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宏一家三口在海滨。

张宏在主持节目。
他们把第一台“多媒体情景朗诵剧”《红色箴言》引入山西。这台节目通过艺术家的倾情朗诵,将李大钊、方志敏、杨开慧、叶挺等革命先烈的诗文遗作进行艺术演绎,展示先辈们崇高的人格情怀——
“核心提示”
春节将至,各地都开始举办各种各样的诗歌朗诵会了。在太原,有这样一个三口之家,人人爱诗歌,个个会朗诵,诗歌之于他们如饭后甜点、下午清茶、剪烛夜话。诗歌在他们的客厅、厨房、演播室,在床头、手机、笔记本,在嘴上、笔头、心里。朗诵家之家的男主人是张宏,女主人是非也。
有人说,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你喜欢做的事恰恰是你的工作。可我说,“爱好=工作”的幸福只得5分,要加上“爱人=搭档”的5分,那才算得上“十分”幸福。张宏和非也就是这样一对令人欣羡的、“十分”幸福的夫妻档,他们有共同的事业与爱好——诗歌。张宏说,他们因诗结缘,诗歌成就了他们的爱情、事业和未来。下面的故事是关于他们的诗意生活……
夫妻同台朗诵数百次
非也最喜欢舒婷的《致橡树》,最喜欢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爱那样的女性,欣赏那样的爱情观。在真实生活中,非也确实是橡树身边那株木棉,罗切斯特先生旁边亲爱的简爱。
张宏和非也因为一次诗会相识,非也在台上朗诵自己写的诗,而张宏是主持,诗会之后他便知道那温柔而有智慧的声音,这辈子是离不开了。之后非也常写有关两人的小文小诗给张宏看,有时也以各种借口让张宏动笔,总之他们俩的爱情故事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浪漫与诗意。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雨夜,被雨点狂轰乱炸的城里有一辆飞驰而过的银灰宝蓝相间的GN250摩托车,后座上的女孩儿拒绝了许多让她换成汽车的好意,执意双手环抱那个前面为她挡风的男孩儿,两个人被浇透了。这个被定格的镜头中,骑摩托的男孩儿是年轻的张宏,后座的女孩儿是年轻的非也。此后的20多年中,他们也一直以这样的姿态出现。20多年中,二人一起同台朗诵数百次,成为朗诵圈里有名的夫妻档。由非也创作、二人共同朗诵的 《再说山西好风光》广受好评。
非也爱落泪,听国家公祭日的新闻会掉泪,在为《诗意太原》撰写傅山稿时会流泪,在台湾旅行看到山坡上面向大陆的陵墓也会淌泪,甚至采访中说到那句“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也会簌簌落泪。张宏却爱笑,半夜读非也的文章会激动地站起来,然后不吝惜一切美好语句地赞美,不论何时何地有了好的想法会在十分钟连续给非也打十个电话,高兴地向她炫耀。
非也固执地认为喜欢诗歌的人都是单纯的人,比如张宏;张宏说喜欢诗歌的人一定是真性情的人,比如非也。非也欣赏张宏的朗诵,说他不用火柴就能自燃并引爆全场,天马行空,破空而去,听着浑身像被蒸过一样淋漓;张宏说非也的朗诵恰到好处,既感性又冷静,既可爱又智慧,绕梁三日,不绝于耳,那是他最爱的声音。
张宏与朋友小酌时喜欢朗诵旷达豪放的《将进酒》,独处时喜欢朗诵戴望舒的《我的记忆》,和夫人在一起喜欢朗诵的是《四月的纪念》。他说这首诗见证着他们的爱情,所以每次配乐朗诵时情绪像潮水一样一波波涌来,百读不厌,常读常新,入戏甚深。
朗诵家之家的诗意生活
张宏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我百分之一万地赞同!她是我的灵感,是我的诗。”顺着他的目光,笔者看到非也骄傲地瞥了他一眼,像雨滴落入池塘泛起层层涟漪。
对很多人来说,距离未必产生美,但对张宏夫妇来说,分居异地却多了几分诗意。几年前,非也为照顾孩子,长期住京,张宏则留守在并,思念成了一张小小的动车票,张宏在这头,老婆孩子在那头。不过这异地却拉近了两人的感情,交流由原来你一言我一语的日常絮叨,变成了借短信飞一会儿的凝练精致的小诗。
儿子张力夫的主持首秀张宏记忆犹新,那时在北京铁二中读书的张力夫因为语言表达方面出众,被选为升旗仪式主持人。第一次登台时,非也给张宏拨通电话,说:“听,咱们儿子在主持呢。”听到儿子字正腔圆的诵读,相隔千里,张宏潸然泪下。
张力夫在父母熏陶下,喜欢上了表演,为实现梦想,朗诵成了必修课。在考试现场,他朗诵了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那种赤子的真诚和对诗歌准确的诠释打动了老师,就这样,这首诗把他送进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大门。
从《诗意太原》到《诗意中国》
周末的演播室里,非也细声细语地指挥着镜头前的张宏:
——“张老师,坐直点,肩别抠着。”
——“走三步,不要多,不要少,要刚刚好。”
——“好,再来一条”……“再一条”……“最后一条”……“再一条吧!”非也的声音很温婉,但有种不容置否的力量,让人不好意思拒绝这种温柔的认真,张宏对于这些建议照单全收,甚至更完美。
——“我刚才表情真的行吗?行吗?”
