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太原媒体太原媒体

大沙沟的生态富民之路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8/2 10:11:45

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流、混乱嘈杂的声音,久居闹市的居民越来越向往回归自然,呼吸清新空气,疲惫的身心得到大自然的洗礼和净化。今年,省城市民又多了一处休闲度假好去处——大沙沟。

    大沙沟位于我市万柏林区大虎峪村,这里三面环山,面对虎峪河,因大片裸露的黄土和砂石,所以被称为大沙沟。过去,因土地贫脊、秃岭荒山,只能“靠天吃饭”。过去数十年,当地群众也曾试图改变生存状况,他们掘棱砍堰,整修梯田;深翻土地,开荒造田;引水上山,安装喷灌,但最终人们的幻想成为泡影,美好的愿望一次次破灭。数辈人的艰辛和汗水换来的依然是贫困和茫然。久而久之,年轻人弃田外出打工谋生,只有极少数中老年人,延续着传统的耕耘模式,守候在这片土地上。土地的荒废,让大沙沟沦为了垃圾场,蚊蝇满天飞,臭气薰天,无人问津。

    近年来,随着城乡清洁提档升级工程持续推进,大虎峪村开展了大沙沟垃圾场的整治工作。据统计,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大虎峪村累计清运垃圾8万余立方米,填埋建筑垃圾、渣土20余万立方米。

    垃圾清理并未能彻底改变大沙沟满目疮痍的容貌。为改变家乡面貌,大虎峪村复转军人张志宏将目光放到了大沙沟。他带领团队反复论证,绘就蓝图:利用大沙沟独具的“地理位置依山傍市,区位交通通讯优势明显、城乡交错市场潜力巨大”的基础条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立足“依托城市、发展农业、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定位,依托城市的资金、科技、人才信息和市场优势,突出“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四个环节,本着“以人为本,城乡互动,可持续发展,科技先导,循序渐进”五大原则,率先在大沙沟开始了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的实践。

    按照总体规划,大沙沟生态园区总投资约6.8亿元,总占地面积为核心区占地500亩,生态园分为热带风情植物园、农业采摘园、生态农业展示区、经济林区等区域。截至目前,园区已建成约2万平方米的高档智能玻璃观光温室,4个3800平方米的球形网壳结构的鸟巢温室。随着高切坡、高边坡、裸露地面整治工作的开展,裸露在外的4万余平方米黄土和砂石全部绿化覆盖,修通600余米周边道路,平整100余亩荒地,硬化道路2.7公里,道路两旁裸露地面已全部平整,并进行了绿化,其中种植乔木980株,灌木2100株。

    整治后的大沙沟,已初步形成环境清新幽雅、凸显淳朴的田园风光。得天独厚的丘岭风光、便捷通畅的区域位置,集生态农业、旅游环境、休闲养生、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已展现在群众眼前。

    昔日垃圾遍地的大沙沟变身风景秀丽的农业园,但大沙沟生态园区发展的步伐还在行进中。今年,园区又将建设大型水上乐园、滑雪、滑草等休闲娱乐项目。未来,该生态园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产业经济、生态平衡、观光休闲、文化科普、辐射示范”五大功能,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打造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农活现实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观光农业旅游模式,并以此带动周边配套农业建设及发展,为周边村民,尤其是九院采煤深陷区搬迁移民区提供有力的就业保障,解决约1000人的就业岗位。

本报记者 张海瑞  通讯员 李志国 张秀兰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