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太原媒体太原媒体

每分每秒都像金子般宝贵 ——夜访五一路改造工地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陈剑 发布时间:2016/5/25 10:16:47

盼望着,盼望着,那个牵动人心的“大家伙”终于到了!5月24日凌晨4时,随着5辆大型拖车载着一片重达50多吨的钢箱梁,缓缓驶入五一路改造工程跨府东街高架桥施工场地,所有在现场苦等了一夜的建设者,长长吐出了一口气。

没有太多的击掌欢呼,短暂欣喜过后,大家各就各位,迅速投入紧张的吊装工作中。心急如焚难眠夜

从5月10日开始,五一路改造工程跨府东街高架桥钢箱梁拼装工作一直顺利推进。到23日,短短十几天时间,总量130片的钢箱梁已拼装到位90多片。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完美统一,让工程指挥部的人们信心满满。

高架桥跨府东街的那一跨是最大的一跨,跨度达到了60米。如此大的跨度,优点是不需要在府东街与五一路的十字路口设置桥墩,既保证了交通顺畅,又不增加安全隐患:缺点是无论钢箱梁加工,还是拼装,都增加了难度。

然而,现实有时候比故事还要曲折,总是会不经意间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按照预定计划,这最大的一跨要在22日夜间吊装焊接。为了保证拼装顺利展开,建设者提前在十字路口搭起了支架,向交警部门递交了夜间临时封路申请。交警部门迅速制定了交通疏导应急预案,配备了人员到场候命。万事俱备,只等着装载钢箱梁的大型拖车到位了。

非常不巧,装载钢箱梁的车辆在河北境内发生了故障,当夜无法到达,吊装日期被顺延到23日夜。

好事多磨。23日下午,就在前方押车人员通报车辆已进入山西境内,后方的人都认为当夜可顺利吊装的时候,又出现了新变化。

当车辆进入太旧高速平定入口,随车人员将申请超限通行的材料递入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窗口的时候,由于超长超重,需要省一级主管部门批准,才能进入高速上路行驶。当时已快到下班,突然发生的变故,让前后方所有人骤然紧张起来。

五一路改造工程预定工期只有3个月多一点,为了让市民早一天感受新路,建设者不分白天黑夜,24小时不间断施工。时间,对建设者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像金子般宝贵。本来已耽误了一天,如果再耽误下去,整个五一路的预定通车日期,都将受到影响。

施工单位——北京市政路桥集团山西分公司经理杨建华,建设单位——市拆迁中心主任王恩山,市住建委的领导等等,给他们所有认识、与高速公路有联系的人打电话,希望能特事特办,帮助车辆经高速公路,能尽快连夜驶往太原。

所有的努力只换来一个结果:等第二天上班后再说。对于五一路来说,等是等不起的!“高速不让走,我们走省道!”王恩山拍板了。“我们再派几个人过去,帮着在前面探路。必须注意安全!”杨建华迅速落实。

当日晚8时许,装载钢箱梁的车队转上了省道。前面的探路车,随时汇报道路状况,哪里弯急、哪里车多、哪座桥承重是多少……后面的车队,小心翼翼,根据前方情况通报,虽然缓慢,但却坚定地向着太原方向稳稳驶来。

经过7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车队接近了太原市区,早已等候的我市交警部门,立即随行护送。

当车队高大的车身在府东街东口显现的时候,指挥部里一夜未眠的人们如释重负。

在等待车队的日子里,后方的人并没有闲着。准备吊装钢箱梁的工人被充实到桥梁南段,加强焊接队伍力量。清理出来的吊装场地,见缝插针,先期摊铺水稳……总之,虽然钢箱梁吊装延后了,损失的时间,就用其他工程填补起来。

太原最大的基坑

山医大二院与省儿童医院门前的下穿通道长度达到了840米,深度超过9米,挖出的基坑周长超过2400米,是我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建设基坑。具有工程量大、地下水位浅、周围高大建筑多、工期短等特点。

从4月下旬管线迁改完成后,这座基坑就正式开挖。为了保证进度,这座基坑一边开挖,一边浇注结构。截至4月23日,结构工程已完成近600米。如此又快又安全的高效推进,得益于建设者采用了新工艺,24小时人歇工程不歇连轴干。

五一路山医大二院门前红线宽40米,下穿通道宽度就占去了20米,两侧与路边建筑距离各仅有10米。五一路开工前的地勘探明,这里地下水位非常高,一般下挖两米就大量涌出地下水,再加上基坑周边又长、深度又深,特别容易影响到周边建筑安全。

按照传统施工方法,如此大的基坑,仅降水所用时间就不能少于一个月,而五一路改造工期却没有这样多的时间。

怎么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法桩施工技术闪亮登场。这种技术,一般在阴雨多、地面潮湿、地下水丰富的南方使用,并且更多时候使用在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中。在我市市政道路建设中,是第一次使用。

在开挖基坑前,建设者采用大型机械,首先在基坑周边打下一圈钢板加混凝土的围墙,既解决了基坑采用普通钢板桩支护强度不够的问题,又解决了地下水浸泡基坑的难题。保证了基坑安全,就保证了周边建筑的安全。

23日夜,在等候装载钢箱梁车辆的时候,记者实地探访了下穿通道施工现场。

虽已深夜,但现场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机声隆隆。下穿通道从两端向中间同步推进,推进长度按“仓”计算,一仓30米。大型挖掘机挖出30米的基坑,跟进的工人就迅速绑扎钢筋浇注底板;底板完成后,再绑扎侧墙钢筋,浇注侧墙。整个工程,一环紧接一环,步步相扣,紧密相连,一气呵成。

当班工人晚8时接班,一直要干到第二天凌晨4时,再由另一班工人接着干活。在南北两端工人浇注下穿通道结构的同时,中间四台挖掘机同步挖掘基坑。

由于基坑深度达到了9米,挖掘机要分布在三个台阶上,最下层的将土挖到第一个台阶上,第二台挖掘机将土转运到第二个台阶上,依次类推,直至第四台挖掘机装到载重车辆上。

由于当天上午刚刚下过雨,土中水分很大,再加上施工场地狭窄,挖出的土方还需要经过另一个场地腾挪、晾晒,最终才能被运出工地,因而特别繁琐、费力。

现场施工人员介绍,下穿通道供需挖运土方10万立方米,需近万车次大型车辆拉运。由于市区限制大型车辆通行,拉运土方工作只能在夜间进行,从开工以来,他们每日夜间至少要拉出400车次土方,才能保证工程进度。

目前,该下穿通道结构浇注还剩9仓,按计划进度,预计下月初全部完成。

全长4.8公里的五一路,处处是工地,没有一处空闲。经过数千名建设者努力,目前胜利街以北新打通段,水稳层已基本铺筑完成;五一广场以北接近桥头街段,已摊铺底层沥青;五一广场地下人行通道、桥头街下穿通道、新民中街地下人行通道、北大街下穿通道、北沙河河流道路箱式结构等几大节点工程,都已接近完成。

与60多天前相比,五一路新的轮廓逐渐显示出来。而这,是建设者们挥洒在每一个白天黑夜中的汗水换来的!

责编: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