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媒体看太原 > 太原媒体太原媒体

太原首家老年日托中心 社区养老“微机构”受欢迎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侯慧琴 发布时间:2015/10/21 10:01:05

    10月20日中午,在柳巷老年日托中心二层,83岁的吴雪珍奶奶坐在餐椅上,吃着香喷喷的午饭,她的女儿董女士则坐在一旁看着。老人稍作休息后,护士张雅丽和董女士共同把老人扶上床。看着老人香甜地睡着,董女士悄悄离开。由于日托中心离家近,董女士每天都能来看母亲。柳巷老年日托中心设在校尉营和柴市巷社区楼下,是我市最早成立的一家社区养老"微机构",成为我市养老发展多样化的有益探索。


    天天见母亲


    走入柳巷老年日托中心,一层是餐厅、厨房和医务间,二层为四室一厅,客厅里摆放着沙发,4个房间每间两个床位,屋内有各类康复健身器材。公共卫生间内整洁有序,冲水马桶是恒温的,浴缸是带按摩的。


    住在4号房间的吴奶奶是上海人,有4个子女,一个在外地,其余3个在太原。来日托中心前,吴奶奶与最小的儿子一家生活。今年8月,吴奶奶突发脑梗,只能卧床。儿子和儿媳要上班,董女士患有类风湿,哥哥有心脏病,生病的老人让儿女们忙得团团转。在这时,他们听说了柳巷老年日托中心,便来考察。这儿环境很好,还有专职康复医师,离家只有十几分钟路程。自从吴奶奶住到这儿后,小儿子每天上班前都要过来看看老母亲,董女士则常常给老人送汤。


    经过两个多月的康复,吴奶奶已能在人的搀扶下走路,还能自己坐稳。


    随时“托”老人


    87岁的刘林爱老人曾在日托中心住过20多天。


    老人独自居住,3个儿子每天轮流带着食物半成品送来,老人自己能烹饪。今年6月,老人不小心摔了一跤,日常生活需要人照料。当时恰逢日托中心刚启动,兄弟3人一商量,征求老人意见后,将老人临时送到日托中心。


    刘奶奶原先吃饭不规律,还很少洗头洗澡,到了日托中心,每天3顿饭很准时,护工两三天就给刘奶奶洗澡。在医师指导下,刘奶奶渐渐摆脱拐杖,能独自走路,精神也越来越好。由于离家近,刘奶奶的老邻居隔三差五前来看望。7月18日,病好利索了,刘奶奶离开了日托中心。她的大儿子常士宏说,日托中心很方便,老人身体不舒服了,或兄弟们临时要去外地,随时都可以把老人送去“托养”一段时间。


    该日托中心韩主任介绍,中心开办以来,目前有3位老人是长期托养,其他老人有的每天回家,有的临时托养几天,老人进出就像回家一样自由。


    将大力发展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柳巷老年日托中心于今年6月启动,为太原福寿和养老服务中心和柳巷街道共同创办。老年日托中心的主要特点是“不离社区不离家”,为有照护需求的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日间照料和全托三种服务形式为一体的新型模式。机构虽小,功能却全。在家的附近养老,使老人更有归属感,老人可以得到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享受日托中心的服务是要收取费用的,对工薪阶层来说,收费标准完全可以接受。据了解,在10月21日重阳节这天,第二家老年日托中心在小店区汾东社区试运行。年内,我市总共成立5家这样的老年日托中心。


    市民政局社区服务中心夏处长介绍,近年来,我市相继建立了10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但服务对象主要为具备自理能力的老人。而老年日托中心以社区为平台,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社会组织实施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模式,是一个必要而有益的补充,可以使我市的居家养老模式更为丰富。

责编:赵薇