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由农工党太原市委提交的《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百姓食品安全》提案,被太原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确定为1号提案。太原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太原市委主委王爱萍介绍,食品安全,事关民生,也是社会管理难点热点问题,建议太原市通过提升产业素质、加大监管处罚力度等措施,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目前太原市食品安全监管还存有不少薄弱点,如量大面广的消费总量、多小散低的产业基础、相对缺失的诚信环境、薄弱滞后的监管能力等,与公众不断提高的食品消费需求存在明显差距。”王爱萍表示,太原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亟须加强。
王爱萍介绍,太原市有食品生产流通消费企业65000余家,80%以上都是小企业,品牌化、规模化企业占有率不高,食品产业基础薄弱,企业点多、面广、数量多。多数企业管理水平低、人员素质差、安全隐患多。企业负责人诚信意识和守法意识淡薄,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加工操作不到位等人为操作引发的安全隐患较多。食品加工小作坊、小摊贩操作不规范、卫生较差等仍较为普遍。“太原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还不完善。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者无法获得食品安全的信息,或者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很难找到责任人,这样,打击了消费者信心。对于食品企业而言,难以保证诚信经营。对于监管部门而言,无法明确食品安全风险监管点,使食品安全监管效果大打折扣。”王爱萍说,此外,食品安全监管社会参与度较低,第三方机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还存在地方立法滞后,监管依然存在交叉等问题。“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最终还要归于提升产业素质、推进食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王爱萍说,建议培养规模龙头企业,打造名优食品品牌。同时,引导企业主动加入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立食品生产经营档案和监管档案,全面落实农产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第一责任人负责制。
此外,还要加大监管处罚力度,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加强食品小作坊的监管,可制定统一的标准,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公安机关要加大对食品药品犯罪案件的侦办力度,不仅包括经济处罚,更要有道德惩戒、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等措施的配合,不仅要对食品加工企业、从业者进行处罚,也要对从农田到餐桌链条上所有参与者、监管者的失职行为进行处罚,以进一步加大违法行为的成本,形成对违法行为的强有力震慑。(记者 李飞飞)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