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最新信息最新信息

业精于勤 事成在心——记太原火车南站售票员李静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李 兵 王秀秀 发布时间:2015/4/7 10:17:00



李静正在给乘客讲解自动售票机的使用方法。本报记者摄


    在太原火车南站,李静被同事们称为“全天候售票员”——她把手机号码向社会公布,全天24小时不关机,随时帮助旅客购买火车票。这是今年春运,李静为了方便省城边远地区的学生、农民工旅客购买回家的火车票,推出的一个新的服务项目。

   作为一名车站售票员,李静在平凡的岗位上,处处为旅客着想,不断创新服务方法,满足他们不同的需要,用自己的满腔热情,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理念,成为太原铁路局客运服务的一张靓丽名片。

勤学苦练,成为全局“售票状元”

2006年,李静调入太原火车站售票车间,当了一名售票员。当时,作为山西省最大的客运车站,太原火车站每年运送旅客2300多万人次,日均运送旅客6万多人次,特别是节假日,日均运送旅客多达12万人次。其中90%以上的火车票,都是从太原火车站售票窗口售出。“每天售票大厅里挤满了人,买票的队伍经常排到大厅外面。到了客流高峰时,买票旅客从售票大厅一直排到站前广场。”当时的情形李静至今记忆犹新。

   刚开始售票时,李静非常“小心谨慎”,生怕卖错了票、找错了钱,售票速度特别慢——一个班下来顶多卖五六百张,还不到全班平均数的三分之一。望着售票窗口外的“购票长龙”,看着旅客因通宵排队熬红的双眼和疲倦的面容,李静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快售票速度,让旅客少排一会儿队,早点儿买到车票。

   为了提高售票速度,李静可没少下功夫:她虚心向车间师傅请教,用心琢磨售票要领,简化售票动作;苦练“盲打”售票,家里两个电脑键盘都被她敲坏了,指头上磨出了老茧;把太原火车站始发、途经的各次列车停车站代码记在脑子里。每次铁路调图新时刻表发下来,她就复印几套,家里每个房间都贴上,随时查看背诵,直至熟记于心。为了减少售票差错,她在家里与上小学的女儿比赛口算,找出女儿的速算教材认真学习。为了防止售票时收到假币,她一有空,就拿着新旧不同的纸币练习手感,直到用手一摸就能辨出真假钱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李静的售票速度大幅度提高:一个班下来,她总比别人多卖出100多张车票,售票速度比他们快了近一倍。在太原铁路局组织的春运劳动竞赛中,她以平均21秒售出一张车票,春运40天共售出40254张车票、票款总额191.7万元的骄人成绩,成为全局“售票状元”。

   为了让更多的旅客早点儿买到车票,她白天售票时,尽量少喝水不上厕所,人就像粘在售票椅子上,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连午饭20分钟的时间,也被她压缩成10分钟;夜班售票,车站规定售票员可轮换休息4个小时,她却躺上1个小时,就又坐在了售票窗口前。好几个除夕之夜,她都是在售票窗口前度过的。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为了提高全车间同事的售票速度,李静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缓、简、速、唱、全”五字售票法:“缓”,跟旅客打招呼,语气要和缓;“简”,把旅客购票的几个要素简要确定下来;“速”,迅速报价、出票、收钱;“唱”,售票时唱收唱付,跟旅客核对;“全”,将车票和找零一并递给旅客。学习了她的“五字售票法”后,整个车间的售票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2011年7月,“李静五字售票法”在太原铁路局所有车站进行推广。

耐心周到,打造旅客“贴心驿站”

2012年5月,为了方便旅客问询,减少他们购票排队时间,太原火车站发挥李静业务精、服务好的优势,在售票大厅设立了“李静导购台”。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装有车站实时售票查询系统的电脑。“李静导购台”一亮相,前来问询的旅客就络绎不绝。“火车几点到站?”“卧铺还有没有?”……出乎李静意料,旅客除了咨询这些与车站业务相关的问题外,她每天在导购台听到旅客最多问询竟是:“厕所在哪儿?”她一边耐心解答旅客各种问题,一边帮助维持售票秩序,引导旅客快速购票乘车。“导购服务看似简单,其实对业务和服务素质的要求更高,比卖票还累。”李静苦笑着说,同一句话要重复上千次,人都木了。一天下来,不仅说得口干舌燥,而且站得双腿发麻,回到家,躺在床上就不想动,一句话也不愿说。

