面、荞面、高粱面做成的拉面、擦面、削面、饸饹面、剔尖等。这些面食,用醋来调味,既格外可口,又易于消化。

   除了醋的品种多质量好之外,山西人爱吃醋还有其特殊的地理和环境原因。山西的水杂质多,很多地方饮用水碱性较大,俗称“水硬”,多吃点醋,可有利于体内酸碱中和。另外,山西是煤炭大省,百姓取暖、做饭多烧煤炭,大量烧煤使得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增加,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醋酸具有消解煤气的作用,经常食醋,可以减轻煤气对人体的威胁。久而久之,醋成了山西人的必备食品,故山西人被戏称为“老醯儿”。

   现在,均衡饮食的重要性给醋赋予了新一层重要意义。

   许多人发现“富贵病”“营养过剩”等名词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提到,那是因为人们每天吃的大鱼大肉都属于酸性食品,进入人体经过代谢,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再加上生活节奏快、运动少、压力大以及环境影响,人们患上冠心病、高血压等“富贵病”的几率越来越大。

   可美食当前总是很难舍弃,如何既满足口腹之欲又能享有健康?

   不妨多吃点醋。醋的味道虽然酸,却是不折不扣的碱性食品,现在越来越多人把醋制饮品当作餐桌上的宠儿。对此,省餐饮协会一位工作人员认为,酸碱性对人体来说很重要,健康的体质应呈弱碱性,此时,选择碱性食物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大鱼大肉的同时,若能多吃醋,或者常以醋饮料佐餐中和,清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就能很大程度上改善酸性体质,解决酸碱平衡问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山西人身处何方,老陈醋的浓郁香馥,永远是山西人最为浓厚的乡土情结,同时也是我国源远流长的餐饮文化中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景。

  ○链接

  “吃醋”的由来

山西食醋历史悠久,据《尚书》记载,远在公元前十二世纪晋人就有了食醋的记录。

   而关于“吃醋”,有这样一种说法,这种“醋”的产生,据考证源于唐朝。唐太宗要为一位名叫房玄龄的大臣纳妾,大臣之妻横加干涉。太宗无奈,只得令大臣之妻在喝毒酒和纳妾中选择其一。大臣之妻也确有几分刚烈,拿起毒鸩之酒一饮而尽。当大臣之妻含泪喝完后,才发现杯中是醋,从此便留下了这段“吃醋”的佳话。也有了后来“失意”之人视“得意”之人而有的“醋意”。

   说到山西人爱吃醋,民间还流传着一个说法:当年“冯阎倒蒋”时,阎锡山率领的晋军被蒋介石包围了三天三夜。当时正值夏季,本应口渴难忍,但晋军每人腰间都别着一个醋葫芦,渴了就饮一口。被俘后,谁也不肯把醋葫芦交出去。老蒋的兵以为是什么宝葫芦,纷纷上前去抢,才知葫芦里装的原来是酸醋。因此,有人开玩笑说,山西人报籍贯,不用嘴说,只稍往顺风处一站,一闻就清楚,谁也冒充不了。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顺口溜:“山西老醯儿爱喝醋,打仗带着醋葫芦,喝粥也要倒点醋,交枪不交醋葫芦。”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许晶晶 实习生 李佩玥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刘江 实习生 阎哲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