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桥下空着多可惜”报道刊发后,市民纷纷来电——
城市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修建高架桥,看着就是大都市的范儿。空间立体起来,桥下空间的利用也被很多城市设计者“锱铢必较”。别人家的高架桥下有“高大上”的公园、球场、停车位,也有为防止流浪汉过夜的铁栅栏和三角锥。不管是夸是骂,热闹都是别人的,省城太原的高架桥下大都还是空空如也。
18日,本报刊登了“高架桥下空着多可惜,利用起来吧”的报道,不少市民给本报打来电话,吐槽的、建议的、期待的,都是希望咱自家的高架桥下也能拥有不一样的风景。
【关于停车位】
桥下要停车,不仅仅是规划停车位
省城缺少停车位,已经是大家的共识,不仅开车族烦恼,骑车的、走路的遇到停满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汽车,也是头疼不已。高架桥下如果能停车,那对道路随意停车情况也是个缓解。
这几天,市民打来电话,多是说设停车场问题的。不过,大家既有支持,也有建议,还有人提出了质疑。
○建议
安装监控设备
路边停车怕什么?车窗无故被砸。车窗被砸几乎已经成为路边停车一大灾,而雪上加霜的是,很多事故发生时,附近连监控也没有。高架桥下停车也遇到这样的问题。
市民吴先生家住南中环附近,由于小区停车位少,有时回家晚只好把车停在路边。南中环修好高架桥后,他也把车往桥底下停过一段时间,但接连被砸了两次车窗玻璃后,他再也不敢把车停高架桥下了。“高架桥下是不是能安监控呢,这样的话停车也能安心一些。”他建议。
学校附近限时段停车
省城哪里车最堵?学校门口,尤其小学门口一定是必备选项。每天上下学,在山大附小旁的并州南路,接送学生的私家车几乎占用了非机动车道和两条机动车道。
“每天接孩子占车位都跟打仗似的,来得晚了停得远,有时还停得特别靠外,交警就会来管,让开走。”虽然觉得很麻烦,但市民周女士还是每天来“抢车位”,因为山大附小附近只有主干道,没有供车停放的地方。如果放太远也不方便,接孩子用不了太久时间,专门找个停车场就不值当了。
南中环建起高架桥后,周女士看着桥下的空地,也想过往那里停车,但实际上却行不通。“马路牙子那么高,南中环上车又多,车开不上去,还是不方便。”周女士说,如果下午接孩子时,让在高架桥下停车就好了,最好红绿灯也能配合着时间长点儿,“其实前后也就半小时,之后大部分学生就都被接走了。”周女士说。
○质疑
设停车场易引发车祸
家住建设路府东街口附近的市民詹先生对高架桥下停车提出怀疑,主要是觉得存在安全隐患。“建设路的高架桥在马路中间,两边挨着机动车道,而且车流量不小。如果要停车,上马路牙子就费事儿,必须减速慢行,怎么也得占一条车道。但后面跟着的车可能仍是直行,不小心就可能撞上。”为此,詹先生虽然看见挺多居民在高架桥下停车,但他从来没有停过。
对于詹先生的质疑,交警李警官深有同感。
李警官说,目前往高架桥下停车,多是市民自发行为,没有专门管理。他遇到过一次,在长风街长治路口,后边的车要拐弯,前边的车要上马路牙子停车,结果差点相撞,“将来如果在高架桥下规划停车位,不只是画个线了事,还得规划相关设施,比如往桥下拐的引道得专门设计,还要设置停车标志等。”
【其他建议】
桥下建公园、搞绿化既要美观也要考虑安全问题
长风街建高架桥后原来的绿化带没有了,成为不少家住长风街附近市民的遗憾。“虽然高架桥看着很现代化,但没了以前的花草,看着就没有鲜活劲儿了。”市民赵女士说。在高架桥下建公园也是很多市民关心的问题。
不过,建公园也要考虑安全问题。高架桥多是在马路中间,单向三至四车道。高架桥下砌起马路牙子,宽约15米。马路牙子两边紧挨着路面机动车道,有两至四车道。如果高架桥下修建公园,市民可能需要先穿过马路。“现在高架桥下空荡荡的,随意穿过马路的人就不少,如果建了公园,那不是鼓励人们横穿马路?”市民郭先生觉得,如果要建公园,最好在十字路口附近,可以利用路口红绿灯管理交通,其余高架桥下直接修成绿化带就不错,“又能绿化环境,还能阻挡人们随意横穿马路。”
建商场、搭夜市有特色才会受欢迎
