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省级媒体省级媒体

6棵唐槐堪称狄公故里之魂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贾丽 发布时间:2015/4/17 9:37:43




唐槐公园的1号唐槐生存环境最佳



慈航净苑(观音寺正殿)



    小店区共有53个城中村,按照全区统一安排部署,今年,杨家堡、亲贤、狄村、王村、北营、龙保6个环内城中村和基本完成整村拆除的新庄、许东共8个城中村进行整村拆除改造,涉及总人口1.7万余人,土地总面积8292.07亩。此外,小店区还将积极推进北张、黄陵、郑村、小吴、北畔、西吴、范家堡等12个城中村改造,涉及总人口2.4万余人,土地总面积14684亩。

   明年起,该区每年将完成约10个城中村的改造任务。

   代表文物:6棵唐槐

   狄村,村名因唐代名相狄仁杰而来。据史料记载,这里曾是狄仁杰的故里,相传唐槐公园里的千年古槐就是狄梁公的母亲亲手所栽。但除此之外,村中再无其他有关这位名相的传说和遗迹。狄村是2015年小店区确定的8个整村拆除重点城中村之一,村民们除了关心自家的拆迁安置补偿,同时也希望趁这次大规模拆迁改造之机,重塑狄仁杰文化品牌,让一代名相绽放出其应有的光芒。

  漫步狄村

虽说早在今年三月份,狄村已经正式启动了拆迁仪式,但目前涉拆范围尚在建设路以东,建设路以西的拆迁工作还未开始。

   4月14日上午,狄村街热闹依旧。建南汽车站里频繁进出的公交车和匆忙来往的乘客构成了这条街最如常的风景。

   汽车站西边隔一条窄窄的马路就是唐槐公园,公园不大,只占10亩地,里面却亭台楼阁五脏俱全,是周围居民健身休闲的首选场地。园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被命名为“1号唐槐”的那棵千年古槐了。古槐虽有数人合抱的粗大树身,却亦如风烛老者佝偻着歪向一边,不得不靠几根水泥钢筋支撑方能不倒。古槐半边枝干已经枯萎,另外半边枝叶繁茂,这几天,园艺工人刚刚在树干上刷了一层黑色的防腐剂,每年一次的保健工作已经必不可少。像这样的千年古槐,村里一共有6棵。

   凉亭里的一块石碑上简要记载了狄仁杰的功绩和唐槐公园的修建情况。往里走,一座狄仁杰的半身铜像赫然入目,一个一两岁的婴孩好奇地仰视着高大的铜像,咿咿呀呀地比划着什么。孩子妈妈索性把孩子抱到了塑像底座上站站,对孩子说:“这是狄仁杰,唐朝有名的大清官哦。”公园的最里面建了一座“狄梁公祠”,殿门紧锁,平时不开,据说里面陈列着一些狄仁杰生平事迹介绍。

   从公园出来,往南走是一条长长的街巷,菜市场、杂货铺、饭店一家挨着一家。穿巷而过,各种小吃的香味和泔水的恶臭糅杂着,过不了多久,这里的一切可能都将消失。大约十分钟就绕到了位于建设路上的狄村村委会。村委会的大院里,新建的办公楼外,“狄仁杰文化研究会”的牌子格外醒目。

  6棵唐槐是狄村的灵魂

张凤荣是狄仁杰文化研究会会长,从2012年开始,年逾七旬的他开始带领一些村干部整理编撰《狄村志》。身为土生土长的狄村村民,他说他们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些家史记录并传承下去。这是张凤荣的心声,也是所有狄村老人们的想法,在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和全体村民的积极配合下,《狄村志》于2014年底顺利问世。

   张凤荣说,自己年纪越大,一些早年读过的书,做过的事越印象模糊,但他却对村里6棵唐槐的故事如数家珍。这些古树不仅见证了狄村上千年的风风雨雨、荣耀磨难,也承载了张凤荣儿时的许多美好回忆。

   张凤荣听村里老人们说,有好几棵唐槐曾被烧过,但它们都顽强地生存下来了。上世纪50年代,有商人欲购买3、4、6号唐槐,硬是被狄村百姓顶了回去。那时1号古槐被一圆圈红砖砌成的花栏围护着,南面紧靠花栏耸立着一块不大的石碑上刻着苍劲有力的“唐槐”二字。东南约40米之遥便是清朝阳曲县令戴梦熊竖立的狄梁公故里碑。碑正面向东,刻着“狄梁公故里”五个大字,背面向西,刻着重修官厅记全文,文中记述了狄公一生重大功绩及狄公故里。

