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张爱仙带领太重鼓乐艺术团在武汉欢乐谷叫了好,在北京地坛扬了名,在山东台儿庄出了彩——
满城不闻鞭炮响,灯节但听锣鼓喧。太原市的“禁炮令”让锣鼓成为元宵节的真正主角。这不,从北京地坛庙会表演回来后,太重鼓乐艺术团副团长兼总指挥张爱仙便带领队伍马不停蹄地来到太原美术馆。3月1日,记者在“印象太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中遇到张爱仙,她兴奋地告诉记者:“明天又受邀到陕西延安闹红火,演出排得非常紧。”
鼓乐指挥张爱仙名气不小,技校毕业后,她成了太重一名工人,业余时间就喜欢敲锣打鼓。由于组织能力强,爱动脑子,体质又好,20岁刚出头,便拿起红绿旗,成了锣鼓队的指挥,一干就是20多年。在2011年的全国锣鼓大赛中,她一举夺得最佳指挥奖、最佳编导奖和一鼓作气奖,成为全国锣鼓界赫赫有名的“一枝花”。太原锣鼓界素有诙谐幽默派、刚劲有力派、英武洒脱派之说,张爱仙师承英武洒脱派,她说:作为指挥,无论情归何门何派,最主要的是要情绪带动队员,激情感染观众。
太重鼓乐艺术团名气在外,成立20年来,已拥有专业和业余两个团队、300名队员,并积累创作了一批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最终形成了太重鼓乐与舞蹈、体操相融的独特艺术魅力,成为太原锣鼓的一面旗帜。至今,太重锣鼓已从汾河两岸敲到大江南北,从长城脚下敲到香港、厦门,从黄土地敲到中央电视台,在九寨沟、王家大院等旅游胜地留下了音韵,技惊美国17个州。
太原锣鼓由“社鼓”演变传承而来,铙钹表演尤负盛名,流行于太原地区及晋中、吕梁等地。它的雏形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为祭祀汾水神和土地神而兴起,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目前,最早的锣鼓曲牌“社家鼓”资料源于太原市南郊范家堡、古寨村、武家庄的民间社火锣鼓,古寨村的社鼓则始终伴随着后汉皇帝刘知远的妹妹出入寨打社鼓的美妙传说而历久不衰。2008年,太原锣鼓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连日来,该团兵分几路,在太原动物园的庙会上露了脸,在武汉欢乐谷叫了座,在北京地坛扬了名,在山东台儿庄出了彩。艺术团队员们劲头十足,用张爱仙的话来说:太原锣鼓就是这股劲儿,铙钹相逢提精神,锣鼓一响震天吼。如果不信,这些天你瞅准了、听好了,铿锵激昂的太原锣鼓定让你热血沸腾。
本报记者 范珉菲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