在数十次“再一条”之后,周末的加班结束了。两个小时里,张宏在镜头里,非也在镜头外,布景、光、神态、情绪、脚步、服装、化妆,两个人一点点抠,一遍遍走,为的是《诗意太原》《诗意中国》一分钟宣传片里的几个镜头。这档节目中,张宏主持,非也撰稿,最亲密的爱人,最默契的搭档。已播出200期的《诗意太原》就是他们共同的事业,每条十分钟的片子,凝结着非也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和张宏多少次反复的演播。值得庆贺的是,今年元月22日,《诗意太原》整整两岁!该节目已成为太原广播电视台的品牌节目。
自《诗意太原》播出以来,张宏收到很多观众的短信,有的表达喜爱,有的提出建议,这些爱诗的人让张宏感动,也交到了很多爱诗的朋友。张宏手机上存有一位骨灰级观众发送的所有短信,有时候是纠错,有时候是祝福,有时候是交流。有位名叫刘建伟的观众看到那期关于傅山的《诗意太原》,便几经辗转找到张宏邀请他去傅山园雅集,那次雅集中,见傅山园景色,张宏为傅山朗诵《短歌行》,非也朗诵《致橡树》,引得全场落泪。张宏和非也希望《诗意太原》能走出太原走向全国,目前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诗意中国》。
红色经典作品朗诵
从2010年开始,张宏夫妇开始从事红色经典作品朗诵,参与了大型诗歌朗诵会《红色箴言》在全国的巡演,并且在乔榛和丁建华两位前辈的信任和支持下,他们把第一台“多媒体情景朗诵剧”《红色箴言》引入山西。这台节目运用丰富的舞台艺术手段,通过艺术家的倾情朗诵,将李大钊、方志敏、杨开慧、叶挺、江上青等革命先烈的诗文遗作作了艺术演绎,展示了先辈们高尚的革命情操和崇高的人格情怀。
这台朗诵剧上,张宏与丁建华同台朗诵《卢沟晓月》,在多媒体的烘托下,重现当年“七七事变”前后的卢沟晓月,那一刻,他们不是旁观的讲述者,而是在战火中冲锋的战士。非也朗诵烈士妈妈的《铁窗摇篮曲》时,她展现了无畏的革命情怀,也从内心听到这样一个声音——“我是一个妈妈,我要把延续我血脉的生命紧紧拥入怀中,我会含泪而笑。”在台上,她是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也是温柔的妈妈,催人泪下。他们说在朗诵中将革命先烈还原成一个个丰满形象的同时,还真切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的精神世界。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他们将以更深刻的领会、更火热的激情投入到纪念活动的筹划中。
张宏和非也对诗歌充满了感恩,他们说诗歌让他们萌发爱情、涵养生活、成就事业、结识朋友,让他们成长,让他们精神富足。“有的人认为朗诵就是说话,有人认为朗诵就像演讲,我们觉得,朗诵就像发酵,而朗诵者就是酒工,与酒工不同的是,人家八碗都不醉,我们却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这便是他们对朗诵的感悟。点赞,并州朗诵家之家!
“相关链接”
他们朗诵过的篇目
张宏朗诵过的篇目:《山西赋》《北京赋》《将进酒》《沁园春 雪》《短歌行》《念奴娇 赤壁怀古》《浪淘沙 北戴河》《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祖国 (或以梦为马)》《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我的记忆》《我用残损的手掌》《问秦俑》《寻李白》《卢沟晓月》等
非也朗诵过的篇目:《致橡树》《唐人街》《桃花庵歌》《一个人的祖国》《红烛》《春天,遂想起》《任性的孩子》《鸟和人》《铁窗摇篮曲》《从前门梦回历史》等
夫妻合作朗诵篇目:《四月的纪念》《会唱歌的鸢尾花》《钗头凤》《将军的家书》《刑场上的婚礼》《中秋月》《纵马》《我愿意是激流》《美哉,诗经》等
非也原创作品:《再说山西好风光》《十里河,流金的河》《七月的诗人》等
张力夫朗诵过的篇目:《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麻雀》等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