   虽然导购服务辛苦琐碎,李静却从每天成百上千旅客得到答复后满意的表情中,体会到导购工作的意义和自己肩负的责任。

   有一次,正值春运购票高峰,李静在导购台上发现一名残疾旅客望着排长队的购票旅客一脸焦急,她主动上前询问,才知这名残疾旅客的父亲重病在床,他想买一张当天去临汾的车票回家看望。李静随即走到售票窗口前,与排队购票的旅客讲明情况后,帮这名残疾旅客买到了车票。当她把车票递给他时,这名残疾旅客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她又与车站检票人员取得联系,帮他从车站绿色通道上了车。

   像这样帮助旅客的事情,李静也记不清做了多少。她常说:“为旅客服务是我应尽的责任。”为了服务好外宾和聋哑旅客,她利用休息时间学习英文和哑语,并结合自己服务旅客的经验,总结提炼出“导购服务旅客四法”:即细心揣摩法、换位思考法、耐心沟通法、预约帮扶法。

   起初,“李静导购台”仅有“引导旅客购票”“列车及票务信息查询”“重点旅客帮扶”等服务项目。李静又根据导购服务中旅客的不同需求,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

   2012年6月的一天,“李静导购台”前来了几位在太原打工的河南农民工,想买火车票回家收麦子,让李静帮助查询一下有没有当天太原至郑州列车的车票。李静用电脑一查,发现太原至郑州列车当天车票已全部售完,而太原至石家庄、石家庄至郑州两趟列车还余不少当天车票。于是,她建议他们先买上太原至石家庄的当天车票,她再帮他们从网上买上石家庄至郑州的当天车票,通过石家庄中转换乘到达郑州。这几名河南农民工听从了她的意见,买上车票高兴地走了。由此,“李静导购台”增加了“旅程规划”服务项目。许多初次来山西的旅客,希望了解或游览三晋名胜,李静又增加了“旅游导乘”服务,并制作了“美丽山西休闲游”列车时刻表。以后,她又陆续增加了 “寄存车票”“遗失身份证保管领取”等服务项目。她还在导购台准备了创可贴、藿香正气水、针线包、工具箱、雨伞等出门常用物品,以备旅客之需。

   随着铁路网络、电话订票的不断增多,李静不仅增加了“引导帮助自动售取票”服务项目,而且在网上开通了“李静导购台微博”,搭建起车站与旅客的沟通平台,随时发布车站动态和车票信息,受到网友们的欢迎。“李静导购台微博”开通至今,关注粉丝数量从最初的几百人增加到近3万人。

   太原火车站设立 “李静导购台”以来,李静以耐心、细致、周到的服务,赢得广大旅客的赞扬,“李静导购台”被誉为旅客出行的“贴心驿站”,成为太原铁路局十大服务品牌之一。

继承创新,流动售票扩展服务

2014年6月,李静从太原火车站调到太原火车南站。7月1日,随着这座“三晋高铁第一站”的开通运营,新的“李静导购台”出现在太原南站售票大厅,并成立了李静带领的“李静导购服务组”,9名成员均为南站售票车间的业务骨干。

   “太原南站一流的硬件设备,对我们的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李静说,为了尽快提高组员的服务水平,她利用业余时间开办“李静讲服务”课堂,将自己服务旅客的经验和技巧全部传授给他们。

   有一天下午临近下班时,一名旅客来到“李静导购台”询问事情,当班的一名组员一边低头收拾自己的物品,一边回答旅客的问询,引起这名旅客的不满,遭到其投诉。李静以此事入手,开展“假如我是一名旅客”的活动,强化导购组员的服务意识,并结合高铁车站旅客的特点,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进一步细化服务方法,让旅客体验到“七心服务”:即问询服务贴心、信息服务用心、特需服务有爱心、细致服务细心、招领服务热心、搬运服务尽心、应诉服务耐心。

   “李静导购组”还制定了全方位服务目标:即余票查询更方便、网上订票更方便、电话订票更方便、公免签证更方便、自动售取票更方便、联程往返更方便、重点旅客更方便、车票挂失更方便、退票改签更方便、旅游出行更方便。

   不仅如此,李静还把导购服务从车站内延伸扩展到车站外,开通了24小时购票服务电话,并利用流动售票车,为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和农民工,提供上门售票服务。

   去年年底的一天,在省城各院校临近放寒假的时候,李静带着流动售票车经过一个多小时颠簸,来到了山西应用科技学院。该校靠近榆次,位置偏僻,学生购买火车票十分不便。流动售票车一进校园,便被买票学生围了个水泄不通。李静和同事一直到晚上8点最后一名学生买到车票,她们才拖着疲惫的身体摸黑回到了车站。今年春运,李静帮助3000余名省城边远地区的学子及时买到了回家的车票。

   李静告诉记者,作为一名车站售票员,她有个心愿:就是让旅客购票更快捷、出行更方便!



本报记者 李 兵实 习 生 王秀秀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