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高楼摄影迷,登顶二十多座高楼,历时一年多拍出一个绚丽的龙城

顾骁

赵娟
连日来,微信朋友圈里接连爆出高空摄影图,出一个火一个,先是太原美女大学生33层高楼拍毕业照,接着是名为《半城灯火半天云》的太原城俯瞰美景,共收录照片上百张。每一张照片,不管是绚丽的灯火人家,还是壮观的空中之城,都让太原人惊喜和惊叹!6月8日,记者走近了图片拍摄者,两位草根摄影迷——赵娟、顾骁,听他们讲述高空摄影的故事。
1 扛着相机搞宣传的前教师 扛着相机追月亮的好爸爸
拍摄是一场志同道合的“结对子”
赵娟,摄影圈里人称娟姐,原是小店区西温庄乡一中的一名教师,2010年进了一家机关单位,负责宣传工作,扛着相机拍照就多了起来。顾骁,本报忠实读者对他应该有很深印象,就是为了孩子的心愿,连续4个月扛着相机追拍月亮的那位好爸爸(今年1月21日本报曾报道)。
赵娟和顾骁是高中同学,都喜欢摄影和旅行,2013年开始“结对子”,拍摄起各种美景。其中,高空摄影最让两人着迷。结晶就是《半城灯火半天云》这一场光影盛宴,历时一年多拍摄,不顾寒冬酷暑,在二十多座高楼之巅,抓拍云卷云舒,守候日出日落,终于今年5月底6月初完结推出。
在疯玩狂拍之余,娟姐、顾骁今年5月初还推出了公众号“像风一样自由”,用他们的话说,这个公众号不励志,不鸡汤,不忧伤,不矫情,不图钱。只要自由自在,海阔天空。记录生活的城市,记录旅行的足迹,展示他们的作品和生活态度。
记者看到,这个不为图钱的公众号,短短一个月,关注者就达到了二三百人,推出自创图文十篇左右,有他们的追寻岢岚宋长城游记、晋秦陇宁青西游记,最热门的当然是《半城灯火半天云》,阅读量达4966次。
2 湖滨会议中心楼、新纪元大酒店 平阳路、解放路、滨河东路
拍摄是一场不怕疲累的“上楼”“扫街”
高空拍照最大的难点是上楼,赵娟说,只要能上到楼顶就算成功一半。“从去年3月份,我们开始高楼拍照,到现在我都有了高楼症了,一见路口有高楼,就想上,踩踩点。但有三成的楼都没上成,物业不给开门,但一听是摄影,七成人还是支持的。”
娟姐最感动的是汾河景观360小区的物业人员。那天,她去踩点,直接找到物业办公室,说明来意,还拿出她的高楼照片让大家看。物业负责人欣然同意:“上面门锁着,让师傅带你去吧!”一位五十多岁的保安大叔,带着娟姐和她儿子上了楼顶,他们在楼顶拍得高兴,一拍就是两个小时。后来,她带着圈里的朋友又去了一次,是另一个年轻点的人带着,人也很好。
在滨河东路旁的另一个小区就没这么幸运了,物业工作人员说什么也不让上楼顶,最后只好放弃。
鉴于这些原因,每次踩点,只要碰到开门的,他们都保证一次拍成功。有一回,娟姐穿着裙子、高跟鞋,一个人还爬到了28层高的楼顶,上到楼顶,也要爬那种横条钢筋条。“我都佩服自己,在高高的楼顶,专门给我穿着高跟鞋的脚来了张特写!”娟姐笑说。
在太原,最高的楼应该是茂业楼260米,现在还没全完工,他们去过的最高楼是湖滨楼220米。
此外,拍照的另一大难就是难熬,漫长的等待。一般最短两个小时,最长三四个小时。至于大家想到的恐高,他们并不在意,习惯了。
有天晚上,娟姐路过坞城路长风街口,看到华灯初上,路口一桥飞架,灯光映衬下特别美,此情此景触动了她。一瞅旁边正好有个高楼——新纪元大酒店,高高地斜立在一角,俯瞰着路口。她径直就往进走,想踩点,看能不能上楼顶。可绕来绕去,都到不了楼顶,门锁着。不过,在女厕所,她无意间发现,女厕所的窗口正好对着路口,“角度非常好。”当时的激动不亚于捡到了宝贝,她马上取出随身相机,拍起来。不过,这个拍摄点太……她没法呼朋唤友一起分享。
在最高楼湖滨会议中心楼,他们还有一个小故事。当时,楼还没建成,娟姐、顾骁相跟着摄影好友,一共六人去拍摄。上去时,有个看电梯的阿姨,她说一个多小时就要下班了,让他们尽快拍。他们觉得一个多小时足够了,就抓紧时间上去了,结果风景太美,大家各个角度看,各个角度拍片,就忘了时间。等下楼时,人家早已下班走了。六个人只好走楼梯步行下,黑黑的楼梯没有电,幸亏大家有照相的补光设备手机、头灯,他们打着光,一层层走下来,大约四十五六层,走了多长时间她也不记得了,只记得好累。
高空拍照还有一个特点是“扫街”。而今,两人从南到北,拍了晋阳街、南中环街、学府街、长风街、南内环街、迎泽大街、北中环街,拍过的路也不少,滨河东路、平阳路、解放路、并州路、长治路、太榆路,还有柳巷。赵娟说,拍摄大多集中在城南,城北还有很多没去拍,而且,每个季节不同、时间不同,拍出的照片都不一样,他们的高楼摄影仍在继续。
3 蓝天白云似伸手可触 太阳一没风立马就大
拍摄是一场耐心的等待