高架桥下修建商场或者夜市,你去不去逛?对此,市民给出三个先决条件:1、过马路安全;2、有特色;3、位置便利。
省城修建高架桥,主要是为了让市民通行方便。虽然觉得桥下空间空着可惜,但如果利用后导致交通不畅,也是得不偿失。“如果桥下建商业场所,或者公共服务的场所,最好旁边挨着非机动车道,或者在商业区十字路口附近,车流量少,人行量大,人们本来就是来逛街,顺带就都逛了。”赵女士说,如果长风街的北美新天地或者和信摩尔商城附近的高架桥下有商场,她愿意去逛,如果建在建设路、北中环,“那么偏远的地方,谁专门去呢。”
另外,市民觉得高架桥下开小店,最好有特色。“比如火车站附近的高架桥,可以开特产专卖店啊,那么多旅客从这里坐火车去全国各地,不少要买特产的,高架桥下开特产店,既方便了带特产的旅客,还是对山西特产的宣传,外地人来了也多一个方面了解山西。”闫女士说。
遮风挡雨为公共自行车也为行人
“太原公共自行车闹了那多,但几乎都是在路边的,下雨下雪也只能淋着,没有遮挡的东西。”市民魏先生说,尤其下雨天后看到被淋的公共自行车,总担心生锈了、损坏了,“如果公共自行车点建到高架桥下,就能避免淋雨了。”魏先生说,不是让已有的自行车租赁点折腾换地方,但太原还要修建新的高架桥,比如今年可能在南内环街修建高架桥,桥下是否就能考虑修公共自行车租车点呢?
高架桥可挡风雨的功能被不少市民发觉,“我见外地有在高架桥下建公交站的,遮风挡雨,大夏天还能遮阴,挺方便。”市民赵先生说。还有市民建议在桥下摆放健身器材,节省空间,市民使用也方便。
环卫工休息室冬季喝口热水、晚上存放东西
在一些高架桥下,除了偶尔有车停着,有时还有环卫工人停着垃圾车,有时也坐在高架桥下的马路牙子边休息。
“高架桥下可以省不少事儿,干活儿方便,也不用到便道上占地方。”采访中,一位环卫工师傅说,南中环坞城南路口的高架桥下,几乎成了这片区域环卫工的聚点。夏季还好,高架桥下凉快可以躲太阳,但是冬季、春季,桥下就是风口,风刮得“呼呼”的,站在下面一会儿就冷得打颤。
这位环卫工师傅说,希望桥下能给他们建个休息室,彩钢板的简易房都行,可以躲风,喝口热水。到了晚上下班,东西还能放在休息室里,也不用总担心丢了,或者被破坏。
○相关政策
太原市已通过相关条例,5月1日起实施
近日,记者从太原市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处桥梁所了解到,今年太原市通过了《太原市城市桥梁管理条例》,将于5月1日起实施。其中就有关于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规定。以下为其中一些具体规定:
第二十八条:城市桥梁垂直投影面下除水面、铁路和道路以外的空间及场地为桥下空间。
使用桥下空间,应当经城市桥梁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桥下空间。城市桥梁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桥下空间,可以按照市政特许经营相关法律、法规实施。
第二十九条: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桥下空间可以用于停放车辆、设置道班房或者城市绿化。
第三十条:使用桥下空间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约定期限、面积和用途使用;
(二)配合城市桥梁管理机构进行城市桥梁日常养护维修、检测评估;
(三)桥下空间安装照明、给排水、护栏、岗亭等必要设施的,其设计方案应当事先经城市桥梁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四)桥下空间需要修建为道路或者有特殊养护、维修、建设需要的,桥下空间使用者应当配合;
(五)定期对桥下空间使用情况进行自查,维护城市桥梁安全。发现城市桥梁设施受损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向城市桥梁管理机构报告。
本报记者 冯戎 实习生 刘妍利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