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省级媒体省级媒体

享受冬天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范珉菲 发布时间:2015/1/22 9:43:29

    从25年前的7人,到如今千余之众,太原冬泳爱好者风雪不辍,热情高涨,尽情地用自己的方式——

寒冷的冬天不缺温暖。对于冬泳爱好者来说,冬泳既锻炼了意志,也带来了乐趣,更有益于身心健康。前不久,“新年下河图”展开画卷,每年1月1日的下水仪式,标志着省城冬泳爱好者享受冬天的序幕正式拉开。

   近日,在一个古朴的小院,记者见到了正在聚会的几位冬泳爱好者。

“元老”们唠嗑

    与同龄人相比,78岁的董基老人分外精神。笔直的腰杆儿,不显一丝龙钟老态;红润的面容,自带三分健康色彩。“托冬泳的福,身体从来没有什么毛病。”董基老人仰头喝了一盅白酒,底气十足地说,这么多年来,除非有急事,否则天天下午都要去游泳,风雨无阻。现在两分钟还能游100米呢。

   董基不仅是目前太原冬泳爱好者中年龄最大的,更称得上是“元老”级人物。1989年,他便在新建路游泳场游泳。当时,北京的一位同学多次跟他说起冬泳的好处,带着几分神秘感和冲动,董基当即与常在一起游泳的6位朋友从夏泳、秋泳,一直游到了冬天。

   “后生,敢不敢下水?”“下就下,谁怕谁。”尽管身体健壮的“装甲车”与董基老人年龄相差近30岁,但他也是太原冬泳圈中所谓的7位 “元老”之一了。“装甲车”行伍出身,快人快语,就是这两句砍瓜切菜般的简单对话,从此让他迷上了冬泳。

“女汉子”下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喜欢冬泳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太原市有晨光、晋阳湖、女子、机车等10多支冬泳队,有千余人长期坚持冬泳,约有五六千人积极参与冬泳运动,其中不乏“女汉子”,“冬冬”便是其中之一。

   说她们是“女汉子”,是因为坚持冬泳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勇气,非人人所能接受。而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每年下水仪式上,“女汉子”们的热身活动彰显出她们的活泼性格和似水柔情。去年,她们跳了一段江南style,今年下水前表演的《小苹果》又让美女们火了一把。

   不惑之年的“冬冬”是晨光冬泳队的队员,也是省城最年轻的女冬泳爱好者。3年前,她迷上了冬泳。从一开始,她便按照冬泳队的“科学冬泳法”进行运动。所谓科学冬泳,其实是队里经过多年的实践后,总结出来的一些有益于身体的做法。

   “冬冬”介绍道:我们女队员严格按照季节和时间来安排游泳强度,快到秋季时,由于气温下降,就要跟着温度来调节下水的时间。一般来讲,水温14℃以下算冬泳,此时可游500米;10℃以下时不超过300米;8℃时,游程要控制在100米之内;8℃以下则按分钟计算,水温为几度就游几分钟;水温降至0℃时,最多只能游50米;生理期前后4天绝对不游。

   “冬冬”告诉记者:别看下水时有点冷,上岸后手脚一热,再慢走或慢跑上数百米,甭提有多爽了。

    这些年那些事

    在冬泳圈里,彼此之间很少直呼名字,每个人都有一个比较形象的绰号,比如“装甲车”,那壮实的身体和直来直去的性格,绝对与这个绰号般配。

   能让游泳的人称呼“海浪”,肯定是游泳的实力非同一般。果然不假,听人讲,“海浪”到了水里,游个几千米只算是小儿科,到了山前也不含糊,爬高气不喘,登山脚步轻。

   斯斯文文的“海浪”爱讲一些道理。不过,人们也总觉得他讲的道理很有道理。他认真地说:不是所有人都能冬泳。冬泳也是一种功夫,首先应该是游泳爱好者,而且贵在坚持,否则下水后根本出不上气来。冬泳绝对是有益身体的,但时间不能长,要因人而异。在我们圈里,好多的胃溃疡、心脑血管病和一些慢性病患者,虽然不能说通过冬泳得到了根治,但缓解和改善的效果非常明显,尤其为工作减压的作用更佳。

   冬泳队员们大多有救人的经历。1994年夏天,刚做了阑尾手术的“装甲车”正领着孩子在漪汾桥下散步,眼瞅着有个人脱光衣服走进水坑里去凉快而溺水。他二话不说,跳下去就把人救了上来。因为冬泳一般在汾河公园,所以当地的人大多知道他们的电话,一有溺水事件,总是给他们打来电话求救。这么多年来,他们已经参与了好多次汾河上的打捞行动,大多只是出手相助,来去不留姓名。



本报记者 范珉菲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