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职工“践行绿色生活”扫描
本报记者丁洁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即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日前,记者走进太钢,采撷崇尚生态文明的现实样本,了解职工们“践行绿色生活”的点点滴滴。出行中的“健康路”
上下班乘坐通勤车,是太钢自动化公司邢建中的最佳选择。“我上下班路程远,乘坐通勤车避免了自驾车亦堵亦停、费时耗油的麻烦,也为缓解交通拥挤、空气污染作出了贡献。”他说,采取绿色出行方式,经济实惠、方便快捷。
与邢建中不同,太钢集团计财部的霍丽琴则是步行上下班。
早在2003年,霍丽琴听从朋友的建议,加入到步行队伍中。步行头两个月,她每天跟在同伴后面很吃力,同伴快走,她就得跑,没几天就想打退堂鼓。同伴鼓励她说,走路的好处得经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她咬牙继续坚持,没有掉队。不知不觉中,她的身体状况发生了变化,每年感冒的毛病没有了,精神也更足了。“我每天跟数据打交道,感觉很枯燥、很紧张,走路上下班成了每天最惬意的时光,跟同行的伙伴们欣赏美景,边走边聊,身心愉悦,大伙儿的关系也越处越亲。”霍丽琴感叹道,“上下班走路健身,低碳减排,健康快乐。”
太钢党委宣传部孟坚则选择骑自行车出行,谈起骑车,他显得有点兴奋:“挤公交车人多拥挤,不方便,现在公共自行车设点多,骑上就走,这么好的有氧运动,让我骑出快乐、骑出健康、骑出环保。”
如今,公共自行车已成为太钢厂区一道绿色的风景线。系统创新部的吴敝华负责公共自行车入厂项目,他说:“2013年,太钢克服了设点、维护、使用、管理等诸多困难,35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陆续开通。据统计,目前单日最高租骑近40次,公共自行车已成为太钢员工绿色出行、低碳出行的首选。” “公共自行车进厂区不仅方便了职工,更为环境保护作出了贡献。”吴敝华介绍,“按每名太钢员工每天上下班平均往返路程15公里计算,5000名员工每年减少的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约为:一氧化碳470万公斤,氮氧化物3万公斤,碳氢化合物6万公斤……这说明公共自行车进厂区这一行动,是值得肯定的。我深信:随着大家环保理念的增强,公共自行车将更受欢迎。”生活中的“节约经”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连续播报关于缺水的新闻,迫在眉睫的资源危机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其实,生活中杜绝浪费之事人人可为,可以节约之处俯首即是。
居住在太钢四公司院内的唐阿姨有一套自己的“节约经”。她说:“洗手、洗澡打香皂时我就关闭水龙头;热水冷了不倒掉,可以洗衣服;淘米水可以洗菜,能除掉蔬菜上的农药,用来洗脸还可美容呢。洗完菜的水可以浇花、冲马桶。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手机充完电及时拔掉电源插头。电热水器的温度尽量控制在适当温度,电视机、显示器的亮度调低一点儿,不但省电还减少对眼睛的刺激。”
唐阿姨的“节约经”可以说无处不在:用洗衣机时的水位不要定得太高,夏天衣服用手洗,洗过的水用来拖地、擦门窗及家具等等。“别小看平时的点点滴滴,一年下来,节约不少。这不是抠门,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俗话说‘细水长流,吃穿不愁’,节约是习惯,更是美德。”
家庭如是,企业也一样。近年来,太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了固态、液态、气态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日前,新华社《节俭无止境,也无边境——大型国企太钢的循环经济路》一文中写道:记者在太钢集团蹲点调研时,目睹了这家年收入千亿元的大型国企为节省几度电、几滴水而付出的努力;同时也看到太钢主动打破厂区界线,成为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发动机”的担当。在太钢,节俭生产、资源循环利用不仅是为了降本增效,更被视为社会责任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打开国际市场的法宝之一。志愿者的“绿色梦”
太钢职工张强至今依然记着儿时的家乡风景:“我是太原晋祠人,当时晋祠被称为‘山西小江南’,环境非常好。可是,随着河流被污染,大片的农田被建筑物取代,车辆增加,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童年的美景已不复存在。”
上大学时,张强观看了大量的国外环保纪录片,那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激起了这位“70后”的环保意识。自1990年起,他毅然踏上环保之路,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张强连续多年带领青少年在阳曲县黄寨村植树1.2万余株,在20余个社区试行垃圾分类收集。
“不抽烟,不饮酒,不吃肉;爱游泳,喜读书,做环保。”这是张强微博上的个人介绍。因为偏好游泳,他一直关注着河流污染问题。早在2005年,他和环保志愿者们对太原市的南沙河、北沙河、虎峪河、玉门河、涧河进行分段记录、拍照、绘图测量。“依据南沙河的水量,一次至少需要几百公斤的环保酵素,才能看到净化效果,单凭志愿者的力量很难做到,还需要公众的参与。”张强呼吁说。
让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像张强一样,加入到环保志愿者的行列中。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太钢首次向全体职工和社会公众招募环保志愿者。
太钢能源环保部的刘跃军介绍说:“目前报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大家参与热情高涨,也有很多好的想法,相信通过环保志愿者的示范和引领,绿色的生活方式会影响到每一个人。”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