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潜心研究高君宇事迹,大力弘扬先驱者精神,王庆华在这条路上走过了35个春秋——
今年是革命先驱高君宇逝世90周年。为了缅怀这位先驱者伟大的历史功绩,弘扬这位先驱者高尚的革命精神,潜心研究高君宇长达35年之久的王庆华先生在此之前就开始积极筹办有关纪念活动。他不仅联络有关部门和单位筹办了“情系高君宇诗联书画巡展”,并已先后在太原晋商会馆、娄烦县等地举行了在社会上反响颇大的展出;而且精心编著了一部长达70万字的鸿篇巨著 《情系高君宇》(上下两部,目前已由三晋出版社出版)。当我捧读了《情系高君宇》和观看了上述诗联书画巡展之后,不禁浮想联翩、激情荡漾,信笔写下了这篇文字。
我与庆华同事多年,虽不敢说是莫逆之交,但完全可称文友知己。庆华自幼家贫,但他勤奋好学、多才多艺,全凭一己的努力奋斗,打拼成为我省的文化知名人士。他不但是一位好记者,而且在纪实文学、诗词、散文、楹联、史学等文化领域都有可观的成就。庆华可谓集记者、学者、作家于一身矣!
但庆华最钟情、最梦绕魂牵的是对同乡伟人、我党早期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君宇的崇敬、仰慕和学研扬播。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他就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创作出大型革命历史剧 《高君宇》;1980年又撰写了18万字的 《高君宇生平·年谱·文稿》。1981年,我刚进入太原日报社担任副刊部编辑,第一次接手的就是庆华寄来的关于高君宇与石评梅伟大爱情的文稿。稿件较长,但写得生动感人、极富文采。我在倾心拜读之后,经过再三斟酌,将其精华压编成一个整版以《宝剑与寒梅》为题发表,立即在省城引起强烈地反响和好评,这也是庆华以才华跨入报社大门、进入新闻战线的“敲门砖”。
庆华关于高君宇的重要著作是他1996年完成出版的40余万言的长篇传记文学《高君宇传》。为完成这部著作,他多次奔波于京、沪、晋之间,搜集资料数百万字,还采访了“五四”和建党初期的老人及知情者百余人,其中有沈雁冰、罗章龙、刘仁静、包慧僧、郭绍虞、顾颉刚等稀世名人。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反复地研究考证,以废寝忘食的精神,在繁忙的采编工作之余创作出这部在忠于历史基础上,以生动的文学形式表现人物事件的巨著。全书的完整性、真实性、生动性兼备,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感人至深的教益。
情系高君宇,忠魂贯终身。《高君宇传》的出版并未丝毫放慢庆华学研扬播这位伟人的脚步,他继续以满腔热情从更深的层面、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撰文吟诗弘扬君宇精神和“宝剑”与“寒梅”的高尚情怀与伟大人格。他在《文史月刊》《天下山西名人》《沧桑》《党史文汇》《山西革命英烈》,以及 《山西日报》《山西政协报》《太原日报》等报纸杂志上,连续发表了高君宇与李大钊、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蔡元培、罗章龙、张国焘等一系列专题文章。这些人物,虽然在《高君宇传》中均有所涉及,但由于全书的格局和规划,有的详略不一,有的深浅各异,而这些专题文章即补充了陈述的遗漏或不足,这是在作者进一步研究中的发现、领悟、深化的收获。如《高君宇与蔡元培》即增录了原传中未见的新的史料;《高君宇与张国焘》进一步理清了二人由合到分,由同路到背道而驰的过程;《高君宇与陈独秀》《高君宇与罗章龙》都吸收了中外历史档案解密后的新的事实和新的观点,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一组将近20篇的系列专题文章,是庆华情系高君宇在21世纪犹剪不断缠更紧的明证。
庆华近几年又写了有关高君宇和有关高石之恋的不少诗文。最有代表性的是 《满江红·高君宇颂》:“生不逢时,怎忍睹,家破国亡。辞故里,燕京求学,意气何昂!星火红楼师大钊,风雷曹宅殴奸章。热血涌,愤烧赵家楼,风采扬……墨笔如枪惊敌胆,丹心似血谱华章。看遗诗,犹带剑光寒,千古香。”这首词写得气魄雄浑,读来令人回肠荡气、豪气填胸、襟怀激扬。庆华还撰写了 《缅怀革命先驱高君宇楹联三十六副》,其中如“生如闪电,千秋剑气弥天地;逝若彗星,一簇火花耀古今”“如宝剑,似火花,雄文昭百世;似彗星,如闪电,伟绩壮千秋”等都写得雄健丽婉、内蕴丰瞻、言辞贴切;联联皆有出处,上下联对仗工稳,平仄相谐,这与庆华在古典诗词方面的造诣是分不开的,又与近年来对楹联的进一步深研有关。在散文方面的新作1999年入选 《太原市当代文艺精品库》中的《祭献之词》为代表,此作标明“传记文学”已经更浓地加强了文学色彩,其描写细腻、想象丰富,环境之逼真、细节之真实、文笔之美妙,已具小说家之功底,但又完全遵循生活之真实,毫不夸张地说:已达到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完美统一。限于篇幅,我不能摘引其中俯拾即是的美文,实有遗珠之憾,读者可以从书中细读。
同声相求,同气相和。庆华为何对高君宇这样痴迷,这样执着,这样终身情系不断,愈系愈紧,愈系愈密,愈系愈切?乃是因为他景仰君宇的思想情操、人格、志向、才华、品行!“高山仰之,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庆华如此仰山,他切望后人也如他一样仰山;他希望自身成为君宇一样的山,更希望后人也成为君宇一样的山!这就是他终身情系高君宇的缘由,他将继续情系,直到永远!我祝愿他在这无尽的情系中学研出更多的成果,播扬出更美的华章!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