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清风沁心脾
本报记者 张志敏 张秀丽
编者按12月21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上,在听取“五城联创”工作汇报后,吴政隆书记指出,在全市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五城联创”工作,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六大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促进的必然要求。“五城联创”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连,“五城联创”将推动我市各项事业更好发展。今日起,本报围绕“五城联创”工作,开设“深入开展‘五城联创’推动我市各项事业更好发展”专栏,关注与报道我市各行各业在“五城联创”工作中的宏篇与微章。
央视有“百家讲坛”,迎泽区则有“百姓道德讲堂”。百家讲坛名家云集,讲述古今中外奇闻异事。“百姓道德讲堂”的“讲师”则是普通百姓,言传身边你我。虽没有名家大腕之“范儿”,但是亲身经历的人间冷暖,更触动内心和灵魂。他们传播的不仅是正能量,还有暖暖的脉脉温情。虽没有“范儿”,却更有“味儿”。
“民间名嘴”是居民们对13位迎泽社区发言人的美称,百姓眼里,她们是百姓道德讲堂上的一道风景。你方唱罢,我登场,“善行义举榜”“大家读吧”“红领巾课堂”“亲子趣味读书会”……迎泽区将传统的“道德讲堂”不断创新扩容,化身为全民参与的“百姓道德讲堂”,它像一颗绚烂的魔力球,引得平时不大出门的老人、甚少参加社区活动的年轻人、不谙世事的孩童欣然而至,乐在其中——
“‘名嘴儿们’又开讲啦,大家快到张大爷家的小院儿来,今儿讲的是咱老邻居王秀英家孝老爱亲的故事……”职业套装红的如火、蓝的似水,搭配白色腰带、高跟鞋,举手投足端庄娴雅、发言宣讲抑扬顿挫,13位颇具“空姐范儿”的社区发言人队伍在全市也是独一份!姑娘们把讲堂搬到了居民家中、庭院里,经过专业礼仪、语言表演培训的她们,讲道论德宣传政策,深得民心。
“民间名嘴”的宣讲余音绕梁,听之悦耳;“大家读吧”里的好书、好茶、好书画则令人赏心悦目。
冬日里,屋外万物萧索、寒气袭人,疾走几步,行至新城南街3号院,在一处装裱着“大家读吧”字样的屋前停下,“社区阅读示范研究基地”的牌匾映入眼帘。缓推门,一股混合着茗茶清香的暖气扑面而至。屋内,中式的素色吊灯营造出柔暖的背景色,文学、历史、医学十余种类别的书籍陈列书架,散发着油墨清香。穿过廊厅,一阵清远悠扬的琵琶声传来,几位喜欢书画的居民,正在挥毫泼墨、轻声切磋。两位身着中式服装的图书管理员,一人为读者专心烹茶,一人为大家评说文庙街区的历史风貌。几台超薄电脑,一字排开,20万册图书藏于其中,让古典的书吧又不失现代气息。
“这间书吧是今年11月初正式运营的,主要是为街区里的爱书之人提供一个恬淡休闲的阅读场所,培养大众良好的阅读习惯。”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小石,刚来社区工作时,总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工作一段时间后,小石渐渐爱上了这份工作。“我们区的百姓讲堂引得爱读书之人多了、互帮互助的人多了、踏实能干又敢于创新的人也都集聚于此。这不,为了能胜任书吧管理员的角色,我们还被区里送到文化馆进行了严格的茶道、古乐、历史人文培训,不仅服务了群众,也提高了我们自身的修养。”和小石一样,一群高素质、专业化的年轻大学生社区工作者,不仅热爱并传承着迎泽历史文化精华,也将自身所学致力于百姓道德讲堂的创新升级——创建自媒体平台、开办创意文化沙龙,百姓道德讲堂变得更加多元、科学、时尚。如果说“民间名嘴”“大家书吧”是百姓道德讲堂上流动的神怡之风,那么“善行义举榜”评选则是迎泽百姓抱团儿、暖心的一枚火种。
“我要选小郭,这孩子帮邻居们修电脑、修手机技术好着呢,可从不要一分钱。”“我选赵老伯,咱们几家的孩子哪个没让赵老伯帮着接过、哪个没吃过赵老伯家的饭?”……一到“善行义举榜”评选,迎泽区各个社区就格外热闹,大家纷纷推选心目中的身边好人。这不,上马街一社区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善行义举榜”评选可谓人气爆棚——4千多居民纷纷上线,拿起手机或语音或留言,你说张家的仁,我赞李家的义,每一票背后都有一段暖人心脾的故事。
身边的街坊邻居榜上有名,自己都觉得自豪提气,让好人得到应有的尊重是“善行义举榜”永恒的主旋律。
前不久,老党员傅安才把全省的名胜古迹、人文故事编撰成书,自费出版了《山西旅游名胜诗联图集》,老人将书送到区上,让更多百姓了解三晋风光。无独有偶,在“百姓看迎泽”摄影展、老街坊乒乓球比赛、社区邻里节等大型公益活动中,居民们不仅踊跃参与,还自觉组建了公益服务组、公共秩序维护队,像爱护小家一样维护着这个充满幸福感的大“家”——
80多岁的兰堂阿姨是大家眼中的“最美邻居”。老人特意在自家墙上钉了一排木钩,上面挂满了一串串邻居家的钥匙:帮出差的小刘家看门、帮小王家放学的孩子开门、给低保户张姨送菜……兰堂阿姨以无声的行动,换得邻里间无限的信任。前不久,兰堂阿姨病了,病床前围满了来看她的邻居,这个熬粥、那个煮蛋,兰堂阿姨说这些胜过灵丹妙药,千金不换。
当社会上很多人看见老人摔倒,犹豫是否上前扶一把时,迎泽区的居民把需要帮助的老人当亲人,热心扶助。88岁的米大爷摔倒在街口、满头是血,五龙口三社区居民何彩霞冲过去扶起老人,带着他去社区卫生服务站包扎伤口、悉心安抚。附近居民听说此事后纷纷赶来帮彩霞一起照看老人,直至其家属赶来。何彩霞不仅挽救了耄耋老人的生命,她的无华善良扶起的是人间大爱、道义良心。
笔墨怡情,古韵流深,杨海河公益书法不仅教人如何写得一笔好字,更引大家悟出如何做得一世好人。书法家杨海河在省民俗博物馆开设的公益书法课已经坚持了半年有余,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学龄前儿童,多达600余人前来听课:“在杨老师的指点下我的书法技艺提高很快,往后给邻居们写春联、福字我都包了,周围有喜欢书法的人我也会像杨老师那样无私传授”。
如丝绸抖动般飘逸、轻柔的葫芦丝乐声,伴着舞蹈教室里婀娜曼妙的舞姿,印衬得国画班里的山水画都有了灵性……迎泽区文庙街办上马街一社区的老人们十分享受社区老年大学奉上的精神盛宴。“没想到老了老了,还在家门口上了大学,听说这在全市也是新闻呢!我们每天比年轻人还快乐!”老人们的那股精气神让儿女们看了都羡慕。
“做个好人吧,你会收获开心。”桃南一社区的热心大姐郭金英在社区微信平台上感言。百姓道德讲堂这朵文明之花,在迎泽区这方“道德沃土”上开得正盛,它让好人效应如沁入心底最深处的花香,远播飘散,幸福流淌。
责编: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