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太原媒体太原媒体

政银牵手普惠中小微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冯嘉铭 发布时间:2015/8/3 18:03:00

面对当前严峻金融形势,市中小企业局积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充分调动担保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等服务中小微企业,为我市中小微企业搭建方便快捷的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成本高,开启了创新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新篇章。

提升服务能力营造融资环境

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调动担保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等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积极性,组织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一年两次工信部网担保信息报送工作;不断规范担保机构做强做大。近三年来,组织我市融资性担保机构获得国家业务风险补助6836万元;获得省级业务风险补助达3000万元;市级补助1660万元。组织驻地银行业金融机构申报相关政策;有5家银行获得省级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扶持资金266万元。组织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申请享受减免税政策累计5家。同时,由市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协会定期组织担保机构进行融资工作研讨交流和担保机构业务人员培训会,提升担保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目前,全市有45家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合计66.49亿元,其中有10家政策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合计4.89亿元。2014年数据显示,我市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保户数3733户,担保金额120.79亿元。小额贷款公司方面,全市现有小额贷款公司80家,注册资本合计57.77亿元,2014年末为小微企业贷款52.72亿元。据银监局数据,2014年太原地区累计为25522户企业累放 1903.52亿元。

深化多方合作拓宽融资渠道

充分发挥指导、协调、服务企业职能,依托各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收集、初筛有融资需求企业,局领导采取分片包企及时牵线银行、担保进行对接,成熟一个,对接一个,成熟一批,对接一批,疏通了银、企、担信息渠道,为中小微企业稳健发展及时注入血液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

为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多管齐下破难题。经过培育、引导,搭建“明启联合”“开银统贷”“诚信促进融”等6个融资服务平台,为企业设计融资方案,深入开展银、企、保对接活动。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等方面收到了实效。两年来,通过融资平台建设,为全市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成本控制在12%的资金近100亿元。在股权融资方面,与山西证券合作,推荐并培育247家民营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在抓新三板上市融资方面,与中国中小企业上市联盟、山西证券合作、华泰证券等主办券商联手,整合资源优势,帮助中小微企业深入了解全国股份转让系统的功能定位与业务规则,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致力于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股份公开转让、发行融资、并购重组、信息咨询等综合金融服务,加快中小企业新三板挂牌进程。2014年组织新三板对接活动4次,参会企业70家,首批优选、培育有意向上新三板的企业15家,针对性提供一站式、管家式的挂牌上市服务。连续两年,联合7部门开展诚信评价工作,推出382家诚信企业,建立了诚信企业跟踪、动态管理机制,提升企业信用及融资率。

发挥财政作用引领融资新模式

进一步开拓新的融资模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成本高问题,1月30日,市政府再度与银行合作,驱动创新融资新模式,建立了3600万政府风险补偿铺底资金,与浦发银行太原分行、民生银行太原分行、渤海银行太原分行合作,分别推出“共赢联盟”“互助基金贷”“渤助贷”融资新模式,与“助保贷”融资模式同行,普惠更多中小微企业,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共为341户企业放贷14.76亿元。

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2013年市政府与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签订了《“助保贷”战略合作协议》,推出了“助保金”贷款业务,市财政出资6000万元铺底资金,撬动合作银行10倍以上信贷资金,融资成本控制在9%以内。去年“助保金”贷款融资模式创新工作列入全市考核范围,小店、古交、高新区等设立风险补偿铺底资金共计8600万元。去年7月份,对已获得“助保贷”半年以上的66户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其结果显示,平均每户助保贷企业增加值增长幅度在14.26%以上,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98%,部分企业实现了增加值与上缴税金的大幅度提升,为我市经济止缓、回稳、促增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我市连续两年获得省级融资模式创新奖励资金5600万元。“助保金”贷款由点及面,将成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强力驱动器。

责编 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