   “唐槐公园就是原来的官厅遗址,这个在《阳曲县志》上面有记载。虽然打我们记事起那儿就没留下什么建筑了,但‘官厅’已经成了代代相传的地名。”张凤荣说。

   2号唐槐曾经在一座老爷庙院里,这座庙解放后还在,但上世纪70年代后期,耐火厂扩建的时候拆除了它。现在联运公司把宿舍院盖在了那儿,南北两幢6层高的宿舍楼如同两堵厚厚的墙壁将2号古槐夹在中间。3、4号唐槐在慈观寺山门的两边,5号是在慈观寺东侉院(居士院)。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九月,狄村及远近的村民、军士曾捐资进行最后一次修缮慈观寺(唐槐公园现在还有半块捐资功德石碑),但后来庙还是毁了。多年前,村里的百岁老人说庙里的佛殿曾被日本人当过洋瓦车间。解放前后,狄村小学还在那儿办过一段时间。

   “小的时候,我家就住在6号唐槐下,每到酷夏,唐槐的阴凉下便成了大伙儿乘凉的好去处。唐槐近7米的粗壮主干上又生出四根主枝,分别伸向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四个方位。四根主枝中间稍显宽敞,便成了娃娃们欢乐的空间。绿荫下,淡淡的槐香沁人心脾,槐花的甜蜜味道引来千百只蜜蜂,忙忙碌碌酿造着槐蜜,不知名的鸟儿们在树上欢快地歌唱着,我们爬上爬下来嬉戏玩耍。那绝美的环境,现在想起来,还是那样的陶醉,如今的娃娃们是没这福分福分了。”说话间,张凤荣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但是,目前6棵唐槐除1号在环境优美的唐槐公园内,其余几棵处境堪忧。不是处于人们住所的夹缝中间,便是被垃圾和废品收购户包围着,它们虽然都顽强地生存着,但火患却时时危及它们的生命。

  关于重塑狄仁杰文化品牌狄村人有很多设想

早在去年,城中村拆迁的消息传出后,狄村人就开始考虑如何借这个机会重塑狄仁杰文化品牌,打造全国名村名镇了。

   张凤荣曾带队去全国各地考察,发现很多南方城市非常注重打历史文化牌。“就拿湖北仙桃市来说,狄仁杰59岁的时候曾被贬为复州(包括今湖北仙桃、天门、监利等地)刺史,主政沔城(今沔城回族镇),只在当地呆了一两年的时间就调任洛州司马、魏州刺史,后升任宰相。自1998年起,沔城镇委、镇政府就在狄梁公问政处遗址上,兴建了迎恩楼、双莲桥及仁风门牌坊。2003年,又在原八卦剅东侧修建了狄梁公问政亭。如今还在沔阳公园内建设了狄仁杰广场、狄仁杰问政处和大殿。城市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张凤荣感慨。

   2014年,狄村人在有关专家的参与下,出了一份规划建议书,希望在扩建唐槐公园的同时,建一座占地四千多平方米的狄梁公祠,里面包括狄仁杰生平事迹碑廊、狄仁杰故居、接官厅等,把狄仁杰文化多方面、多角度地挖掘、展示出来。

   就唐槐公园的规划扩建问题,太原市园林管理局唐槐公园董贵义主任说,公园始建于1992年,原来属迎泽区管辖。2004年,太原市园林局接收重修的时候,考虑到其它几棵唐槐的保护问题,同时做了份规划方案,希望在公园南面再建个30亩地的南园,把另外的几棵唐槐也纳入公园保护起来。但因为拆迁征地的问题,这个规划并未实施。这次城中村改造,他们也希望能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和村里面共同协商实施下一步的规划,希望给其余5棵唐槐一个更好的生长环境。


本报记者 贾丽


  城中村改造名单上还有这里

  杨家堡

    杨家堡村位于太原市小店区,隶属于平阳路街道办事处。该村位于长风大街和平阳路交汇点周边地带,紧邻汾河景区。距市政府约5.45公里,距省政府约6.46公里,距火车站约5.66公里,距武宿机场约8.9公里。

   杨家堡较有名的文物是慈航净苑 (原名观音寺),位于小店区平阳路街道办事处杨家堡社区南。创建年代不详,现仅存正殿为清代建筑,其余均为新建。坐南朝北,一进院布局,东西24.84米,南北45.25米,占地面积1124平方米。正殿台基加高,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无廊式构架,斗栱五踩单昂。装修已改。

  亲贤村

古时这里名叫“凤凰村”。早在唐朝时就有凤凰村,是城南渠汾水流经地。当时官道穿村而过,每年农历八月初一有古庙会,十分红火。道光年间已更名为亲贤,取“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之意。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