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保社区的一户人家,将在改造中被拆除

在拆迁现场,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

在龙保社区,这5间房被首先拆除 本报记者 寇宁摄
本报4月8日讯(记者 李晶 通讯员 赵娟)今日上午,小店区东中环学府街东延路往东200米,大型挖掘机、降尘喷水车现场拆除3户民宅,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此举意味着,小店区北营街道龙保社区整村拆除改造工作正式启动,拆迁将由南往北,逐渐开展。
9时许,龙保社区最南面,许多闻讯而来的居民围在警戒线外观看,相互询问着拆迁的最新动态。一些居民还拿出手机,记录这一“历史时刻”。昨日9时起,约有7户居民陆续来到龙保社区指挥部签订协议。今天拆迁的3户,就是从签订协议的居民当中,根据建筑面积等要素最终确定下来的。随后,记者来到社区拆迁指挥部,在整村改造动员大会现场,居民们陆续前来签订拆迁补偿协议。
龙保社区位于长风东大街高速收费口南,东邻东山过境高速公路,北靠长风街,南至学府街,东中环穿村而过。现有总人口1100余人,宅基地152处。“社区经集体经济改制成立了龙保兴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式管理体制。”龙保兴盛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守成说:2013年,龙保社区为配合东中环修建,已先期拆除了47处宅基地,而且也将其纳入整村改造的总体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当太原市首次提出城中村改造时,龙保社区就开始为居民建造了新的住所。“当年,龙保社区‘两委’选择了一块闲散地,建设了如今的龙园小区,按照每户一套的基本原则,安置了300多户、近1000多人的居民。”龙保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其他城中村不同的是,龙保社区在改造时,只要双方达成意向,立马就能实施拆迁,不用再考虑居民的安置问题。该负责人介绍,龙园小区约有720套住房,主要有108平方米和143平方米两种户型,社区居民大部分在小区内居住,而原宅基地均处于租赁状态。整洁的小区、自来水、天然气区域供热,也改变着居民的生活质量。
○现场
老党员郭绍仁
已有44年党龄给大家做个表率
龙保社区有这样一个说法:种地不长粮,种树全死光,最后盖库房。因为地处交通要道,近年来,龙保社区几乎每家每户都兴盖库房,靠出租库房实现了小康。“我们家有两处宅基地,2013年修东中环时拆了一套,今天早晨又拆了一套。”居民郭绍仁说,刚拆的这套房子占地约有5分5,3层高,底层9间是库房,楼上16间外租,一年仅这套房子年收入大约10万元。
郭绍仁告诉记者,牺牲谁家的利益,谁也不高兴,而作为一名有着44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觉得应该给大伙起表率作用,而且从长远考虑,拆迁改造是一件对居民、对龙保社区都好的民心工程。说起安置,郭绍仁认为龙保社区是说话算话的,2013年他带头拆迁时,签订协议后两三天就拿到了补偿款。
除了是龙保社区居民,郭绍仁还是调解委员会成员,他经常利用闲暇时间为居民进行协调工作。“2013年修东中环路,就有村民涉及到拆迁,其中有各种矛盾。”郭绍仁说,拆迁中,有一处院子,兄弟俩因房子分割问题发生纷争,房子拆迁也被搁置,最后在调解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兄弟俩最终达成共识,拆迁工作也如期完成。
社区居民李金香
住高标准楼房过城市生活
今年57岁的李金香,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她的房子就是8日当天拆迁中的一套。“30多年前准备组建新家庭时,在家人的帮助下,我在村南边盖了这套占地约5分4的住宅。”李金香说,算算在这里已经居住了30多年。“亲眼看着自己的房子被拆,心里的确有些不舍。”李金香说,在这里结婚,在这里生活,点点滴滴早就和这所房子融在了一起。之前,考虑到腿脚不方便,正好社区又新建了楼房,配套设施完善,所以2012年夏天,她搬到了龙园小区。“未来,改造完成后,我们的环境会得到改善,住高标准的楼房,过城市生活,生活水平会再提高一个档次,所以我支持改造。”谈到未来的生活,李金香充满了信心。
本报记者 李晶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