8日下午,天空清澈,云朵如棉,正是高空摄影的最佳时机。下午6时许,许坦东街东中环桥附近的金东中环城小区门口,记者和两位高楼摄影师约好,近距离观察他们的高空摄影。娟姐还带着她的摄影助理——儿子秦子皓。
这是一个入住一年多的新小区,最低都在19层以上,娟姐径直带大家进了一个单元,电梯直接按到了最顶层。那天她和妹妹路过这里,看到这些高楼恰好挨着东中环桥,南边又有太原南站,还可以拍高铁进站出站,太符合高楼摄影的场所了。
上了楼,助理秦子皓别看只有11岁,话不多,但很有主见,他观察发现,电梯房是最高点,房子一侧有钢筋焊接的天梯,可天梯下一人高都是空当,“小助理”左瞅右瞅,找了一根结实的木棍靠墙一斜放,就踩着上去了。“不怕,经常跟着我们出来爬,安全方面都懂。”娟姐很放心。
趁此机会,记者走到护墙边欣赏起了楼顶风景,头一次站这么高、这么视野开阔的楼顶俯瞰太原城,心中不由豪情满怀:壮观、辽阔、一览众山小等词汇在脑子里翻腾。东中环、南中环、太原南站,往西望,就是繁华的市中心,往天上看,蓝天白云伸手可触……“赶快上电梯房顶,那片云真叫好!快点,一会儿云就飘走了!”在顾骁的催促下,记者也顾不上胆怯,照着“小助理”的办法攀梯而上,当快到顶时,回头往下瞥了一眼,手心马上渗出冷汗:站到最高处,有种眩晕感。为了让顾骁拍到最高的采访照片,记者只能壮着胆子和娟姐笑谈如初。
拍完了云,拍太原城白天景致,然后就等待,“落日前光线最柔和,拍景拍人拍落日都好看。”顾骁追求完美,一个镜头要拍好久。可“小助理”没耐心了:“落日还得等一个小时呢!”娟姐跟儿子商量:“咱们好不容易找人开了门,上了楼顶,今天不拍,改天就拍不上了。”“小助理”不吭声了。
顾骁说,每次高楼拍照都有这样的等待,尤其是夏天,日落太晚,好不容易太阳落山了,街头的灯才微弱地亮起,可所有的楼都是黑的,办公楼下班了,不亮,居民楼里,人都在外面玩也不开灯,所以,拍全落日的夜景,必须等到八九点才能拍完。因此,他们的作品多选在冬天拍摄,可冬天太冷,风呼呼地刮,站在楼顶,手都不想往出伸,就那样,一拍也是两个多小时。
19时33分,太阳开始落山,两位摄影师扛着相机紧张地拍起来,19时38分只剩银弧,19时39分,只剩一丁点,“再数十个数就没了,拍完就收摊。”顾骁嘴里喊着。19时40分,太阳不见了。“太阳一没风立马就大,尤其是冬天,有太阳没太阳就是不一样。”他的话刚一出口,记者就感觉风吹得猛了。为了照顾记者和“小助理”,当天不拍夜景了,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收拾工具,撤离。
4 上班、带孩子 带孩子、上班
拍摄是一个需要坚持的梦想
赵娟爱说的一句话是:“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忙碌的,但忙乱之余,我们都要坚持自己的爱好和梦想。在两点一线以外,让自己也能得到放松。”
娟姐其实很忙,老公在高速上班,常驻外地,她一个人又上班,又带孩子。而顾骁也不轻松,家住南内环街,在飞机场上班,还有一对双胞胎儿子正上小学二年级,每天一下班就要带孩子。
娟姐自豪的是,带着儿子拍照多了,11岁的儿子也成了小摄影师,从去年9月起,学校有艺术节、运动会,就拿着赵娟的专业相机去摄影了,“抓拍回的同学的表情,比我拍的都好!”“我的工作性质就是在外面跑,知道哪有新景点,哪有高楼,所以,踩点以我为主,顾骁摄影水平高,这方面,我跟他学。”两年多的接触,赵娟的摄影水平已经从“头上顶树”,提高到了多重曝光,两图合一。她说,有一天早上在星河湾,保安见她拿相机对着楼房拍,马上前来阻止,问她拍什么。她说拍太阳。保安不屑地责问:“你冲着西边!拍太阳!”赵娟把相机里拍到的西边楼顶上的太阳给他看,保安服了,但是一脸的困惑。原来,这就是两图合一,东边拍一下太阳,西边拍一下高楼,就合成了一张图。
梦想实现,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本报记者 姬仙果
高楼摄影小贴士
1、设备配置和摄影技巧如何注意?
顾:有大广角,有长焦镜头,普通的单反相机即可。拍夜景,必须有三脚架,白天逆光拍人像,要有反光板。要拍出绚丽的夜景,感光度、快门都要讲究。简单说,马路上的长长灯带,人肉眼是看不到的,但把相机的曝光时间设置得长一点就能拍出。
2、拍照时间有讲究吗?
顾:对天气很有要求,靠天吃饭,没光不行,光太强也不行,时间选在一早一晚最好。
3、航拍有什么讲究?
顾:飞机很快,路过十几秒的时间,必须计划好,抓拍好。太原的飞机一般来说有两条线,一条走晋中,能看到晋中人民医院,还有一条走长风商务区,能看到南中环桥,坐在飞机右侧,能看到晋阳湖、火炬桥。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